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構造與運作原理示意圖,上方輸入氫氣,前側導入氧氣,產生電力、水與熱。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英语: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簡稱:PEMFC),又稱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是一種以含氫燃料與空氣作用產生電力與熱力的燃料電池,運作溫度在 50℃ 至 100℃,無需加壓或減壓,以高分子質子交換膜為傳導媒介,沒有任何化學液體,發電後產生純水和熱。


燃料電池中,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相對低溫與常壓的特性,加上對人體無化學危險、對環境無害,適合應用在日常生活,所以被發展應用在運輸動力型(Transport)、現場型(Stationary)與攜帶型(Portable)等機組。




目录






  • 1 構造


  • 2 原理


  • 3 歷史


  • 4 參考資料


  • 5 相關條目


  • 6 外部連結





構造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每一個電池組,一般是由十一層結構所組成[1][2][3]



  • 電極組

    • 中間層為高分子質子交換膜,簡稱交換膜,是固態高分子電解材料,用以傳送質子,且須隔阻電子與氣體通過;

    • 其兩邊外側為觸媒反應層,陽極與陰極的電化學反應分別在此兩層進行,目前以鉑/碳或鉑/釕/碳粉體為觸媒;



  • 氣體擴散組

    • 觸媒層兩邊外側是兩層擴散層,為經疏水處理以避免水分阻塞的碳纖維,能將反應物擴散至觸媒反應層,並將生成物擴散排出;

    • 擴散層兩邊外側為兩層流場板,與擴散層接觸面有許多氣體導流槽,反應物與生成物即經由這些導流槽進出燃料電池;



  • 導電隔離組

    • 於流場板外側是導電板,負責收集電流,再經由電路傳送至負載;

    • 最外層有兩片壓板,用以固定與隔離保護整個電池組。





原理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原理是:[1][4]首先氫分子經由陽極端流場板的氣體導流槽進入電池組,經擴散層到陽極觸媒反應層,經陽極觸媒作用氧化為氫離子(也就是質子),與釋出電子,這化學反應過程稱為陽極半反應:






H2⟶2H++2e−{displaystyle {rm {H_{2}longrightarrow 2H^{+}+2e^{-}}}}

E1o=0V{displaystyle {rm {E_{1}^{o}=0V}}}SHE(標準氫電極)

然後氫離子受電滲透力驅策,伴隨數個水分子,經由交換膜輸送至另一端的陰極觸媒反應層。接著游離的電子經導電板收集,因電位差的原故,通過連接在導電板上的電路,流向陰極的導電板,變成電流產生電力,電子最後會由陰極導電板送到陰極觸媒反應層。


最後氫離子、電子、加上由陰極流場板輸送來空氣中的氧氣,匯集在陰極觸媒反應層,經陰極觸媒催化而產生水,這化學反應過程稱為陰極半反應:






4H++4e−+O2⟶2H2O{displaystyle {rm {4H^{+}+4e^{-}+O_{2}longrightarrow 2H_{2}O}}}

E2o=1.229V{displaystyle {rm {E_{2}^{o}=1.229V}}}SHE



總體電化反應是將化學能自由能差 G){displaystyle {rm {left(Delta Gright)}}} 轉變為電動勢 E){displaystyle {rm {left(Delta Eright)}}}



ΔE=E2o−E1o=1.229V{displaystyle {rm {Delta E=E_{2}^{o}-E_{1}^{o}=1.229V}}}SHE

而:



ΔG=ΔH−S{displaystyle {rm {Delta G=Delta H-TDelta S;}}}

氫的反應熱 ΔH{displaystyle {rm {Delta H;}}}286kJmol−1{displaystyle {rm {286;{it {k{rm {J,{mol}^{-1}}}}}}}},熵变 ΔS{displaystyle {rm {Delta S;}}}163Jmol−1K−1{displaystyle {rm {163;J,{mol}^{-1},{K}^{-1}}}}


假設溫度 T{displaystyle {rm {T;}}}57∘C{displaystyle {rm {57^{circ }C}}}330K{displaystyle {rm {330;K}}} 時,能量損耗為:



S=330K⋅163Jmol−1K−1≅53.79kJmol−1{displaystyle {rm {TDelta S=330;Kcdot 163;J,{mol}^{-1},{K}^{-1}cong 53.79;{it {k{rm {J,{mol}^{-1}}}}}}}}

故轉換率:



ΔH=286kJmol−1−53.79kJmol−1286kJmol−1≅81.2%{displaystyle {rm {{frac {Delta G}{Delta H}}={frac {286;{it {k{rm {J,{mol}^{-1}-53.79;{it {k{rm {J,{mol}^{-1}}}}}}}}}}{286;{it {k{rm {J,{mol}^{-1}}}}}}}cong 81.2%}}}

也就是在溫度為 57∘C{displaystyle {rm {57^{circ }C}}} 時,有81.2%{displaystyle {rm {81.2%;}}}的反應熱可以轉換成電能,由此推算,T{displaystyle {rm {T;}}}100∘C{displaystyle {rm {100^{circ }C}}}時,仍有78.7%{displaystyle {rm {78.7%;}}}的轉換率,是相當有效能的電化轉換。



歷史


1960年代中期,美國奇異公司的威勒湯瑪士葛洛伯英语Willard Thomas Grubb李尼崔奇英语Lee Niedrach,參與了美國海軍船務署與美國陸軍通訊兵團的一項專案,要求發展一種小型燃料電池,便發明了以質子交換膜為電解質的燃料電池[3]


第一個成品,是使用氫化鋰放入水來產生氫,並製作成拋棄式的燃料匣,方便攜帶又容易置換,但由於電極板是貴重金屬鉑(白金),生產成本非常高昂[3]


奇異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B2”,被選定參與美國太空總署的雙子星座計劃,該計劃的主要目的為在太空中測試各種設備與狀況,以供後來以登月為目標的阿波羅計劃參考設計,但剛開始時時PB2遇到了電池組汙染與氧從交換膜滲漏等問題,雙子星1號到4號都沒有採用[3]


奇異公司重新設計電池,採用了杜邦公司的“納飛安英语Nafion”離子聚合膜為交換膜,代替之前的磺化聚苯乙烯膜,新電池名為“P3”,從雙子星5號開始被採用至最後的雙子星10號。惟於後來的阿波羅計劃與太空梭改為採用鹼性燃料電池[3]


奇異公司持續不斷研發新的質子交換膜電池,在1970年代中期,發展出一種水電解技術,可以支援水中生活,應用在美國海軍的氧氣生產工廠,英國皇家海軍於1980年代初採用此項技術於其潛水艇艦隊[3]


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美國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與德州A&M大學,致力於實驗如何減少質子交換膜電池對鉑的使用量。


近來因奈米科技發展,已能將只有數奈米的鉑鍍在炭黑或碳粉上,不僅大幅降低鉑的使用量,並且使能量密度得以大幅提升[2]



參考資料





  1. ^ 1.01.1 氫能利用技科-燃料電池. 東亞產經資訊網. [2008-08-13]. 


  2. ^ 2.02.1 燃料電池的演進.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8-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8). 


  3. ^ 3.03.13.23.33.43.5 (英文)PEM Fuel Cells.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2008-08-14]. 


  4. ^ 氫燃料電池車乾淨上路. 科學人雜誌網站. [2008-08-14]. 




相關條目




  • 功率重量比

  • 燃料電池

  • 電化學

  • 電解




外部連結


  • 燃料電池的演進與原理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connect to host localhost port 22: Connection refused

Getting a Wifi WPA2 wifi 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