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Харбин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Embleme of HIT.jpg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徽

校训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创建时间
1920年10月17日
学校类型
公立
党委书记
王树权
校長
周玉

本科生人數

25002

研究生人數

12710
校址
 中国哈尔滨市、威海市、深圳市
网站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创建于1920年,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生命相结合,多学科、开放式的研究型高校,为中国C9联盟成员之一,是首批中国“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拥有哈尔滨、威海和深圳三大校区,已建成一校三区的“大哈工大”格局。




目录






  • 1 “大哈工大”与“一校三区”


  • 2 校园文化


    • 2.1 校训


    • 2.2 校歌


    • 2.3 校庆




  • 3 历史


    • 3.1 历任校长


    • 3.2 历任党委书记




  • 4 教师队伍


  • 5 院系设置


  • 6 哈工大圣彼得堡联合大学


  • 7 知名校友


    • 7.1 中國工程院院士


    • 7.2 中國科學院院士


    • 7.3 政治界


    • 7.4 企業界


    • 7.5 學術界




  • 8 大事紀


  • 9 参见


  • 10 参考文献


  • 11 外部链接





“大哈工大”与“一校三区”


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威海创办分校,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00年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哈尔滨校区。


2002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现了哈工大在哈尔滨、威海、深圳“一校三区”的战略格局,为中国首例。在此格局下,三校区之间的学科交叉互补设置,哈尔滨校区依托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形成了航天、机械、材料、土木、环境、力学等国家重点学科,威海校区“立足海洋,服务国防”,形成了船舶、海洋、生物、汽车、信息、管理等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基础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深圳校区依托中国南方和香港的经济发展优势,立足于深圳大学城,重点面向新技术开发、科技产业化和研究生培养。三大校区共同组成新的“大哈工大”并成为中国C9联盟中唯一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中国国家顶尖高校,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目标。
2017年10月2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12月27日,“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委员会”经中共深圳市委组织部批准正式成立。[1]


三校区独立设立录取计划,三校区师资、资源共享,各项要求严格统一,毕业生颁发相同的学历和学位证书。鉴于学生管理需要,威海校区的学生学籍放在山东以方便管理。哈工大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体现了哈工大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校园文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主楼。



校训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20世纪50年代由时任校长的李昌等领导同志归纳概括而成。“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体现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思想。“规格严格”有两层意思:首先要有“规格”,其次要“严格”遵守。功夫到家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肯下“功夫”,二是功夫要下到点子上,下到程度。“规格严格”与“功夫到家”,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只有“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才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有“功夫到家”,“规格严格”的实现才有可靠的保证。受惠于“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传统,哈工大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随着时代的发展,“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将不断补充其崭新的内涵。[2]



校歌


校歌《哈工大之歌》,由哈工大校友、原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作词;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歌剧院院长刘锡津作曲。[2]



校庆


每年的6月7日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庆日。



历史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俄语授课),建校的宗旨是为俄国控制的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1922年4月2日,改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1922年—1928年、俄语授课)、1928年以后又多次易名,曾命名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1928年2月—1928年10月、俄语授课)、哈尔滨工业大学校(1928年—1936年、俄语授课→日语授课(1935年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1936年—1938年、日语授课)、哈尔滨工业大学(1938年—现在、日语授课(至1945.08)→俄語授課(1945.08-1950.06.07)→中文授課(1950.06.07始))。[3]1935年,日本用物资换取了中东铁路苏联一方的产权,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始向日本教育模式过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长铁路局领导,属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从1920年建校到1949年,哈工大一直按俄或日式办学,用俄语或日语授课,这使哈工大自建校起就具有鲜明的俄、日特征。1950年苏联政府移交中长铁路的同时,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管理权移交给中国政府,移交时间6月7日后来被定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庆日。




1952年中长铁路管理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1951年,哈工大被中国确定为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经验的两所院校之一。1954年10月,哈工大成为高教部第一批确定的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57年,已发展到7个系23个专业,基本上建设成为学习苏联教学制度的多科性工业大学。1958年,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和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哈工大对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创建了一批尖端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的转变,形成门类齐全,学科互相配套的专业体系,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多科性大学。1959年拆分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和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哈工大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严重破坏。1969年10月林彪下达全军“一号战备”命令,哈工大的尖端专业必须立即内迁大三线。1969年12月20日国防科委传达上级指示:根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和三结合的原则。1969年12月30日,国防科委致函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与黑龙江省军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我们考虑到地方的需要和该校的实际情况,拟一分为二,将尖端专业和为尖端专业配套的专业及实习工厂,组成一个尖端教学单位内迁;民用专业留哈,归省革命委员会领导。”1970年1月12日军委办事组与总理办公室批示,哈工大部分专业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搬迁重庆,建立重庆工业大学(“重工大”),隶属于二机部,驻西南师范学院(“西师”)校区,西师搬迁至梁平县忠县的中学里办学;留哈部分合并哈尔滨电工学院、黑龙江工学院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机部副部长李觉指定重庆工业大学核心领导小组组长王廉清(哈工大校务部部长),副组长李廉泉(哈工大政治部主任)、姜国华(哈军工二系主任)。1973年7月3日,一直没有招生的重庆工业大学等到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73)79号文件”《关于重庆工业大学仍迁回哈尔滨的通知》,同意国务院科教组、国防科委关于重庆工业大学迁回哈尔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留省部分合并;原军工二系调长沙工学院的报告。调整后的哈工大暂由黑龙江省、国防科委双重领导;原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从哈工大分出,另建学校,由黑龙江省领导。


1977年,恢复本科生招生;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4年,再一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五所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标志着哈工大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哈工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92年,创办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探索出一条“一校办区,一区补校,校区结合,一校两制”新的办学模式。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11月又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



历任校长
































































































































































































任次 姓名 到任日 退任日 前職 後職 備註
1

宋小濂
1920年
1924年



2

摄罗阔夫
1924年
1925年



3

乌斯特鲁果夫
1925年
1928年



4

张寰湘
1928年
1928年



5

刘哲
1928年
1938年
兼任京师大学堂校长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6

刘梦庚
1933年
1935年



7

王宇清
1935年
1937年



8

铃木正雄
1937年
1945年



9

奥哲夫
1945年
1947年



10

谢德和
1947年
1949年



11

冯仲云
1949年
1951年

北京图书馆馆长

12

陈康白
1951年
1953年
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
中国科学院秘书长
兼校党组书记
13

李昌
1953年
1964年
中央人民政府扫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


兼校党委书记
14
高铁
1965年
1977年



15

吕学坡
1977年
1977年



16

刘德本
1978年
1980年10月21日
哈尔滨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病逝于任上

17

黄文虎
1983年
1985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18

杨士勤
1985年
2002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副主任


19

王树国
2002年3月
2014年4月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党组书记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

周玉
2014年6月13日
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历任党委书记





























































































任次 姓名 到任日 退任日 前職 後職 備註
1

陈康白
1951年
1953年10月
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
中国科学院秘书长
任党组书记
2

李昌
1953年
1964年



3

李瑞
1978年
1983年



4

李东光
1983年
1985年



5

姜以宏
1985年3月
1992年10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6

吴林
1992年
1998年



7

李生
1998年
2004年



8

郭大成
2004年8月2日
2008年2月22日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9

王树权
2008年2月
至今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教师队伍


截至2007年9月底,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本部专任教师总数为2944人,占校本部基本教育规模内教职工总数的56%。


截至2009年12月30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教师队伍:正高职888人(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795人);副高职1656人;专任教师2589人,博士后在站人员818人。


截至2007年9月底,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52人,占教师总数的45.9%。


学校现有教师队伍中,两院院士25人,其中,双院士2人,工程院院士2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4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含外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


截止2008年8月底,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职工600余人,专职教师500余人,其中院士1人,已有和在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个别学院师资中的8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截止2005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现有全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8人,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36人(含外籍教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52.9%。教师队伍中博士化率100%。



院系设置








  • 航天学院

    • 航天工程与力学系: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与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

    • 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 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信息对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

    • 微波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工程专业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 建筑材料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物理

    • 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焊接技术与工程系: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



  •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能源与环境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反应堆工程

    • 飞行器推进及流体动力系:热能与动力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



  • 理学院

    •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系: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核物理

    • 化学系:材料化学、应用化学、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 营造与房地产系:工程管理

    • 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

    • 金融与贸易系: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

    • 会计系:会计学、财务管理

    • 公共管理系



  • 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

    • 哲学系:社会学(文科)

    • 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

    • 法学(文科)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


  •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 市政工程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建筑热能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建筑学院

    • 建筑系:建筑学

    • 城市规划系:城市规划

    • 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文理兼招)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道路与轨道工程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桥梁与隧道工程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系:交通工程、交通运输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信息安全

    • 计算机基础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生物信息技术

    • 软件工程系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系:英语

    • 俄语系:俄语

    • 日语系:日语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化工学院

    • 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化学工程方向)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化学工艺系: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艺方向)

    • 能源化工系:能源化学工程

    • 催化科学与工程系

    • 生物分子与化学工程系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 英才学院




哈工大圣彼得堡联合大学


哈工大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于2018年的视频会议上确定了联合校园的建设计划。[4]



知名校友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截止2015年12月31日,3人



  • 刘永坦

  • 宋健

  • 韩杰才


去世


  • 马祖光


政治界



  • 中华民国前行政院院长孫運璿

  • 朝鲜前國家副主席李钟玉


  • 兰考县前县委书记焦裕禄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

  • 中共第十八届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


  •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

  • 原文化部部长刘忠德

  • 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

  • 国务委员兼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王勇

  •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 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副书记、省长马兴瑞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



企業界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 许达哲

  • 海王集团总裁 张思民

  • 远大空调集团总裁 张剑,张跃兄弟

  • 前微软中国总经理、前Autodesk中国区总裁、新闻集团全球副总裁、星空传媒(中国)首席执行官 高群耀

  • 原8848网站董事长兼公司主席 王峻涛

  • 新浪网首席运营官 杜红

  • 昌宁集团总裁 石山麟

  • 吉利集团创始人 李书福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赵先明



學術界



  • 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双院士 宋健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科学家 孙家栋

  •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 李静海

  •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双院士 刘永坦

  •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家琪

  • 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际銮



大事紀



  •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紫丁香二号”纳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5]

  • 2014年11月21日14时37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第四颗小卫星“快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6]

  • 在USNews发布的2014年全球大学排名中,哈尔滨工业大学首次进入工程学科领域全球前十。[7]

  • 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校师生及众校友为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做出杰出贡献。

  • 2013年9月2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第三颗小卫星“快舟一号”卫星发射成功。[8]

  • 2009年8月22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亞太廣播聯盟機械人大賽」中奪得冠軍。

  • 2008年1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在哈工大科学园成立。

  • 2008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试验卫星三号胜利发射,将主要用于空间大气环境探测新技术试验。

  • 2003年11月,哈工大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突出贡献集体奖、突出贡献者奖,成为唯一一所同时荣获三项殊荣的高校。

  • 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胜利发射,这是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具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微小卫星。

  • 1999年被中国确定为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重点共建的9所大学之一。

  • 1996年,国家“863计划”实施10周年总结评估,承担项目数量、投入人数、获奖成果、获经费资助等指标的综合评价中,哈工大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名。

  • 1996年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

  • 1984年被中国列为重点投资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

  • 1954年成为中国首批确定6所重点大学之一。



参见





  • 中国大学列表

  • C9联盟

  • 211工程

  • 985工程

  • 国家重点学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表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参考文献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党委宣传部. 学校简介-学校概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201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5). 


  2. ^ 2.0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学校概况 >> 学校标志.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3. ^ 学校历史. www.hit.edu.cn.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9). 


  4. ^ 哈工大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联合校园筹建视频会议举行. news.sina.com.cn. [2018-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1). 


  5. ^ 我校“紫丁香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学生自主研发尚属国内首例. [2015-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6. ^ 我校研制的第四颗小卫星“快舟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2014-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7. ^ USNews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for Engineering. [2014-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2). 


  8. ^ 我校研制的第三颗小卫星“快舟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外部链接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哈工大紫丁香BBS(网站已关闭)[永久失效連結]

  • 紫丁香社区(新BBS)

  • 观海听涛BBS

  • 哈工大北美校友网站

  • 鐵道生學府.哈爾濱工業大學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日野市

GameSpot

Tu-95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