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本條目 存在隱藏的内容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损害讀者的閱覽体验。請協助改善條目,以符合维基百科的标准。 ( 2015年9月12日 ) 一般應該僅由特定標準化模板提供摺疊資料表格,勿因故事劇情或項目混雜而隱藏;內容應該考慮其他方式呈現。重複記載、過度細節與無助了解主題的堆砌內容等需要考慮除去。 提示 :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194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1947年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為中華民國的国会议员選舉,各省分別於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舉行。该次选举原定与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同时在10月进行,但国共内战致使铁路破坏,交通不便,使得选举推迟 [1] ,最终国民大会代表普选略微提前于立法委员普选而在11月首先举行。本次直选和立法委员直选使得中国第一次出现了4.61億人民 [2] 直接授权产生的代议机构,从而使得中華民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由于国共内战等因素,此次国大代表与立法委员选举也是當時政權仍及於全中國絕大部分領土的中華民國政府唯一一次的国会直选 [3] 。 目录 1 背景 1.1 民初选举 1.2 施行宪法 2 選務 2.1 名额分配 2.1.1 區域代表 2.2 候选人产生 3 選舉经过 3.1 选举概况 3.2 内战波及省份选举 3.3 选举秩序情况 4 媒体观察与评论 5 選舉結果 6 選後糾紛 7 後續發展 8 图片 9 相關條目 10 參考資料 11 參考文獻 12 外部連結 背景 中華民国政府中民选产生之公职人员 名称 机构性质 宪法规定 增修条文规定 总统 国家元首 由国民大会间接选举 自由地区人民直接选举 国大代表 政权机关 全体国民直接选举 冻结国民大会改由自由地区人民直接行使政权 立法委员 立法机关 全体国民直接选举 自由地区人民直接选举 监察委员 监察机关 省议会间接选举 总统任命,立法院同意 民初选举 中华民国初年,曾经有过四次国会或者制宪会议代表选举,分别是1912年国会,1918年国会,1931年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