商代晚期的戈父丁簋


[a],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1],流行于商朝至东周。


商朝时,簋大多为圆形[2][3],体型厚重,表面多用兽面纹作为装饰,有的器耳为兽面形状。到了周朝,簋出现了三足、四足、四耳、圆身方座等多种样式,有的簋上加盖。战国以后,簋逐渐被停止使用作禮器。
簋是重要的祭祀礼器,和鼎配合使用,簋为双数,鼎为单数。其使用数量有严格等级限制,根据史书记载,只有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而诸侯则使用七鼎六簋,卿大夫使用五鼎四簋,士则只能使用三鼎二簋。




目录






  • 1 图集


  • 2 注释


  • 3 參考


  • 4 另見


  • 5 外部連結





图集




注释





  1. ^ 「簋」,拼音:guǐ,注音:ㄍㄨㄟˇ,音同「軌」




參考





  1. ^ 劉鈞(國家博物館). 飯碗裏的開國大典 西周大豐簋. 廣州日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 簋ㄍㄨㄟˇ. 國立歷史博物館. 


  3. ^ 鄭玄·注:「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器。」




另見


  • 九大簋


外部連結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connect to host localhost port 22: Connection refused

Getting a Wifi WPA2 wifi 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