鐳射影碟

Multi tool use

關於LD(天文学单位),請見「
月球距離」。
LaserDisc
 
|
 LaserDisc(左)與 DVD(右)的比較 |
媒體種類: |
光碟 |
編碼: |
NTSC、PAL
|
讀取機制: |
780 nm wavelength semiconductor laser |
開發: |
飛利浦、MCA Inc.、先鋒公司
|
用途: |
Home video 資料儲存 |
|
光盘制作 |
 |
|
光介质类型
蓝光光盘(BD):BD-R,BD-RE
DVD:DVD-R, DVD+R, DVD-R DL, DVD+R DL, DVD-RW, DVD+RW, DVD-RW DL, DVD+RW DL, DVD-RW2, DVD-RAM, DVD-D, HVD
CD:CDDA,CD-ROM,CD-R,CD-RW,5.1 Music Disc,SACD,PhotoCD,CD Video (CDV), Video CD (VCD), SVCD, CD+G, CD-Text, CD-ROM XA, CD-i
通用媒体光碟(UMD)
增强型通用光盘(EVD)
前卫通用光盘(FVD)
全息通用光盘(HVD)
HD DVD:HD DVD-R,HD DVD-RW,HD DVD-RAM
高密度通用光盘(HDVD)
- 高密度通用多层光盘(HD VMD)
- VCDHD
- GD-ROM
MiniDisc (MD) (Hi-MD)
鐳射影碟 (LD)
Video Single Disc (VSD)
超密度光盘 (UDO)
叠层容积光盘 (SVOD)
- 5D DVD
任天堂光盘 (NOD)
|
标准
SFF ATAPI/MMC
Mount Rainier (packet writing)
Mount Fuji (layer jump recording)
- 彩虹書
- 文件系统
ISO 9660
- Joliet (文件系统)
- Romeo
Rock Ridge / SUSP
- El Torito
- Apple ISO 9660扩展
通用光盘格式(UDF)
- ISO 13490
|
|
|
雷射影碟(英文:LaserDisc,縮寫:LD),是種於1980至90年代中流行的影像儲存媒體,主要用作儲存電影,後被VCD或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完全代替。
簡介
雷射影碟尺碼和12吋黑膠唱片相若,表面和音樂光碟相似。雷射影碟機以雷射讀取預先刻錄在碟片上的訊號,並且轉換成為影像訊號(如PAL制式及NTSC制式)供電視機播放。於1980年代相對當時流行的家用錄影系統錄影帶是頗昂貴的東西。雷射影碟能夠提供的影像質素接近廣播電視,而且因為是非接觸式讀取的關係,沒有錄影帶使用多次會造成影像變差的問題。
雷射影碟雖然在基礎採取了與CD/DVD/BD相似的物理儲存結構,但其影音格式以說是類比訊號,採用脈衝寬度調變直接將類比影音訊號(複合視訊的影像及頻率調變的音訊)轉換成可以儲存於光碟的(0與1)格式。後期的NTSC影碟才真的可以將音軌以數碼方式(主要是脈衝編碼調變或Dolby Pro Logic)加載到碟上,PAL影碟則只能以數位或類比其中一種方法儲存音軌。
流行
雷射影碟在北美不流行,但在日本、台灣和香港曾非常流行,它主要用於卡拉OK影碟生產,其次是用作一般電影的影碟。[1]
由於使用類比儲存,雷射影碟不會像DVD有馬賽克、色彩帶或者其他因數碼量化及失真壓縮帶來的問題,畫質優於DVD,因此直到今日仍有少數愛好者視之為珍藏品。
停產
2009年1月15日,日本先锋公司宣布,将在最后一批3000部产品制造完成后,正式停产LD播放机。由于先锋数十年来一直是LD格式的最大厂商,这一消息也标志着LD格式的正式作古。在近30年时间里,先锋LD机的总销量为950万部,而全球各品牌LD机总销量也不过1680万部。由于早已被DVD和蓝光所取代,先锋表示他们已经很难拿到制造LD机所需配件,因此不得不停产LD设备。但先锋表示,现有客户的售后服务工作将继续进行不受影响。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鐳射影碟
|
 视频储存格式
|
|
磁帶 |
模擬 |
Quadruplex (1956) ·
VERA (1958) ·
Type A (1965) ·
CV-2000 (1965) ·
Akai (1967) ·
U-matic (1969) ·
EIAJ-1 (1969) ·
Cartrivision (1972) ·
Philips VCR (1972) ·
V-Cord (1974) ·
VX (1974) ·
Betamax (1975) ·
IVC (1975) ·
Type B (1976) ·
Type C (1976) ·
VHS (1976) ·
VK (1977) ·
SVR (1979) ·
Video 2000 (1980) ·
CVC (1980) ·
VHS-C (1982) ·
M (1982) ·
Betacam (1982) ·
Video8 (1985) ·
MII (1986) ·
S-VHS (1987) ·
S-VHS-C (1987) ·
Hi8 (1989) ·
W-VHS (1994)
|
|
數碼 |
D1 (1986) ·
D2 (1988) ·
D3 (1991) ·
DCT (1992) ·
D5 (1994) ·
Digital Betacam (1993) ·
DV (1995) ·
Digital-S (D9) (1995) ·
DVCPRO (1995) ·
Betacam SX (1996) ·
DVCAM (1996) ·
HDCAM (1997) ·
DVCPRO50 (1998) ·
D-VHS (1998) ·
Digital8 (1999) ·
DVCPRO HD (2000) ·
D6 HDTV VTR (2000) ·
MicroMV (2001) ·
HDV (2003) ·
HDCAM SR (2003)
|
|
|
光碟 |
模擬 |
Phonovision (1927) ·
TeD (1975) ·
Laserdisc (1978) ·
CED (1981) ·
VHD (1983) ·
Laserfilm (1984) ·
CD Video (1987)
|
|
數碼 |
VCD (1993) ·
MovieCD (c.1995) ·
DVD/DVD-Video (1995) ·
MiniDVD (c.1995) ·
CVD (1998) ·
SVCD (1998) ·
EVD (2003) ·
XDCAM (2003) ·
HVD (2004) ·
FVD (2005) ·
UMD (2005) ·
VMD (2006) ·
HD DVD (2006) ·
Blu-ray Disc (2006) ·
HVD (2007) ·
CBHD (2008) ·
Archival Disc (2015) ·
UHD BRD (2016)
|
|
|
固態電子器件 |
DVCPRO P2 (2004) ·
AVC-Intra (2006) ·
XDCAM EX (2007)
|
|
|
數碼無影帶式 |
MOD (2005) ·
AVCHD (2006) ·
TOD (2007)
|
|
|
非視訊式電視錄影 |
Kinescope (1947)
Electronicam kinescope (1950s)
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 (1967)
|
|
|
^ Chenglap. 【Cheng lap 的資訊通鑑】你看過比 DVD 大好幾倍的 LD 嗎?讓我們從只讀不回談起…. 2017/9/29.
UFrVKRPr T0s,n,k,qUmdIuzRZtqrczrMKw5h PIhpfShfTTQSF14Whh,B yn EThTTr4wqQDq9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GameSpot 戰地風雲:惡名昭彰2在Gamespot的評論 网站类型 新聞 持有者 CBS 创始人 Pete Deemer Vince Broady Jon Epstein 网站 http://www.gamespot.com/ 注册 Optional (free and paid) 推出时间 1996年5月1日 [1] GameSpot (中国大陆:游戏基地),於1996年5月由Pete Deemer和Vince Broady創立,是一個提供新聞、評論、預告片、下載及其他的相關資訊的電子遊戲網站。GameSpot被一間後來被CNET收購的企業ZDNet所收購。根據Alexa,GameSpot.com是200個網路擁擠最嚴重的網站之一。 除了由GameSpot員工創作的內容,網站還允許用戶寫評論、網誌、之後在網路論壇分享。一些在CNET旗下的GameFAQs分享。 2004年, GameSpot被Spike TV的觀眾選上「電子遊戲賞節目」贏得「最傑出遊戲網站。 [2] 其他的遊戲網站還有IGN、1UP.com、GameSpy是它最大的競爭對手。2008年,根據Compete.com的統計,「gamespot.com」吸引了最少6000萬人的點擊率。 [3] GameSpot的主頁鏈結了到最近新聞、評論、預告、和一些有關遊戲機的入口:Wii、任天堂DS、電腦遊戲、Xbox 360、PSP、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3。它還有一列「最受歡迎遊戲名單」,還有給用戶快速獲得遊戲資訊的搜尋器。GameSpot 還包括一些小範圍的遊戲機:任天堂64、GameCube、Game Boy Color、Game Boy Advance、Xbox、PlayStation、SEGA Saturn、Dreamcast、Neo Geo Pocket Color、N-Gage、手機遊戲。 目录 1 歷史 1.1 國際歷史 1.2 著名的員工 2 評論和分...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日野市 日野市 日文轉寫 • 日文 日野市 • 平假名 ひのし • 罗马字 Hino-shi 金剛寺(關東三十六不動尊靈場第9號)的不動堂 市旗 徽章 日野市在東京都的位置 日野市 日野市在日本的位置 坐标: 35°40′17″N 139°23′42″E / 35.6714°N 139.395°E / 35.6714; 139.395 国家 日本 地方 關東地方 都道府縣 東京都 接鄰行政區 府中市、國立市、立川市、昭島市、八王子市、多摩市 政府 • 市長 大坪冬彦 面积 • 总计 27.53 平方公里(10.63 平方英里) 人口 (2014年12月1日) • 總計 183,323 • 密度 6,660/平方公里(17,200/平方英里) 象徵 • 市樹 樫 • 市花 菊花 • 市鳥 普通翠鳥 时区 日本標準時間 (UTC+9) 地方公共團體編號 13212-8 邮政编码 〒 191-8686 市役所地址 日野市神明一丁目12番1號 電話號碼 +81-42-585-1111 法人編號 1000020132128 網站 http://www.city.hino.lg.jp/ 人口:日野市官方網頁 日野市 (日语: 日野市 / ひのし Hino shi * / ? )為一位于東京都(不含島嶼部分)中央地帶的城市。從東京站乘坐中央線特別快速列車45分鐘即可到該市。面積27.53km²。1963年(昭和38年)11月3日,該市開始實行市制,為全日本第559個市。汽車企業日野自動車的總部位於這裡。 往東京都特別區部的通勤率為20.9%,往八王子市的通勤率為12.0%(平成22年國勢調査)。 目录 1 概要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图-95 Ту–95 北约代号:熊(Bear) 一架在安格斯空军基地的图-95MS 概觀 類型 战略轰炸机 代號 北约代号: Bear (熊) 乘員 7名 駕駛員2名,機尾炮手1名,其他人員4名 首飛 1952年11月12日 服役 1956年 設計 圖波列夫設計局 產量 超过500架 現況 现役 主要用戶 蘇聯 俄羅斯 衍生機型 图-114、图-119、Tu-95 技术数据 長度 49.50米(162呎5吋) 翼展 51.10米(167呎8吋) 高度 12.12米(39呎9吋) 翼面積 310平方米(3,330平方呎) 空重 90,000公斤(198,000磅) 最大起飛重量 188,000公斤(414,500磅) 發動機 4具库兹涅佐夫NK-12MV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功率 4×11,000千瓦(14,800馬力)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 925公里/時(500節,575哩/時) 爬升率 10米/秒(2,000呎/分) 最大升限 12,000米(39,000呎) 最大航程 15,000公里(8,100海浬,9,400哩) 翼負荷 606公斤/平方米(124磅/平方呎) 推重比 235 W/公斤(0.143馬力/磅) 武器装备 機炮 1具/2具AM-23型23公釐雷達控制機砲(機尾) 飛彈 空对地导弹: Kh-20、Kh-22 Kh-26、Kh-55 炸彈 60枚FAB-250炸彈,或 30枚FAB-500炸彈。 其他 载弹量(包括飞弹):最多15,000公斤(33,000磅) Tu-95熊式MR型機 图-95 (俄语: Ту–95 , 英语: Tu-95 ),北約代號: Bear ( 熊 ),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所研製,是全世界唯一服役的大型四渦輪螺旋槳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