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市与自治市

阿姆斯特丹風光。由左上起:荷兰海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運河、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史基浦機場、 德瓦倫(紅燈區)、水壩廣場上的阿姆斯特丹王宮、阿姆斯特丹夜晚天際線
阿姆斯特丹風光。由左上起:荷兰海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運河、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史基浦機場、 德瓦倫(紅燈區)、水壩廣場上的阿姆斯特丹王宮、阿姆斯特丹夜晚天際線






阿姆斯特丹旗幟
旗幟

阿姆斯特丹徽章
徽章


綽號:Mokum、北方威尼斯

格言:Heldhaftig, Vastberaden, Barmhartig
(英勇的、堅決的、慈悲的)

阿姆斯特丹地理位置
阿姆斯特丹地理位置

坐标:52°23′N 4°54′E / 52.38°N 4.9°E / 52.38; 4.9
國家
 荷蘭

北荷蘭省
行政区划

政府
 • 类型
基層政權
 • 市長

Femke Halsema (綠色左派)
 • 市參議員

面积[1][2]
 • 自治市
219.32 平方公里(84.68 平方英里)
 • 陸地
165.76 平方公里(64.00 平方英里)
 • 水域
53.56 平方公里(20.68 平方英里)
 • 兰斯台德

3,043 平方公里(1,175 平方英里)
海拔[3]

2 米(7 英尺)
人口(2018年)[4][5]
 • 自治市
859,732
 • 密度

4,892/平方公里(12,670/平方英里)
 • 市区

1,108,297
 • 都會區

1,571,234
 • 兰斯台德

6,979,500
时区
CET (UTC+1)
 • 夏时制

CEST(UTC+2)
郵遞區號
1000 – 1109
電話區號
020
網站
www.amsterdam.nl

阿姆斯特丹(荷蘭語:Amsterdam.mw-parser-output .audiolink a{background:url("//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7/Loudspeaker.png")center left no-repeat!important;padding-left:16px!important;padding-right:0!important}[ɑmstərˈdɑm] ),有時也稱其為荷京,是荷兰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该国西部省份北荷兰省。根据2008年1月的统计数据,这座城市人口达747,290人;而该城市所处的兰斯台德都市圈,大约有670万人口,是欧洲第6大都市圈。


其名称源于Amstel dam[6] 这表明了该城市的起源:一个位于阿姆斯特尔河上的水坝,即今水坝广场址。12世纪晚期一个小渔村建于此,而后由于贸易的迅猛发展,阿姆斯特丹在荷兰黄金时代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在那个时代,该城是金融和钻石的中心。[7] 19和20世纪,该城扩展,许多新的街坊与近郊住宅区形成。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金融和文化首都[8]。许多荷兰大型机构的总部都设于此,其中包括飞利浦和ING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9]。作为泛欧交易所的一部分,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坐落于城市中心。阿姆斯特丹有很多旅游景点,包括历史悠久的运河网、荷兰国家博物馆、凡·高博物馆、安妮之家、红灯区以及许多大麻咖啡馆。每年有大约420万游客来此观光[10]


作为当前荷兰第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历经了从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辉煌与破坏,以及世界大战的洗礼,从一定程度上讲,她的历史也是荷兰历史的一个缩影。




目录






  • 1 历史


    • 1.1 城市建立和初期发展


    • 1.2 黄金年代


    • 1.3 世界大战期间


    • 1.4 战后的发展




  • 2 地理


  • 3 行政


    • 3.1 概况


    • 3.2 市政府


    • 3.3 国家政府




  • 4 经济


  • 5 城市景观与建筑


    • 5.1 运河


    • 5.2 扩建


    • 5.3 建筑




  • 6 交通


  • 7 文化


    • 7.1 博物馆


    • 7.2 教育


    • 7.3 演出


      • 7.3.1 音乐


      • 7.3.2 戏剧


      • 7.3.3 夜生活




    • 7.4 节日


    • 7.5 體育




  • 8 杂项


    • 8.1 红灯区




  • 9 友好城市


  • 10 資料來源


  • 11 外部链接





历史



阿姆斯特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时的渔村。人们曾在附近阿姆斯特尔河上建筑水坝,阿姆斯特丹就得名于此。原来的名字“Amstelredam”,意指“阿姆斯特尔水坝”。17世纪是阿姆斯特丹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阿姆斯特丹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和银行业中心。



城市建立和初期发展


在上个千年之初,一些冒险者乘着由挖空的原木做成的船从阿姆斯特尔河顺流而下,并在河周围的沼泽湿地之外修建了堤坝。“阿姆斯特丹”这个词最早于1275年10月27日被记录在册。当年,荷兰伯爵弗洛瑞斯五世英语Floris V免除了通过这座大坝的费用[11]。史料将最早居住在大坝周边的居民叫做“homines manentes apud Amestelledamme”。到了1327年,这个名称演化为“Aemsterdam”。与奈梅亨、鹿特丹与乌特勒支等更古老的荷兰城市相比,阿姆斯特丹的历史相对比較短暂。2008年10月,历史地理学家克里斯·德·邦特(Chris de Bont)聲稱,早在10世纪,阿姆斯特丹周边的土地就已经存在开垦的痕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当时该地区已经被开垦。肥沃的土地可能尚未有人耕种,这可能是生产泥炭所留下的痕迹[12]


阿姆斯特丹於1300年(一说1306年)被正式授予城市资格[13]。从14世纪起,阿姆斯特丹开始蓬勃发展,这主要归功于与汉萨同盟的贸易。1345年,卡尔弗街成了市民朝圣的地方,直到新教成为了荷兰的国教。这些朝圣礼仪现今已经不存在,只剩下当时那些华贵的服装供后人瞻仰[14]




1538年绘制的阿姆斯特丹图


16世纪,由于当时统治荷兰的西班牙王室开始推行新的税收政策,以及建立迫害新教徒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荷兰人开始反抗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继任者。新兴资本孕育出了一大批新教徒,再加上加尔文教徒们开始反抗,这场起义不久升级为“80年战争”,并最终促成了荷兰的独立[15]。起义的领袖,“值得赞美的奥兰治拿骚的威廉”宣布荷兰北方8个省(包括阿姆斯特丹)独立为荷兰共和国,他也成为了第一位荷兰皇室成员。他推行了一系列较为宽松的宗教政策,使得伊比利亚半岛的犹太人、法国的胡格诺派、佛兰德斯的富商和印刷工,以及来自西班牙控制的低地国家的经济与宗教難民在阿姆斯特丹找到了安全的栖身之所。佛兰德印刷工的涌入以及对各种思想的包容使得阿姆斯特丹成为了欧洲的自由出版中心[16]



黄金年代




17世纪的水坝广场






荷蘭黃金時代末期的大議長安東尼·海因斯英语Anthonie Heinsius。18世紀頭二十年的荷蘭領袖,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靈魂人物,任期內見證聯省共和國最後的輝煌與衰落


17世纪被认为是阿姆斯特丹的黄金年代。荷兰商船从阿姆斯特丹开往波罗的海、北美洲和非洲,以及今天的印尼、印度、斯里兰卡和巴西,由此构建了世界贸易网络的基础。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荷兰西印度公司发行的大量股票为阿姆斯特丹商人所拥有。这两个公司所夺得的海外属地后来演变为了荷兰的殖民地。阿姆斯特丹也在此时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17]。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阿姆斯特丹办公室开始出售自己的股票,并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8]
然而,从18世纪开始,阿姆斯特丹的繁荣开始褪色。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后来,荷兰被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所占领。直到1815年,摆脱法国统治的荷兰与现在的比利时和卢森堡组成荷兰王国,这座城市才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次春天。


19世纪末期也被称作阿姆斯特丹的第二个黄金年代[19]。该市新建成了一些博物馆、中央车站以及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与此同时,她也迎来了工业革命。阿姆斯特丹-莱茵运河(Amsterdam-Rhine Canal)的成功开掘也是这座城市直接连接到了莱茵河;同时北海运河也缩短了城市与北海的距离。两项工程极大地促进了与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商业交流。1906年,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用“海之镜”精辟的从海边眺望阿姆斯特丹的景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该城市的规模开始拓展,建立了一些新的郊区。




1900年运河景色



世界大战期间


尽管在一战中荷兰保持了中立,但阿姆斯特丹还是遭受了食品和燃料的短缺,甚至由此还发生小规模的暴乱,并造成了人员的伤亡。这次暴乱被称为“马铃薯暴乱”(Aardappeloproer)。人们开始抢劫商店和仓库,以获得生活必需品,主要是食品[20]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入侵荷兰。德国人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纳粹政权并开始迫害犹太人。一些市民冒着极大的风险庇护犹太人,但最终超过十万荷兰籍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其中最著名的受害者,就是死在伯根-贝尔森集中营的安妮·弗兰克[21]。只有5000名左右的荷兰籍犹太人幸免于难。二战末期,阿姆斯特丹与其他地区的通讯完全中断,食品和燃料也极度短缺。许多市民涌入农村避难。狗、猫、生甜菜以及郁金香球根都被人们当作食物充饥[22]。阿姆斯特丹的许多树木被市民砍伐当作柴火;犹太人的房子也被拆掉,其中的木料也被一抢而空。



战后的发展




阿姆斯特丹地铁


二战後,阿姆斯特丹市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许多公园和广场建于市郊,新的居民住宅也在那里建立,一般拥有更为宽敞明亮的空间、花园以及阳台。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当政者和其他有影响力的人物试图重新规划阿姆斯特丹。写字楼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由于汽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对新建道路的需求也大大增加。1977年,阿姆斯特丹兴建了第一条从市中心通往拜尔摩尔英语Bijlmermeer的地铁。更长远的规划则是建设一条连接中央车站、市中心与城市其他地区的高速路。


战前的犹太人聚居区后来逐渐被拆除。一些窄小的街道,如犹太大街,因为需要拓宽的缘故,原来的老房子大多遭到拆除。大批拆除老建筑也激怒了一部分市民,并最终引发了“新广场骚乱”(Nieuwmarktrellen[23]。后来,市民的示威收到了效果,街道的拆除扩建被终止,只会在地下继续修建地铁,这也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老建筑和城市风貌。新的市政厅就建立在几乎完全拆毁的滑铁卢广场上。与此同时,大量旨在恢复城市中心风貌的私人机构建立起来。尽管他们的努力在今天看来已经有了不错的成效,城市的风貌得到了恢复,但他们的工作仍在延续。现在市中心已经基本恢复了她黄金时代的原貌,并且成为了城市历史保护区。这里许多建筑已经被划为文物,其中如荷兰运河等正在申报世界遗产[24]



地理




阿姆斯特丹的卫星图像


作为北荷兰省的一部分,阿姆斯特丹坐落在荷兰的西北部,与乌特勒支省和弗莱福兰省相邻。阿姆斯特尔河在市中心分流进许多小运河,最终流入了IJ湾。阿姆斯特丹平均海拔为2米[25]。城市主要地形是平原,西南部是一片人造森林。北海运河将阿姆斯特丹与北海连接起来。


阿姆斯特丹及周边地区已经高度城市化。该市面积为219.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457人,房屋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75间[26]。该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2%[27]
阿姆斯特丹气候宜人,天气情况主要受到来自北海的气流影响,属于终年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温和,很少低过0 °C。按照美国农业部最新的评级,处于欧洲大陆北端的阿姆斯特丹及北荷兰省大部分地区属于9级抗寒区。遭受来自欧洲大陆、斯堪的那维亚、俄罗斯以及西伯利亚的寒流侵袭的少数地区可能出现霜冻。由于阿姆斯特丹三面环水,并且具有很强的热岛效应,夜间气温很少低过-5 °C,但是25千米外的东南市郊希爾弗瑟姆,最低气温可达-12 °C。夏季温暖但不炎热。八月平均最高气温仅有22 °C,超过30 °C的高温一般来讲只有3天左右。该城市平均每年有约175天降水,但年平均降水量只有不到760毫米。雨季一般从10月到次年3月,降水方式以小雨为主。极少数情况下,该城市会遭受暴风雨。







































































































Amsterdam-Schiphol (1971-2000)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5.4
(41.7)
6.0
(42.8)
9.2
(48.6)
12.4
(54.3)
17.1
(62.8)
19.2
(66.6)
21.4
(70.5)
21.8
(71.2)
18.4
(65.1)
14.1
(57.4)
9.2
(48.6)
6.5
(43.7)
13.4
(56.1)
平均低温​℃(℉)
0.5
(32.9)
0.2
(32.4)
2.4
(36.3)
4.0
(39.2)
7.8
(46)
10.4
(50.7)
12.5
(54.5)
12.3
(54.1)
10.2
(50.4)
7.0
(44.6)
3.9
(39)
1.9
(35.4)
6.1
(43)
平均降水量​㎜(英⁠寸)
62.1
(2.445)
43.4
(1.709)
58.9
(2.319)
41.0
(1.614)
48.3
(1.902)
67.5
(2.657)
65.8
(2.591)
61.4
(2.417)
82.1
(3.232)
85.1
(3.35)
89.0
(3.504)
74.9
(2.949)
779.5
(30.689)
平均相对湿度​(%)
89
86
84
79
77
80
81
80
84
87
89
90
83.8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53.0
80.1
116.3
165.7
217.4
200.4
207.9
201.3
132.9
103.0
58.3
44.9
1,581.2
来源:Koninklijk Nederlands Meteorologisch Instituut


行政


阿姆斯特丹分为7个行政区域。毗邻迪门和阿姆斯特尔芬。



概况




阿姆斯特丹行政区域图


一般人们所说的阿姆斯特丹仅指市区部分,有些偏远的乡村并没有算在阿姆斯特丹的范围之内。阿姆斯特丹一般来讲分为三个范畴:阿姆斯特丹都市圈、大阿姆斯特丹(COROP)和阿姆斯特丹市区。阿姆斯特丹统计局的统计范围一般指的是城市市区和两个城市郊区。


按照2006年的统计数据,该城城区人口大约为742,981人;整个都市圈人口大约为1,021,870人;包含7个区域的大阿姆斯特丹人口则为1,211,503人;再加上人口稠密的赞斯塔德区,这些区域总共约有1,468,122人;而包括阿姆斯特丹在内的兰斯台德地区则有人口6,659,300人。



市政府


就像所有的荷兰城市一样,阿姆斯特丹的行政当局是由市长领导的市政府和市议会组成的。然而,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是,虽然城市分为7个区,但是由于实行统一的行政制度,所以执政效率较高。市政府的活动是由各区负责具体执行的,7个区域有自己的民选议会。


2010年5月1日,阿姆斯特丹正式执行在2009年由市议会通过的“精简城市行政区划”的决议。城市行政分区由原先的15个缩编为7个[28]



国家政府


现行的荷兰王国宪法第2章第32条规定:「国王的加冕仪式在首都阿姆斯特丹 (“de hoofdstad Amsterdam”)举行。」而以前的宪法并没有明确将阿姆斯特丹称为首都。事实上,除去1808年到1810年,荷兰政府、国会和最高法院一直设在海牙,各国的使领馆也均位于海牙。除此之外,阿姆斯特丹也不是所在的北荷兰省的首府。



经济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金融商贸之都[29]。她也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好的国际贸易都市之一。她在一项排名中位列第五,排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和巴塞罗那之后[30]。许多荷兰的大型企业和银行都把它们的总部设于阿姆斯特丹,其中包括荷兰银行、飞利浦、阿克蘇諾貝爾、ING集团、皇家阿霍德、海尼根和绿色和平组织;另外,包括荷兰皇家航空和毕马威等知名跨国企业也将它的全球总部设立与该市南边的阿姆斯特尔芬。


虽然很多小公司仍在坐落于老运河附近,但是更多的公司选择在市中心之外建立。南阿克西斯区英语Zuidas成为了新的金融和法律枢纽[31]。该区域不仅座拥荷兰前五大律师事务所,而且还拥有包括波士頓顧問集團以及埃森哲公司在内的多家咨询机构。阿姆斯特丹世界贸易中心也坐落于此。


这座城市还有三个小型金融区。其中一个位于阿姆斯特丹斯洛特迪克火车站附近。包括电讯报(De Telegraaf)等几家报业公司、大众运输公司与荷兰电报公司位于此地。第二处位于阿姆斯特丹球场周边。而第三处则在阿姆斯特尔河车站附近。阿姆斯特丹最高的建筑,就是飞利浦的总部,伦勃朗大厦[32][33]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AEX)现今已加入泛欧交易所,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而且是欧洲最大的交易所之一。它坐落在市中心水坝广场的旁边。



城市景观与建筑





安妮之家


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是市民南下的必经之路。而达姆拉克大街是通往罗金街的主要道路。而城市裡最古老的地区是德瓦伦。它位于达姆拉克大街东侧,著名的红灯区也位于此处。而它的南部就是犹太人聚居区——滑铁卢广场。环绕于市中心的,就是始建于17世纪的荷兰运河(Grachtengordel)。越过荷兰运河就是原先基层的聚居区。



运河



精心的城市规划造就了现在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34]。17世纪早期,人们就开始营造以IJ湾为核心的半圆形运河系统。著名的荷兰运河就是为了发展居民区而兴建的,它主要分为绅士运河、皇帝运河与王子运河三部分。而第四运河辛厄尔运河(Singelgracht)(不要与古老的辛厄尔(辛格運河)相混淆)主要是为水管理和城市防御而修建。防御工事主要修建于城门附近,是由护城河以及防御堤坝构成。


工程开始于1613年,由东向西延伸,跨越整个城市。历史学家黑特·马柯(Geert Mak)形容其像一个巨大的雨刷。南部工程于1656年竣工。随后,居民区的建设也缓慢开展,但是东部城区的辐射阿姆斯特尔河与IJ湾运河计划却从未得到实施。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裡,这些地区被用来兴建公园、敬老院、剧院和其他公共设施,却没有兴建水利[35]


如今,一些运河已经被改建成了街道[36]



扩建


在运河建成之后的两个多世纪裡,阿姆斯特丹并没有扩建。而扩建的第一个实施者就是萨穆埃尔·萨法蒂(Samuel Sarphati)。当时他希望把阿姆斯特丹建设成下一个巴黎或伦敦。他计划在荷兰运河之外,建设新的房屋和公共设施。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来改善市民的健康状况。虽然该计划并没有很大程度上拓展城市规模,但这的确带给阿姆斯特丹一些大型公共建筑[37][38][39]


在萨法蒂之后,范·尼夫特里克(Van Niftrik)和卡尔夫(Kalff)规划了市中心周围的环状地带。而这些环状地带后来大多用于建造工薪阶层的住所[40]


20世纪,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急需得到拓展。人们提出了两套方案,以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阿姆斯特丹,其中第一套方案的设计者名叫亨德里克·伯爾拉赫(Hendrik Petrus Berlage),他的方案指出,应该设计一系列的社区,以供各个阶层的市民居者有其屋[41][42]


二战後,城市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建设了大量新社区。新社区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城市住房短缺的问题,并且为市民提供了现代化生活的便利[43][44]



建筑




20世纪早期阿姆斯特丹学派建筑


阿姆斯特丹拥有悠久的建筑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当属贝居安会院[45]。它竣工于1425年,是阿姆斯特丹仅存的两座纯木质建筑之一。它也是阿姆斯特丹少见的哥特式建筑。从16世纪开始,砖石建筑逐渐取代了木质建筑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很多建筑都带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来,在亨德里克·德·凯泽(Hendrick de Keyser)的指导下,阿姆斯特丹迅速树立了独特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46]。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由凯泽设计的西教堂。17世纪,巴洛克风格建筑在欧洲风行。这也正是阿姆斯特丹的黄金年代。雅各布·范·坎彭(Jacob van Campen)等建筑师领导了这一建筑潮流[47]。其中菲利普·文布恩斯(Philip Vingboons)为这座城市的商人设计了房屋。阿姆斯特丹最著名巴洛克式建筑是建于水坝广场的王宫。而18世纪的建筑很大程度上被法国风格所影响。


1815年前后,建筑师开始打破巴洛克式建筑的桎梏,开始转向设计多种全新风格的建筑[48]。大多数新哥特式建筑建造于那个时代。而在19世纪末,随着新艺术风格的流行,更多这类风格的新建筑落成。这个时期阿姆斯特丹的规模迅速扩张,但新城区的建筑风格和老城区保持了一致。在博物馆广场附近的房屋就是新艺术风格的最好代表。在那个时期最后一种流行的建筑风格是装饰艺术。而阿姆斯特丹的装饰艺术风格也自成一体,它的杰出代表就是阿姆斯特丹学派英语Amsterdam School[49],其中城市一些区域整体建筑风格都是如此。阿姆斯特丹学派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建筑外墙都具有绚丽的装饰,门窗的形状都很奇特。


200Đ世纪建造的新艺术风格建筑一般分布在市区周围,但现在市中心也出现了这种风格的建筑。而更富历史气息的建筑大多在市中心,比如运河旁的商铺。



交通




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




阿姆斯特丹市區內的運河一景


阿姆斯特丹鼓励市民利用自行车出行,很多道路都配有自行车道和存车处。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该市约有465,000辆自行车[50]。然而自行车被盗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2005年,大约有5,400辆的自行车被盗[51]。市民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自行车,哪怕像接孩子上下学和购买食品这样的小事。各种各样的自行车都可以在阿姆斯特丹找到,比如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甚至比赛用自行车。阿姆斯特丹的交通状况还是比较安全的,2007年,有18人不幸在交通事故中遇难,相比之下,该市有26人死于谋杀[52][53]


当局并不鼓励驾车出入市中心。在市中心,存车费是十分高昂的,而且市区一些道路禁止机动车驶入,而另一些则是单行道[54] 此外,市政府透过 AutodelenMeerijden.nu 两个网站赞助市民自发的汽车共享及汽车共乘[55]


阿姆斯特丹的公交系统主要包括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目前有15条阿姆斯特丹有軌電車线路正在运营[56],一些新的线路也在规划中;阿姆斯特丹地鐵有4条地铁线路正在营运,而第5条地铁线路也正在建设中;从IJ湾到北阿姆斯特丹有三条搭载行人和自行车的免费渡轮,从城区往东、西部的海岸有两条收费渡轮通行。同时,运河上还有水上的士、水上巴士以及游轮搭载市民去他们想去的地方。


1932年,阿姆斯特丹成为了荷兰公路网的枢纽[57]。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只有A1、A2和A4按照原先的计划完工。1970年,为了保护“绿色之心”(Groene Hart),A3高速路被取消。通往北赞丹的A8公路和A10在1968年到1974年相继开通[58]。A10环路将城市周边与荷兰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起来。人们可以经由连接A10的18条高速路去荷兰的其他地方。自行车可以在其中的大部分道路上通行。除去A1、A2、A4、A8之外,A6和A7也是通往阿姆斯特丹的主要快速路。


阿姆斯特丹拥有9座火车站[59]。5座用于长途客运,4座用作本地客运。“欧洲线”(Eurolines)长途汽车也从阿姆斯特丹发往欧洲各地。


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也是一座国际中转站。这里有通往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捷克、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波兰、俄罗斯和瑞士的常规线路。大力士高速列车直接连接阿姆斯特丹-史基普国际机场-海牙-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巴黎。方便快捷的高速火车适合于想去比利时或巴黎旅行的乘客。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的车行时间为2小时44分钟,阿姆斯特丹-巴黎的车行时间为4小时13分,每日从阿姆斯特丹发车多达8次。


从中央车站到史基浦机场只需要20分钟时间。按乘客流量计算,它是荷兰第一大、欧洲第六大和世界第十二大机场。每年大概有4,600万游客经过这里。2006年,史基浦机场是世界上第三繁忙的国际空港[60][61]



文化


荷兰的文化中心:管弦乐团、芭蕾、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和两所大学。其中荷兰国家博物馆和凡·高博物馆是这里最著名的博物馆。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及其管弦乐团都享有盛名。





荷兰国家博物馆


16世纪晚期,阿姆斯特丹文学会荷兰语Rederijker举行了协会间的诗歌与戏剧比赛。1638年,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座剧院。而1642年,芭蕾舞第一次走进了这里。18世纪,法国剧院又在这里流行。意大利和法国歌剧在1677年传入这里,而后来德国歌剧又在18世纪登陆该市。19世纪,通俗文化,尤其是杂技表演和音乐又流行开来。1812年,德里希·尼古拉斯·温克尔(Dietrich Nikolaus Winkel)在这里发明了欧洲古典乐十分重要的乐器—节拍器。19世纪末,荷兰国立博物馆建成。1888年,荷兰王家音乐厅乐团组建。随着20世纪的到来,电影、广播和电视也逐渐走入该城。SBS 6电视台总部就设在这里[62]



博物馆



博物馆广场汇集了大多数主要的博物馆。它坐落於城市南方,是该城市最大的广场。它是在19世纪末期为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兴建的。广场北部是巨大的荷兰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前是一个長的長方形人造池塘。冬天的时候,这里可以作为一个溜冰场[63]。广场西部是凡高博物馆及市立博物馆。广场南部是范·巴尔勒大街(Van Baerlestraat),这也是通向广场的主要道路。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就坐落于此。广场几乎全部被草坪覆盖,只有北部的小路是石子铺成的。1999年,广场完成了改造,成了如今的样子。夏天,这个广场会承办一些露天音乐会。由于有很多市民对广场现在的外观不甚满意,所以该广场计划于2008年再度改造[64]





夜巡 伦勃朗


荷兰国家博物馆陈列了大量荷兰艺术作品[65]。它于1885年开馆,现在馆藏大约100万件展品。[66] 画家伦勃朗是和这座城市联系最紧密的艺术家之一,他和他的学生的作品大多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他的名作《夜巡》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该馆还收藏了诸如扬·弗美尔、弗兰斯·哈尔斯、费迪南德·博尔(Ferdinand Bol)以及保卢斯·波特(Paulus Potter)的作品。该馆还收藏了许多装饰艺术作品。目前,博物馆正在扩建,只有一侧展馆对外开放,新馆将於2012年至2013年竣工开放[67]


梵高曾经短暂居住在阿姆斯特丹。这座博物馆是该片区域中少数几个现代建筑之一,是由赫里特·里特费尔德设计的。所有的展品都由博物馆永久收藏。1999年,博物馆建造了一座名叫“表现之翼”(Wing of Performance)新楼,这座大楼是由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所设计的,主要用来展示那些临时展品。像《吃马铃薯的人》等一些著名的画作现在都藏于该馆。而梵高博物馆也是全市参观者最多的博物馆[68][69][70]


梵高博物馆旁边是市立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与广场是同一时期的产物,目前藏有皮特·蒙德里安和卡雷尔·阿佩尔等艺术家的作品。与国家博物馆一样,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也正经历大规模的扩建。博物馆大厅将从广场一直延伸到保卢斯·波特街(Paulus Potterstraat)。2009年,博物馆将重新开放,目前,该馆临时寄居在中央火车站附近的一所旧邮局裡[71]


博物馆广场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博物馆,有些规模很小,比如安妮·弗兰克之家,有些则规模很大,比如阿姆斯特丹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几乎都位于市中心附近。



教育


阿姆斯特丹有两所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其他的高等学府还包括:荷兰皇家艺术学院荷兰语Gerrit Rietveld Academie以及其他一些高等专业学校。阿姆斯特丹社会历史国际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关于社会史的记录和研究机构,尤其是历史上的劳工运动。始建於1638年的阿姆斯特丹植物园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园之一,其中陈列了许多稀有的植物,包括整个拉丁美洲的咖啡标本[72]


阿姆斯特丹拥有完善的初等教育系统。其中一些学校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比如蒙台梭利学校。也有一些是教会学校,原先主要是天主教和新教建立的,后来随着穆斯林的迁入,伊斯兰教学校也开始出现。在城市南郊也有一些犹太教学校。


中等教育也比较不错。阿姆斯特丹有三类不同的文法学校(荷兰语:gymnasia),其中一部分会教授古典希腊语和拉丁语。虽然直到现在都有一部分人认为[谁?]语法学校過時且流於精英主义,但最近仍有一批语法学校獲得复苏。



演出



音乐


喜力音乐厅位于阿姆斯特丹球场附近,是一个大型流行音乐演出场所。许多国际知名艺人曾在此演出。另外两个经常举行演出的地方名叫帕拉迪索和银河(Melkweg),它们都位于莱顿广场附近,主要上演独立摇滚、嘻哈和节奏布鲁斯等风格的音乐。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内景


阿姆斯特丹的王家音乐厅乐团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们的主演奏厅就是阿姆斯特丹音乐厅。评论家认为这座音乐厅是世界上声音效果最出色的音乐厅之一。它由三座音乐厅组成。每年在这里大概上演800场音乐会,大约有850,000名观众在此聆听音乐。


市政歌剧院是市政厅与歌剧院两座建筑的合称,位于早期犹太人聚居的滑铁卢广场和阿姆斯特尔河附近。这座歌剧院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



戏剧


阿姆斯特丹最主要的剧院是位于莱兹广场的阿姆斯特丹城市剧院荷兰语Stadsschouwburg Amsterdam。它建成于1984年,大多数剧目在大厅(Great Hall)上演,其中包含很多种类的戏剧。这座剧院目前也在修缮之中。


荷兰在余兴节目方面有悠久的历史,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1930年代。


1993年,随着喜剧火车(Comedytrain)和爆发芝加哥英语Boom Chicago两个团体的建立,阿姆斯特丹的新派喜剧也随之诞生。喜剧火车是一个系列喜剧,该剧最初是在喜剧咖啡馆(Comedy Cafe)上演,后来搬到到一个叫做Toomler的地方继续演出。许多现在在荷兰大名鼎鼎的喜剧剧目都和他们有一定渊源。


爆发芝加哥是与科特·莱兹大街(Korte Leidsedwarsstraat)上的一个剧院一同建立的,而四年后那里已经成为了糖厂(Sugar Factory)俱乐部。1998年,他们来到莱兹广场剧院(Leidseplein Theater)继续演出。


喜剧咖啡馆和喜剧剧院也是不错的观看喜剧的地方。



夜生活


阿姆斯特丹也因为她充满活力以及与众不同的夜生活而著名。最主要的两个夜生活广场是莱顿广场和伦勃朗广场。


阿姆斯特丹有很多咖啡馆。他们的规模有大有小。若隐若现的灯光和烛光使得传统的棕色咖啡馆(brown cafe)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夏天的时候,很多咖啡店会摆出大排档。这时候最常见的景象是一广场的大排档以及享用啤酒或葡萄酒的人们。


阿姆斯特丹多元的文化使这里拥有各种各样的餐馆。从小饭馆到豪华餐厅都可以找到。荷兰许多最高档的餐厅也汇集于此。


阿姆斯特丹也有许多迪斯科舞厅。大部分舞厅都坐落在伦勃朗广场和莱兹广场附近。帕拉迪索、银河以及糖厂这样的大型夜店也会有迪斯科舞场。但舞厅的典型代表是“逃离”俱乐部(Escape)和“家”(Club Home),除此之外“巴拿马”(Panama)和“力量地带”(The Powerzone)也较有名。


雷古里尔大街(Reguliersdwarsstraat)是该城市主要的同性恋大街。




2007年女王日盛况



节日


阿姆斯特丹是座“节日之都”。2007年在该城市总共举行过约140次节日庆祝活动[73]


大多数庆祝活动在女王日(现在为国王日)、同性恋自豪日和文化季荷兰语Uitmarkt期间举行。2013年以前,每年的4月30日,女王日那天,大约有十万人左右走上街头庆祝。大多数城区都会开办自由市场,并举行各种演唱会,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的景象。2013年荷兰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克劳斯·乔治·费迪南德继位,改成每年4月27日的国王日庆祝。


8月的第一个周末,同性恋自豪日大游行期间,在城市运河上都会有长长的船队载着狂欢的人群到处游乐,狂欢会一直持续整个周末[74]。文化季一般在8月底举行,为期三天,会有各种诗人和音乐家的表演[75]



體育



























俱樂部
所屬聯賽
體育項目
主場
成立年份
榮譽

阿贾克斯

荷蘭甲組足球聯賽

足球

阿姆斯特丹球場
1900年
4屆欧洲冠军联赛冠軍

阿姆斯特丹上將(Amsterdam Admirals)

歐洲美式足球聯盟

美式足球

阿姆斯特丹球場
1995年
1屆世界碗冠軍



阿姆斯特丹曾經於1928年舉辦過第九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目前唯一一個荷蘭城市舉行過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該屆奧運會亦是首次在奧運會期間點燃奧運聖火[76]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足球甲级联赛球隊阿贾克斯的所在地,主場位於阿姆斯特丹球場。阿積士被譽為荷蘭足球歷史的代表,不單曾經奪得過歐洲三大盃賽(歐洲聯賽冠軍盃、歐洲足協盃和歐洲盃賽冠軍盃),並且曾經兩度成為洲際杯冠军。阿積士出產的多名優秀荷蘭球員,往往成為荷蘭國家足球隊的核心球員,包括約翰·克魯伊夫、范·巴斯滕、丹尼斯·博格坎普、帕特里克·克鲁伊维特等[77]


阿姆斯特尔老虎队英语Amstel Tijgers的主场是夏普·艾登(Jaap Eden)冰球场,他们代表这座城市参加荷兰冰球联赛[78]


阿姆斯特丹海盗队代表阿姆斯特丹参加荷兰棒球联赛。而这座城市拥有三支曲棍球队,以及一只参加荷兰篮球超级联赛(Dutch premier division)的阿姆斯特丹队(ABC Amsterdam[79]



杂项



红灯区






红灯区


德瓦伦(De Wallen,亦称WalletjesRosse Buurt),是一个合法卖淫的指定区域,也是阿姆斯特丹最大和最著名的红灯区。它由道路与小巷的网络组成,在这些街巷内是数百座小的单间公寓,由女性性工作者租赁,她们在特以红灯照亮的窗户或玻璃门后面提供服务。该区域也有许多性用品商店,性剧院,西洋景(Peep show),一家性博物馆,一家大麻博物馆,以及许多提供各种大麻制品的大麻咖啡馆。虽然游客中有26%会来此区“看看”,但妓院数量仍然日趋下降,以至于商会(Chamber of commerce)发出了警告。[80]



友好城市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


  • 加拿大 加拿大 多倫多


  • 英國 英國 曼徹斯特



資料來源





  1. ^ (荷兰文)Kerncijfers voor Amsterdam en de stadsdelen. www.os.amsterdam.nl. Research and Statistics Service, City of Amsterdam. 2006-01-01 [2007-04-04]. [失效連結]


  2. ^ Area, population density, dwelling density and average dwelling occupation. www.os.amsterdam.nl. Research and Statistics Service, City of Amsterdam. 2006-01-01 [2008-08-13]. [失效連結]


  3. ^ Postcodetool for 1012JS (Dam Square). Actueel Hoogtebestand Nederland. Het Waterschapshuis. [18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九月 2013) (荷兰语).  请检查|archive-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4. ^ Gemiddelde bevolking per regio naar leeftijd en geslacht. Statistics Netherlands. [2007-07-09] (荷兰语). 


  5. ^ (荷兰文)Randstadmonitor 2006. www.regio-randstad.nl. Regio Randstad. May 2008 [2008-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1). 


  6.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leventh Edition, Vol 1, p896-898.


  7. ^ [1] Capitals of Capital -A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s - 1780–2005, Youssef Cassis, ISBN 978-0-521-84535-9


  8. ^ (英文)在1985年的雅典和1986年的佛罗伦萨之后,阿姆斯特丹于1986年当选欧洲文化之都,并巩固了她在荷兰乃至欧洲文化界的地位。点击 这里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12-14. 可以查看近年欧洲文化首都的列表。


  9. ^ (英文)Forbes Global 2000 Largest Companies - Dutch rankings. Forbes.com. 2008-04-02 [2009-02-05]. 


  10. ^ (英文)Amsterdam - Economische Zaken. Economische Zaken. [200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5). 


  11. ^ (荷兰文)Berns, Jan; Daan, Jo (1993年). Hij zeit wat: de Amsterdamse volkstaal. The Hague: BZZTôH. p. 91. ISBN 90-6291-756-9.


  12. ^ Amsterdam 200 jaar ouder dan aangenomen. Nu.nl. 22 October 2008 [2008-10-22] (荷兰语). 


  13. ^ De geschiedenis van Amsterdam. Municipality of Amsterdam.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8) (荷兰语). 


  14. ^ Mirakel van Amsterdam.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8) (荷兰语). 


  15. ^ Eighty Years' War. Leiden University. [2008-05-21] (荷兰语). 


  16. ^ (英文)典型的例子:1633年,经过尝试和考察,伽利略选择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出版社来出版他最好的作品之一《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参见韦德·罗兰(2003),《伽利略的错误:关于伽利略与教会斗争的新观点》,纽约:商务出版社,ISBN 1-55970-684-8,p. 260


  17. ^ (英文)Amsterdam in the 17th Century. Robert W. Brown. 2004-03-30 [200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6). 


  18. ^ (英文)The oldest share. [2008-05-22]. 


  19. ^ (英文)Amsterdam through the ages -A medieval village becomes a global city.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1). 


  20. ^ Aardappeloproer (PDF). [2008-05-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5-28) (荷兰语). 


  21. ^ Deportation to camps. Hollandsche Schouwburg. [2008-05-21]. 


  22. ^ Kou en strijd in een barre winter. NOS.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3) (荷兰语). 


  23. ^ Typisch Metrostad. Municipality Amsterdam. [200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0) (荷兰语). 


  24. ^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30) (荷兰语). 


  25. ^ Actueel Hoogtestand Nederland. [2008-05-18] (荷兰语). 


  26. ^ Kerncijfers Amsterdam 2007 (PDF). [2008-05-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5-28) (荷兰语). 


  27. ^ Openbare ruimte en groen: Inleiding. [2008-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4) (荷兰语). 


  28. ^ Amsterdam City Districts. iamsterdam.nl. [2010-05-07] (英语). 


  29. ^ Amsterdam - Economische Zaken. [200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荷兰语). 


  30. ^ European Cities Monitor 2007. I Amsterdam. [2008-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8) (荷兰语). 


  31. ^ Zuidas. [2008-05-22] (荷兰语). 


  32. ^ Rembrandt Tower. [2008-05-22]. 


  33. ^ Philips. [2008-05-22] (荷兰语). 


  34. ^ Amsterdamse Grachten. Municipality Amsterdam.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0) (荷兰语). 


  35. ^ (荷兰文)黑特·马柯. (1995). Een kleine geschiedenis van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 Uitgeverij Atlas. ISBN 90-450-1232-4.


  36. ^ Dempingen en Aanplempingen. Walther Schoonenberg.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8) (荷兰语). 


  37. ^ Samuel Sarphati. Joods Historisch Museum Amsterdam. [2008-06-05] (荷兰语). 


  38. ^ Uitbreidingsplan Sarphati. Zorggroep Amsterdam. [2008-06-05] (荷兰语). [失效連結]


  39. ^ Samuel Sarphati. JLG Real Estate. [2008-06-05] (荷兰语). 


  40. ^ Amsterdam Oud-Zuid. BMZ. [200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3) (荷兰语). 


  41. ^ Uitbreidingsplan Berlage. Stadsarchief Amsterdam. [200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7) (荷兰语). 


  42. ^ Plan-Berlage. Bureau Monumentenzorg Amsterdam. [200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4) (荷兰语). 


  43. ^ Westelijke Tuinsteden. Ymere. [200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07) (荷兰语). 


  44. ^ Ontwerp Westelijke Tuinsteden. Archex.info. [2008-06-05] (荷兰语). 


  45. ^ Houten Huys. [200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6) (荷兰语). 


  46. ^ Amsterdamse renaissance in de stijl van Hendrick de KeyserÉé. [200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7) (荷兰语). 


  47. ^ Hollands Classicisme.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2) (荷兰语). 


  48. ^ Neo-stijlen. [200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9). 


  49. ^ Neo-stijlen. [200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9) (荷兰语). 


  50. ^ Research and Statistics Division. Introduction. Traffic and Infrastructure. City of Amsterdam. [2008-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6) (荷兰语). 


  51. ^ Research and Statistics Division. Core Numbers in Graphics: Fewer Bicycle Thefts. Safety and Nuissance. City of Amsterdam. [2008-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2) (荷兰语). 


  52. ^ Research and Statistics Division. Core Numbers in Graphics: Fewer Traffic Deaths. Safety and Nuissance. City of Amsterdam. [2008-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2) (荷兰语). 


  53. ^ Expatica News. Record low murder rate once again. Today's Headlines. Expatica. 2008-01-02 [2008-10-04]. 


  54. ^ Amsterdam Fietst. [2007-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6) (荷兰语). 


  55. ^ Amsterdam.nl - Auto. [2007-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5) (荷兰语). 


  56. ^ Tram - Tram statistics. GVB. [2015-03-10]. 


  57. ^ Autosnelweg.nl - Geschiedenis Autosnelwegen in Nederland. Autosnelweg.nl. [2007-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0) (荷兰语). 


  58. ^ Autosnelweg.nl - Geschiedenis Autosnelwegen in Nederland. Autosnelweg.nl. [2007-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6) (荷兰语). 


  59. ^ Stationsweb-Noord Holland. [2007-04-19] (荷兰语). 


  60. ^ (英文)Busiest Airports. About.com. [2008-06-04]. 


  61. ^ (英文)Busiest Airports by International Passengers. Miami International Airport. [2008-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5). 


  62. ^ Contact SBS 6. [200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4) (荷兰语). 


  63. ^ Ijsbaan Museumplein. Evenementennieuws. [200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6) (荷兰语). 


  64. ^ Museumplein krijgt facelift. Gemeente Amsterdam. [200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7) (荷兰语). 


  65. ^ (英文)Home Page. Rijksmuseum Amsterdam. [2008-10-25]. 


  66. ^ (荷兰文)Rijksmuseum. Amsterdam. A view on cities. [2008-10-25]. 


  67. ^ (荷兰文)The New Rijksmuseum. Rijksmuseum Amsterdam. [200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5). 


  68. ^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Museum.nl.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30) (荷兰语). 


  69. ^ (英文)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Amsterdam.info. [2008-06-01]. 


  70. ^ Architectuur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Architectuur.org. [2008-06-01] (荷兰语). 


  71. ^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Kunstbus.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7) (荷兰语). 


  72. ^ (英文)Higher Education in Amsterdam. Amsterdam.info. [2008-06-04]. 


  73. ^ Amsterdam kans op 'evenementenstad'. [2008-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7) (荷兰语). 


  74. ^ Gay Pride in Amsterdam. Municipality Amsterdam. [2008-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1) (荷兰语). 


  75. ^ (英文)Uitmarkt in Amsterdam. IAmsterdam. [2008-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31). 


  76. ^ 1928年 阿姆斯特丹 第九届奥运会. 北京奥组委. [200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7) (中文(中国大陆)‎). 


  77. ^ The club. Ajax Football Club. [200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8) (英语). 


  78. ^ Official Website. Amstel Tijgers. [2009-02-22] (荷兰语). 


  79. ^ Over Sporthallen Zuid: Referenties. Gemeente Amsterdam. [2009-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3) (荷兰语). 


  80. ^ ANP. Wallen moeten erotisch blijven (Wallen should stay erotic). De Volkskrant. 2008-11-12 [2008-11-12] (荷兰语). 




外部链接


































  • 地理坐标: 52°22′16″N 4°53′49″E / 52.371°N 4.897°E / 52.371; 4.897坐标:52°22′16″N 4°53′49″E / 52.371°N 4.897°E / 52.371; 4.897

政府



  • Amsterdam.nl - 政府官方網站 (荷兰文)


  • I amsterdam - 國際旅客的入口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日野市

GameSpot

Tu-95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