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恋






















































雙性戀,亦稱為雙性向,是一種性傾向或性行為,一般指會對男女两性產生愛慕情緒,並容易被他們性吸引的傾向。它是三大主要性傾向分類之一,與異性戀、同性戀傾向齊列。據美國全國性健康和行為研究,美國成人當中有3.1%為雙性戀,2.5%為同性戀,女性有雙性戀傾向者高於男性,純同性戀傾向者的女性低於男性。 [1]


雙性戀可見於各種人類社會的歷史記載,同時也存在於其他動物当中[2][3][4]。而「雙性戀」一詞則產生於19世紀。[5]




目录






  • 1 術語


  • 2 普及率(具爭議)


  • 3 历史


  • 4 西方社会中的双性恋


  • 5 双性恋自豪旗帜


  • 6 泛性戀


  • 7 其他主題


  • 8 參考資料


  • 9 外部链接





術語


「双性」(bisexual)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植物学。植物学家用这个词描述那些同时具有雄性与雌性生殖器官的植物。可是现在还未清楚人们什么时候把「双性」这个词运用到人类的性倾向。一些双性恋者和性研究专家并不喜欢这个词的用法,所以他们又发展了一些其他词汇来描述「双性恋」。然而很多这些新词在社会上并不普遍使用。



普及率(具爭議)


一些研究,在阿爾弗烈德·查爾斯·金賽的《男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1948年)和《女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1953年)中,一項試驗要求受訪者從一個由絕對同性戀到絕對異性戀連續變化的性取向譜中對自己進行評估,然後對評估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後,金賽認為大部分人群顯示出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雙性戀者(金賽報告仍​​不斷被指出存在統計和方法的錯誤。故此評估觀點僅作參考,不具實際性和明確性。)。很多人都會被雙性所吸引,雖然通常他們只偏向於某一種性別。



历史


在大部分為人所知的社會中,都能發現不同程度的雙性戀個案;而這些個案在現代的文化體系中常被當做同性戀看待。事實上,如「異性戀」、「雙性戀」、「同性戀」等具有較清楚定義的現代詞語,在早期歷史文本中是找不到的。然而綜觀歷史,在中國古代君主及士大夫、古希臘城邦[6]或羅馬帝國公民、日本封建時代的武士階層……,甚至阿拉伯文化中,均可發現有家室的男性同時維持著同性戀關係的記載;其中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與摯友赫費斯提翁(Hephaestion)之間密切的同性愛關係尤廣為人知。歷史上的漢武帝也可能是雙性戀者(與韓嫣和衛子夫的關係)。 [7]



西方社会中的双性恋


有些同性戀者有時候也稱呼自己為雙性戀者,以做為對自身的一種保護(社会会视双性恋为以异性恋)。或有一些雙性戀者,被認為是一些不敢承認自己是同性戀来作掩饰。這種現象在現在的流行文化,比如電影、電視、甚至音樂中都很常見。在同性戀文化群體裡,人們也習慣於說“他現在是個雙性戀,一會兒就會變成同性戀”。非常有名的美國電視劇《六人行》(又譯《老友記》)中有一首很短的歌詞,代表著這種普遍的誤解:







雙性戀者有时并不觉得他们属于同性恋社群,也因为雙性戀者在公众场合下通常是不公开的。而有些人倾向于建立他们自己的社群和运动,很多也以异性恋身份在社会活动。在把他们向社会更加公开的努力中,迈克尔·佩奇创造了雙性戀自豪旗帜。


雙性戀者也可能成為廣義恐同者暴力的受害者。如美國演員丹納·卡維(Dana Carvey)在《週末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節目裡說:“雙性向者是那些扒下任何一個人的褲子,不管發現什麼都會得到滿足的人”。不少雙性戀者其实很多具异性恋倾向,亦体现在社会文化中,因为在现实中,女性之间的接吻并不会引起社会反感(不少为异性恋女性),但男性之间的接吻会被社会认为是同性恋,不被社会认可,亦会惹来社会反感。不少电影及电视剧的女主角与闺蜜同居并有一定的亲密行为,最后与男主角一起,但女主角的设计不会被认为是双性恋。



双性恋自豪旗帜





双性恋自豪旗帜


作為雙性戀團體象徵的雙性戀自豪旗幟是由麥可·佩奇設計的。雙性戀旗幟的上端是代表同性戀的紅色或者粉紅色條紋,底端是代表異性戀的藍色條紋,中間是代表雙性戀的紫色條紋。



泛性戀



泛性戀跟雙性戀,都是非單性戀的性取向。[8]


就字面上而言,兩者區別在於雙性戀對於戀愛對象仍被一些人認為有二元性別的概念,而泛性戀則強調戀愛對象的光譜性,或是對對象不存在性別條件;但在實務上,泛性戀與雙性戀這兩個概念僅有模糊的差異,許多人亦採用接近泛性戀字面定義的詮釋來定義雙性戀並認同自己是雙性戀。


對於這樣的現象,雙性戀社群強調自我認同是一個個體有機的、主觀的定義。由於每個人對詞彙的詮釋不盡相同,會導致不同的名詞使用;字面上的定義僅僅是字面上的定義,並不是一個必須符合的標準。在雙性戀活動中,常常可以見到問卷上的性取向設計為複選,便是一例。


其他相關的性取向還有多性戀(polysexual)、全性戀(omnisexual)、疑性戀(question)、流性戀(fluid)等。[9]



其他主題



  • LGBT人物列表

  • 同性戀


  • 無性戀(asexual)

  • 性傾向

  • 泛性戀

  • 雙性戀自豪日



參考資料





  1. ^ How many people are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2. ^ Bruce Bagemihl. Biological Exuberance: Animal Homosexuality and Natural Diversity. London: Profile Books, Ltd. 1999. ISBN 1-86197-182-6. 


  3. ^ Joan Roughgarden. Evolution's Rainbow: Diversity,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Nature and Peopl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ay 2004. ISBN 0-520-24073-1. 


  4. ^ Driscoll, Emily V. Bisexual Species: Unorthodox Sex in the Animal Kingdom. Scientific American. July 2008. 


  5. ^ Harper, Douglas. Bisexuality.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November 2001 [2017-02-16]. 


  6. ^ 古斯巴達(Sparta)也鼓勵士兵間的同性性愛關係,即便這些男性士兵有妻子有孩子。斯巴達人認為年長士兵和年輕士兵間的性愛關係能使士兵在戰鬥中團結一致,並且為了給自己的愛人留下美好印象或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愛人,士兵在作戰時會更勇敢。參見底比斯聖隊。


  7. ^ Chun-shu Chang (2007),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Empire: Nation, State, and Imperialism in Early China p.91-2, ca. 1600 BC-AD 8. ISBN 0472115332.


  8. ^ Who’s Under The “Bisexual Umbrella”?


  9. ^ The Bisexual's Umbrella




外部链接




  • 新闻组问答

  • http://www.biresource.org/

  • http://www.biflag.com/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日野市

Tu-95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