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霍華德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约翰·温斯顿·霍华德 John Winston Howard | |
---|---|
第25任澳大利亚总理 | |
任期 1996年3月11日-2007年12月3日 | |
前任 | 保羅·基廷 |
继任 | 陆克文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39-07-26) 1939年7月26日 澳大利亚悉尼 |
政党 | 澳大利亚自由黨 |
配偶 | 珍妮特·帕克 |
专业 | 律師 |
宗教信仰 | 聖公會 |
约翰·温斯顿·霍華德,OM,AC,SSI(英语:John Winston Howard,1939年7月26日-),澳洲政治家,曾任澳大利亞總理。澳洲當地華人社區和中國大陸以外的華文地區亦作“何華德”或“賀華德”。
目录
1 生平
2 從政生涯
3 參見
4 参考文献
生平
霍華德生於悉尼郊區的 Earlwood。他的父親莱尔·霍華德(Lyell Howard)在Earlwood 附近的郊區Dulwich Hill管理一個油站和汽車維修工廠。他父親在他年幼時過世,留下三個孩子和母親相依為命。霍華德中學時在坎特伯雷男子中學就讀,畢業後獲雪梨大學法律系錄取。1971年與珍妮特·帕克(Janette Parker)結婚,並育有三名子女。雖然珍妮特·帕克一直保持低調,但有些人相信她是霍華德背後的一個敏銳軍師,使他在多次公開失言之後,仍然於仕途蒸蒸日上。
從政生涯
1974年,霍華德當選當時仍為悉尼郊區的貝內隆選區(本尼朗)的眾議員。當1975年12月马尔科姆·弗雷泽成立新內閣,他起用霍華德擔任联邦政府的商业和消费部长;其後於1977年12月再升任財政部长,時年38歲,被時人冠以“男孩财政部长”(Boy Financial Minister)的稱號。1982年4月被選為澳大利亚自由黨的联邦副領袖;先後在1985年至1989年和1995年至2007年间,擔任自由党的联邦领袖。
1983年自由黨聯盟下台後,他曾於1985年至1989年擔任在野自由黨的黨魁,之後於1987年的大選敗給霍克,1989年辭職,其後他渡過了政治生涯上的低潮。但他的政治對手都低估了他的強韌,使他在1995年再次成為自由黨的領導人,並於1996年3月在联邦議員大选中擊敗基廷,結束工黨長達十三年執政,他出任澳大利亚联邦总理;期間除了因國會議事或公務處理之需而居於在坎培拉的總理官邸,否則他住於雪梨的時間居多。1998年大選他差點下台,聯盟而微弱差距勝出,但總得票少於工黨。2001年大選受惠於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他質疑工黨未能強硬反恐,再次勝出。由於澳大利亞採取君主立憲制(澳大利亞是英聯邦成員,仍以英王為國家元首,但仍由英王委任的總督行使國家元首的權力),只要多數黨或多數聯盟同意,身兼國會議員職務的總理,在任期方面沒有設限;所以經常在報章被譏笑為“沒有選擇中的選擇”。在2004年的選舉中,霍華德第三度成功連任,从而超越了鲍勃·霍克,成為澳大利亚任期第二長的總理。
自2007年开始,霍華德的民意支持率一路下跌,并最终在2007年年底举行的大選中,因為削弱了工人權益[1],為反对党領袖陸克文所擊敗;結束了他長達十一年九個月總理任期,同時失去已经擔任了33年的联邦众议院议席,繼而完全退出了政壇。他亦成為自1929年布魯斯後,第二位輸掉大選同時輸掉自己議席的總理。
參見
- 失竊的一代
参考文献
^ 工業關係重要選舉議題 - 墨爾本時代報, 2008年7月29日 索取 (英文)
前任: 保罗·基廷 | 澳大利亚总理 1996年至2007年 | 繼任: 陆克文 |
前任: 菲利普·林奇 |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 1977年-1983年 | 繼任: 保罗·基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