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拜尔莱因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弗里茨·赫尔曼·米夏埃尔·拜尔莱因
Fritz Hermann Michael Bayerlein

Bundesarchiv Bild 146-1978-033-02, Fritz Bayerlein.jpg








出生
(1899-01-14)1899年1月14日
Flag of the German Empire.svg 德意志帝國
Flag of Bavaria (striped).svg 巴伐利亞王國符茲堡
逝世
1970年1月30日(1970-01-30)(71歲)
Flag of Germany.svg 西德符茲堡
效命



  •  德意志帝国


  •  威瑪共和國


  •  納粹德國



军种
Balkenkreuz.svg 納粹德國陸軍
军衔
Collar tabs for the Generals of the Heer.svgGeneralleutnant (Wehrmacht) 2.svg
中將
统率
第3裝甲師
裝甲教導師
第53兵團
参与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波蘭戰役

  • 阿拉姆哈勒法戰役

  • 阿登攻勢


获得勋章
橡葉騎士佩寶劍鐵十字勳章英语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with Oak Leaves and Swords

弗里茨·赫尔曼·米夏埃尔·拜尔莱因(德語:Fritz Hermann Michael Bayerlein,1899年1月14日-1970年1月30日)是一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於納粹德國武裝力量「德意志國防軍」的中將。拜尔莱因起初於含陸軍元帥埃爾溫·隆美爾所領導的德意志非洲軍在內的數個單位中擔任參謀官員,不久後相繼調任第3裝甲師、裝甲教導師與第53兵團等單位的指揮官。除此之外,拜尔莱因也是橡葉騎士佩寶劍鐵十字勳章英语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with Oak Leaves and Swords的受勳者之一。




目录






  • 1 第二次世界大戰


  • 2 戰後


  • 3 受勳


  • 4 參考資料


    • 4.1 引用


    • 4.2 圖書




  • 5 外部連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




與隆美爾(戴帽者)開會中的拜尔莱因(圖左),攝於1942年4月。





隆美爾(左)、拜尔莱因(中)與空軍元帥阿爾貝特·凱塞林(右)等三人。


拜尔莱因於波蘭戰役與法國戰役期間在海因茨·古德林將軍麾下擔任參謀官。1941年6月德軍發動巴巴羅薩作戰入侵蘇聯時,拜尔莱因受命轉任古德林所指揮的第二裝甲集群參謀;基輔戰役結束後又調任埃爾溫·隆美爾大將的參謀幕僚。拜尔莱因接著於1942年8月間轉入指揮官儲備團英语Führerreserve等待派任,隨後獲委派為德意志非洲軍的參謀長。


拜尔莱因自1942年3月起便在瓦爾特·內林少將麾下服役;內林調任非洲軍軍長後,拜尔莱因方才轉入隆美爾與威廉·里特·馮·托馬英语Wilhelm Ritter von Thoma將軍旗下。1943年3月,隆美爾在梅德寧戰役英语Battle of Medenine失利後撤出突尼西亞;拜尔莱因亦於此時調任義大利指揮官喬瓦尼·梅塞將軍的德軍聯絡官。1943年10月間拜尔莱因奉派調往東線戰場出任第3裝甲師指揮官;該師當時正遭蘇聯紅軍圍困於基洛沃格勒,拜尔莱因到任後成功帶領部隊突破紅軍的包圍圈。


拜尔莱因接著出任裝甲教導師指揮官,並於6月7日移防諾曼第。在眼鏡蛇行動期間,盟軍對聖洛地區的大規模轟炸嚴重削弱了裝甲教導師的勢力,其殘部僥倖逃離法萊茲口袋,並於1944年8月向東移往維爾。該師隨後在第47裝甲兵團英语XLVII Panzer Corps的領導下於1944年12月間參與了阿登攻勢;拜尔莱因於攻勢失敗後遭解除指揮官職務。1945年2月,拜尔莱因出任第53兵團指揮官,最終因與部隊遭圍困於魯爾口袋中而於同年4月19日率部向美軍投降。



戰後


1945年4月至1947年4月間拜尔莱因均以戰俘身分遭盟軍羈押。在此期間,他與其他許多同樣遭盟軍拘留的將領一同為美軍歷史部門撰寫歐洲戰事史。拜尔莱因於1947年獲釋;在他於1970年逝世以前,拜尔莱因除了繼續為美軍歷史單位工作,同時也撰寫了許多軍事相關書籍。



受勳




  • 鐵十字勳章(1914年)、二等鐵十字勳章(1918年8月30日)、二等鐵十字勳章(1939年9月13日)[1]

  • 鐵十字勳章(1939年)、一等鐵十字勳章(1939年12月27日)[1]

  • 金質德國十字勳章(1942年10月23日)[2]


  • 橡葉騎士佩寶劍鐵十字勳章英语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with Oak Leaves and Swords

    • 騎士鐵十字勳章(1941年12月26日)[3]

    • 第258枚橡葉鐵十字勳章(1943年7月6日)[3]

    • 第81枚寶劍鐵十字勳章(1944年7月20日)[3]





參考資料



引用





  1. ^ 1.01.1 Thomas 1997, p. 29.


  2. ^ Patzwall & Scherzer 2001, p. 29.


  3. ^ 3.03.13.2 Scherzer 2007, p. 207.




圖書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Patzwall, Klaus D.; Scherzer, Veit. Das Deutsche Kreuz 1941 – 1945 Geschichte und Inhaber Band II [The German Cross 1941 – 1945 History and Recipients Volume 2]. Norderstedt, Germany: Verlag Klaus D. Patzwall. 2001. ISBN 978-3-931533-45-8 (德语). 


  • Scherzer, Veit. Die Ritterkreuzträger 1939–1945 Die Inhaber des Ritterkreuzes des Eisernen Kreuzes 1939 von Heer, Luftwaffe, Kriegsmarine, Waffen-SS, Volkssturm sowie mit Deutschland verbündeter Streitkräfte nach den Unterlagen des Bundesarchives [The Knight's Cross Bearers 1939–1945 The Holders of the 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1939 by Army, Air Force, Navy, Waffen-SS, Volkssturm and Allied Forces with Germany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of the Federal Archives]. Jena, Germany: Scherzers Militaer-Verlag. 2007. ISBN 978-3-938845-17-2 (德语). 


  • Thomas, Franz. Die Eichenlaubträger 1939–1945 Band 1: A–K [The Oak Leaves Bearers 1939–1945 Volume 1: A–K]. Osnabrück, Germany: Biblio-Verlag. 1997. ISBN 978-3-7648-2299-6 (德语). 


  • Willmott, H.P. June 1944. New York, NY: Blandford Press. 1984. 




外部連結



  • 弗里茨·拜尔莱因(德国国家图书馆目录)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connect to host localhost port 22: Connection refused

Getting a Wifi WPA2 wifi 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