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郡

Multi tool use
历代变更
|
设立
|
東漢
|
使用状况
|
唐朝省出夔州,遷至歸州,后废郡。
|
东汉 |
鱼复→固陵郡→巴東郡→江關都尉(軍鎮)
|
三国 |
固陵郡→巴東郡(将軍都督治)
|
南北朝 |
巴東郡(信州總管府)
|
隋朝 |
巴東郡(信州總管府)
|
唐朝 |
巴東郡→歸州
|
巴东郡,中国古代东汉至唐朝的一个郡,郡治鱼复县(曾又名永安县、人复县,即今三峡奉节县白帝城)。
历史
三國巴東郡
东汉初平六年(195年),益州牧刘璋分巴郡置固陵郡,郡治鱼复县(今奉节),建安六年(201年)更名巴东郡(今奉节县)。北魏《水经注》:“江水又径鱼复县之故(固)陵,旧郡治故陵溪西二里故陵村”;“楚都丹阳所葬,亦犹枳之巴陵矣,故以故陵为名也,有鱼复尉戍此”。刘宋《荆州记》:“鱼复县有固陵村,地多木瓜树,其子大者如丸”。清末《水经注疏》:“郡谓故陵郡也。此地近楚陵,溪及村皆以故陵名。至后汉兴平時,因以鱼复为故陵郡。据郦(道元)说则郡本治此,及改郡为巴东(郡),则治白帝(城),故以此为旧郡也。溪、村皆在今奉节县西。”
刘备入蜀后,荆州军情加急,建安二十年(215年),改巴东郡(今奉节)为军镇江关都尉以备战。东汉“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唯边郡仍置都尉或属国都尉,“秩比二千石”与郡同级,“有分县,治民比郡”。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吴蜀暂时分治荆州后,以“鱼复、朐忍、汉丰、羊渠、巫、北井”六县还置固陵郡(今奉节)。徐慮、蹇機上言请求恢复巴名。于是章武元年(221年),再次更名巴东郡(今奉节)。 《华阳国志》:巴东郡(今奉节)、巴西郡(今阆中)、巴郡(今重庆)合称“三巴”。
《三国志》载,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成都,七月即移驻巴东郡(今奉节)伐吴。章武二年(222年)正月克秭归,二月兵临夷陵,六月败于东吴军。刘备“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在白帝城置帝王“永安宫”。从此,这位蜀汉皇帝就一直住在巴东郡(今奉节)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年)二月,丞相诸葛亮自成都移白帝城,辅助刘备军务;三月,刘备突然病笃,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四月癸巳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刘备自正式登基到驾崩,在成都一共只做了3个月的皇帝!其余时间几乎一直在白帝城,巴东郡(今奉节)是当时蜀国事实上的最高政治军事中心。刘后主时,巴东郡(今奉节)置永安都督,镇守白帝城,终蜀汉一世。
晋朝初,永安县还名鱼复县(今奉节),仍置巴东郡(今奉节),领县七。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末,益州(今成都)龙骧将军王浚、巴东郡(今奉节)广武将军唐彬合建西晋水师,顺长江“下巴蜀”灭东吴,完成三国归晋。太康初,巫、北井二县归隶建平(郡),羊渠省入南浦,巴东郡(今奉节)辖“鱼复、朐忍、汉丰、南浦”四县。晋之巴东郡(今奉节)“以盐立国”,繁盛一时,人口户数约为同时期巴郡(今重庆)两倍,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更超巴郡(今重庆)四倍以上!
南北朝刘宋时期,巴东郡(今奉节)封巴东国(今奉节),辖“鱼复、朐忍、汉丰、南浦、新浦、巴渠、黾阳”七县。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巴东郡(今奉节)白帝城置三巴校尉,兼巴东(郡)太守,辖“巴东郡、巴西郡、巴郡、梓潼郡、建平郡”五郡。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三巴校尉府改巴州(今奉节),辖“巴东郡、巴郡、建平郡、涪陵郡”四郡。萧梁普通五年(523年),又改为信州(今奉节),北周始置信州(今奉节)总管府,辖七州。大象二年(580年),原益州(今成都)总管府辖区的“新州(今三台)、遂州(今遂宁)、普州(今安岳)、合州(今合川)、泸州(今泸州)、戎州(今宜宾)”,划归信州(今奉节)总管府,致信州(今奉节)总管府辖区扩大到十三州。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存州。
隋代巴東郡
隋朝开皇元年(581),信州(今奉节)领四郡共六县“人复、云安、巫、大昌、长宁、乐乡”。开皇三年(583),天下废郡存州,信州(今奉节)领“人复、云安、巫、大昌、长宁、乐乡、安乡、梁山、武宁”九县。同年,信州(今奉节)改属县“巫”名“巫山”,巫山“县名”始于此!改属县“长宁”名“秭归”,秭归“县名”恢复汉制旧名始于此!《隋书》载:开皇五年(585)十月,元帅杨素任信州(今奉节)总管府总管时,经略长江上游,号令全蜀兵马,管辖包括成都在内的当时整个四川地区。开皇十八年(598),信州(今奉节)改辖区西部属县“安乡”名“南浦(今万州)”;又改辖区东部属县“乐乡”置“巴东县”,巴东“县名”始于此!大业三年(607),复又废州改郡,信州(今奉节)恢复汉制旧名巴东郡(今奉节),领“人复、云安、巫山、大昌、秭归、巴东、南浦、梁山、武宁、新浦、盛山、临江、务川、扶阳”十四县,为当时四川地区第一大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天下废郡改州,巴东郡(今奉节)再改信州(今奉节)。武德二年(619),信州(今奉节)更名夔州(今奉节),仍置夔州总管府;同年,割属县秭归、巴东二县置归州(今秭归)来属夔州(今奉节)总管府,为秭归“州制”之始。武德四年(621),夔州总管李孝恭平萧铣,复置硖州(今宜昌)来属夔州(今奉节)总管府。至此,长江三峡地区以夔州(今奉节)为主,硖州(今宜昌)位次、归州(今秭归)再次的三大军政中心格局遂成型,并一直延续后世宋、元、明、清各季。贞观十四年(640),夔州(今奉节)总管府改都督府,辖今重庆直辖市、湖北宜昌及恩施地区、贵州北部、湖南西部等共十九州。天宝元年(742)天下废州改郡,夔州(今奉节)更名云安郡,硖州(今宜昌)还名夷陵郡,而归州(今秭归)则改用夔州(今奉节)旧名巴东郡。从此,巴东“郡名”从奉节迁至秭归。乾元元年(758),天下废郡改州,于是云安郡复置夔州(今奉节),夷陵郡复置硖州(今宜昌),巴东郡复置归州(今秭归)。从此,中国历史上巴东郡不复存矣。
参考资料
東漢行政區劃
|
|
都城:洛陽 → 長安 → 洛陽 → 许昌
|
|
行部 |
郡、王國
|
|
司隸校尉部 |
三輔 |
京兆尹 | 左馮翊 | 右扶風 | 左內史郡# | 漢興郡#(漢安郡)
|
|
三河 |
河南尹 | 河內郡 | 河東郡 | 弘農郡
|
|
|
豫州刺史部 |
潁川郡 | 汝南郡 | 梁國(梁郡) | 沛國(沛郡) | 陳郡(淮陽國→陳國→陳郡) | 魯國(魯郡) | 西平國 | 譙郡
|
|
冀州刺史部 |
魏郡 | 鉅鹿郡 | 常山國(常山郡) | 中山國(中山郡) | 安平國(信都郡、樂成國) | 河間國 | 清河國(甘陵國) | 趙國(趙郡) | 勃海郡 | 廣川國 | 廣平國 | 博陵郡
|
|
兗州刺史部 |
陳留郡 | 東郡 | 東平國(東平郡) | 任城國 | 泰山郡 | 山陽郡 | 濟陰郡(濟陰國) | 濟北國
|
|
徐州刺史部 |
東海郡(東海國) | 琅邪國(琅邪郡) | 彭城國(楚郡、楚國) | 廣陵郡 | 下邳國(臨淮郡) | 利城郡 | 城陽郡 | 東莞郡 | 東安郡 | 東城郡
|
|
青州刺史部 |
濟南郡(濟南國) | 平原郡(平原國) | 樂安國(千乘郡、千乘國) | 北海國(北海郡) | 東萊郡 | 齊國(齊郡) | 樂陵郡 | 長廣郡
|
|
荊州刺史部 |
南陽郡 | 南郡(江陵國) | 江夏郡 | 零陵郡 | 桂陽郡 | 武陵郡 | 長沙國(長沙郡) | 章陵郡 | 南鄉郡 | 襄陽郡 | 宜都郡 | 新城郡 | 漢昌郡 | 臨江郡 | 西陵郡 | 固陵郡
|
|
揚州刺史部 |
九江郡 | 丹楊郡 | 廬江郡(六安國) | 會稽郡 | 吳郡 | 豫章郡 | 新都郡 | 臨川郡 | 鄱陽郡 | 廬陵郡 | 彭澤郡
|
|
益州刺史部 |
漢中郡(漢寧郡) | 巴郡(巴西郡) | 廣漢郡 | 蜀郡 | 犍為郡 | 牂柯郡 | 越巂郡 | 益州郡 | 永昌郡 | 廣漢屬國 | 蜀郡屬國(漢嘉郡) | 犍為屬國(朱提郡) | 巴東屬國 | 上庸郡 | 房陵郡 | 永寧郡(巴郡) | 固陵郡(巴東郡) | 梓潼郡 | 汶山郡 | 江陽郡
|
|
涼州刺史部 |
隴右 |
隴西郡 | 漢陽郡(天水郡) | 武都郡 | 金城郡 | 安定郡 | 北地郡 | 南安郡 | 新平郡 | 永陽郡 | 西平郡
|
|
河西 |
武威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張掖屬國 | 張掖居延屬國(西海郡) | 西郡
|
|
|
并州刺史部 |
太原郡 | 上黨郡 | 上郡 | 西河郡 | 五原郡 | 雲中郡 | 雁門郡 | 定襄郡 | 朔方郡 | 新興郡 | 樂平郡
|
|
幽州刺史部 |
廣陽郡 | 涿郡(分高阳郡) | 代郡 | 上谷郡 | 漁陽郡 | 右北平郡 | 遼西郡 | 遼東郡 | 樂浪郡 | 玄菟郡 | 遼東屬國
|
|
交州刺史部 |
南海郡 | 蒼梧郡 | 合浦郡 | 鬱林郡 | 交趾郡 | 九真郡 | 日南郡 | 高涼郡
|
|
雍州刺史部 |
武威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
|
西域 |
西域都护府 → 西域长史府
|
|
注1:列出東漢時期所有的州及郡、國。加下劃線者為《後漢書·郡國志》記載的州及郡、國。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括注曾用名。
|
|
三國行政區劃
|
|
曹魏
|
|
司隸 |
河南郡 | 弘農郡 | 河東郡(河东國 222-225) | 平陽郡 | 河內郡 | 魏郡 | 廣平郡(廣平國 222-223) | 陽平郡 | 原武郡 | 野王郡 | 滎陽郡* | 朝歌郡*
|
|
幽州 |
涿郡 | 燕國(廣陽郡 220-232) | 漁陽郡 | 右北平郡 | 上谷郡 | 代郡 | 遼西郡 | 昌黎郡(遼東屬國 244-?) | 遼東郡 | 玄菟郡 | 樂浪郡(樂浪國 233-237) | 帶方郡
|
|
冀州 |
鉅鹿郡 | 趙國(趙郡 220-232) | 安平國(安平郡 220-264) | 博陵郡 | 中山國(中山郡 220-232) | 河間郡(河間國 222-224) | 勃海郡 | 常山郡 | 平原郡(平原國 222-226) | 樂陵國(樂陵郡 220-244) | 清河郡(清河國 222-223) | 曲陽國* | 章武郡*
|
|
并州 |
太原郡 | 西河郡 | 上黨郡 | 樂平郡 | 雁門郡 | 新興郡 | 朔方郡*
|
|
青州 |
北海郡(北海國 222-224,232-233) | 東萊郡 | 齊國(齊郡 220-235,239-254) | 濟南國(濟南郡 220-246) | 樂安郡 | 城陽郡
|
|
徐州 |
彭城國(彭城郡 220-232) | 下邳郡(下邳國 222-224) | 廣陵郡 | 東海國(東海郡 220-232) | 琅邪國(琅邪郡 220-232) | 東莞郡* | 利城郡* | 平昌郡*
|
|
兗州 |
陳留國(陳留郡 220-222,224-232) | 東郡 | 濟北國(濟北郡 220-232) | 東平國(東平郡 220-223、224-232,壽張國 223-224) | 濟陰郡(濟陰國 222-224) | 泰山郡 | 山陽郡 | 任城郡(任城國 222-224,232-246)
|
|
豫州 |
潁川郡 | 汝南郡 | 弋陽郡(弋陽國 222) | 陳郡(陳國 223-224,232) | 魯國(魯郡 220-232) | 沛國(沛郡 220-232) | 譙郡(譙國 222-224) | 梁國(梁郡 220-232) | 襄城郡 | 汝陰郡*
|
|
雍州 |
京兆郡(秦國 221-222、235-244,京兆國 222-225) | 馮翊郡 | 扶風郡 | 新平郡 | 北地郡 | 安定郡 | 廣魏郡 | 天水郡 | 南安郡 | 隴西郡 | 武都郡 | 撫夷護軍#
|
|
涼州 |
武威郡 | 金城郡 | 西平郡 | 張掖郡 | 西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
荊州 |
南陽郡 | 南鄉郡 | 襄陽郡 | 江夏郡 | 魏興郡(西城郡 220-221) | 上庸郡 | 新城郡 | 章陵國* | 房陵郡* | 義陽國* | 錫郡* | 襄陽南部都尉*
|
|
楊州 |
淮南郡(九江郡 220-221,淮南國 221-223,楚國 232-249) | 廬江郡(廬江國 222-223) | 安豐郡*
|
|
梁州 |
漢中郡 | 梓潼郡 | 廣漢郡 | 涪陵郡 | 巴郡 | 巴東郡 | 巴西郡 | 東廣漢郡* | 陰平郡*
|
|
益州 |
蜀郡 | 汶山郡 | 犍為郡 | 江陽郡 | 漢嘉郡 | 朱提郡 | 越巂郡 | 牂柯郡 | 建寧郡 | 永昌郡 | 雲南郡 | 興古郡
|
|
西域长史府 |
西域 |
|
|
|
蜀漢
|
|
益州 |
蜀郡 | 汶山郡 | 犍為郡 | 江陽郡 | 漢嘉郡 | 廣漢郡 | 東廣漢郡 | 梓潼郡 | 巴西郡 | 巴郡 | 巴東郡(固陵郡 220-221) | 涪陵郡 | 涪陵屬國# | 漢中郡 | 武都郡 | 陰平郡 | 宕渠郡*
|
|
庲降都督 |
朱提郡 | 越巂郡 | 牂柯郡 | 建寧郡(益州郡 220-225) | 永昌郡 | 雲南郡 | 興古郡 | 南廣郡*
|
|
|
|
孫吳
|
|
楊州 |
廬江郡 | 蘄春郡 | 丹楊郡 | 新都郡 | 吳郡 | 毗陵典農校尉 | 吳興郡 | 會稽郡(會稽國 258-260) | 東陽郡 | 臨海郡 | 建安郡 | 豫章郡(豫章國 264-265) | 鄱陽郡 | 廬陵郡 | 廬陵南部都尉# | 臨川郡 | 安成郡 | 彭澤郡* | 臨川郡* | 東安郡* | 故鄣郡* | 巴丘郡* | 雲陽郡*
|
|
荊州 |
南郡 | 宜都郡 | 建平郡 | 江夏郡 | 武陵郡 | 天門郡 | 長沙郡 | 衡陽郡 | 湘東郡 | 零陵郡 | 始安郡 | 昭陵郡 | 桂陽郡 | 始興郡 | 臨賀郡 | 西陵郡* | 固陵郡* | 武昌郡* | 營陽郡*
|
|
廣州 |
南海郡 | 蒼梧郡 | 鬱林郡 | 桂林郡 | 高涼郡 | 高興郡
|
|
交州 |
合浦郡(珠官郡 228-252?) | 合浦北部都尉# | 珠崖郡 | 交趾郡 | 新昌郡 | 武平郡 | 九真郡 | 九德郡(九真屬國 271-278) | 日南屬國# | 寧浦郡* | 日南郡*
|
|
|
|
注释
|
|
注1:列出曹魏咸熙二年(265年)、蜀漢炎興元年(263年)、孫吳天紀四年(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标“*”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
|
|
晉朝行政區劃
|
|
西晉
|
|
司州(司隶 265–280)
|
河南郡 | 滎陽郡 | 弘農郡 | 上洛國(上洛郡 265–314) | 平陽郡 | 河東郡 | 汲郡 | 河內郡 | 廣平郡 | 陽平郡 | 魏郡 | 頓丘郡 | 野王郡# | 原武郡# | 陽翟郡#
|
|
兗州 |
陳留國 | 濮陽郡(東郡 265–277;濮陽國 277–289) | 濟陰國(濟陰郡 265–?) | 濟北國 | 東平國 | 任城國(任城郡 265–277) | 泰山郡 | 高平國 | 東燕郡#(東燕國 306–307) | 济阳郡#(济阳國 300–302) | 廣陽國#
|
|
豫州 |
潁川郡 | 襄城郡 | 汝南國(汝南郡 265-270) | 汝陰郡(汝陰國 265-277,?-286,300-301) | 梁國 | 沛國 | 譙國 | 魯國 | 弋陽郡 | 安豐郡 | 新蔡國#(新蔡郡 ?-307) | 陳郡#(陳國 265-277) | 南頓國# | 西陽國#
|
|
冀州 |
趙郡(趙國 277-301) | 鉅鹿國 | 長樂國(安平國 265-284) | 平原國 | 樂陵國 | 勃海郡(勃海國 265-277) | 章武國(章武郡 265-277) | 河間郡(河間國 265-306) | 高陽國 | 博陵國(博陵郡 265-277) | 清河國(清河郡 265-277) | 中山郡(中山國 265-304) | 高陽國 | 常山郡(常山國 265–275?,291–301) | 中丘國# | 武邑郡#(武邑國 289-?) | 廣川郡#(廣川國 ?-307)
|
|
幽州 |
范陽國 | 燕國(燕郡 302-306) | 北平郡 | 上谷郡(上谷國 291-301) | 廣寧郡 | 代郡(代國 289–?;中都國 ?–306) | 遼西國(遼西郡 265–303) | 漁陽郡#
|
|
平州 |
昌黎郡 | 遼東郡(遼東國 277–283) | 樂浪郡 | 玄菟郡 | 帶方郡
|
|
并州 |
太原郡(太原國 265–291?) | 上黨郡 | 西河國(西河郡 265–277) | 樂平郡(樂平國 280) | 雁門郡 | 晉昌郡(新興郡 265–290)
|
|
雍州 |
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扶風國 265–289;秦國 289–312) | 安定郡 | 北地郡 | 始平郡(始平國 277–289) | 新平郡
|
|
涼州 |
金城郡 | 西平國(西平郡 265–314) | 武威郡 | 張掖郡 | 西郡 | 酒泉國(酒泉郡 265–311) | 敦煌郡 | 西海郡 | 晉昌郡# | 武興郡# | 晉興郡#
|
|
秦州 |
隴西郡(隴西國265-296) | 南安郡 | 天水郡 | 略陽郡(廣魏郡265-266) | 武都郡 | 陰平郡 | 狄道郡# | 秦川郡#
|
|
梁州 |
漢國(漢中郡 265–289) | 梓潼郡 | 廣漢郡(廣漢國 277–280) | 新都郡(新都國 277–283) | 巴西郡 | 宕渠郡# | 新城國(新城郡 265–306) | 魏興郡 | 上庸郡(上庸國 ?–306)
|
|
益州 |
成都國(蜀郡 265–289) | 犍為郡 | 汶山郡 | 漢嘉郡 | 江陽郡 | 涪陵郡 | 巴郡 | 巴東郡
|
|
寧州 |
雲南郡 | 興古郡 | 建寧郡 | 永昌郡 | 朱提郡 | 越巂郡 | 牂柯郡 | 晉寧郡#(益州郡 302–311)# | 平夷郡# | 夜郎郡# | 河陽郡#
|
|
青州 |
齊國(齊郡 302-303) | 濟南國(濟南郡 277–?) | 北海郡(北海國 265–277,283–302) | 樂安郡(樂安國 265–302) | 城陽郡(城陽國 269–273) | 東萊郡(東萊國 283–301) | 長廣郡 | 平昌郡# | 高密國# | 壯武國#
|
|
徐州 |
彭城國 | 下邳國 | 東海國(東海郡 265–273,277–291) | 琅邪國 | 東莞郡(東莞國 265-277) | 廣陵國(廣陵郡 265-300) | 臨淮國(臨淮郡 280-308) | 廣陵郡(廣陵國 289-290) | 東安國#(東安郡 291-301) | 蘭陵郡(蘭陵國 291-306?)# | 淮陵國#(淮陵郡 297-301) | 堂邑郡#
|
|
荊州 |
江夏國(江夏郡265-306?) | 南郡 | 襄陽國(襄陽郡 265-300) | 南陽國(南陽郡 265-277,289-306) | 順陽國(南鄉郡 265-289) | 義陽郡(義陽國 265-301) | 建平郡 | 宜都郡(宜都國 301-?) | 南平郡(南平國 ?-301) | 武陵國(武陵郡 280-304) | 天門郡 | 隋國# | 新野國# | 竟陵國#(竟陵郡 299-307) | 建昌郡# | 成都國#
|
|
楊州 |
丹楊郡 | 宣城郡 | 淮南國(淮南郡 265-289,302-?) | 廬江郡(廬江國304-306) | 晉陵郡(毗陵郡 281-289,291-311,毗陵國 289-291) | 吳國(吳郡 280-289,300-301) | 吳興郡 | 會稽國 | 東陽郡 | 新安郡 | 臨海郡 | 歷陽郡# | 義興郡#
|
|
交州 |
合浦郡 | 交趾郡 | 新昌郡 | 武平郡 | 九真郡 | 九德郡 | 日南郡
|
|
廣州 |
南海郡 | 蒼梧郡 | 鬱林郡 | 桂林郡 | 高涼郡 | 高興郡 | 寧浦郡 | 晉興郡
|
|
江州#
|
豫章郡(豫章國 289-304,306-311) | 鄱陽郡 | 廬陵郡 | 臨川郡 | 南康郡 | 建安郡 | 晉安郡 | 武昌郡 | 桂陽郡 | 安成郡 | 尋陽郡#
|
|
湘州#
|
長沙國(長沙郡280-289,291-301) | 衡陽郡 | 湘東郡 | 零陵郡 | 邵陵郡 | 始安郡 | 始興郡 | 臨賀郡
|
|
|
|
東晉
|
|
楊州 |
丹楊郡 | 宣城郡 | 吳郡(吳國 317-418) | 吳興郡 | 會稽郡(會稽國 317-417) | 東陽郡 | 新安郡 | 臨海郡 | 永嘉郡 | 義興郡 | 晉陵郡 | 淮南郡 | 琅邪郡(琅邪國 320-418) | 高平郡(相377-420)
|
|
徐州 |
廣陵郡(相 317-420) | 海陵郡 | 盱眙郡 | 鍾離郡 | 山陽郡 | 秦郡
|
|
北徐州 |
彭城國 | 沛郡 | 下邳郡 | 東海郡 | 東莞郡(相 415-420) | 譙郡(譙國 317-402,405-415) | 梁郡(梁國 317-371,387-417) | 琅邪郡(琅邪國409-418) | 蘭陵郡 | 宿預郡 | 淮陽國
|
|
兗州 |
濮陽郡 | 泰山郡 | 高平郡 | 魯郡 | 東燕郡 | 陳留國 | 東平郡 | 濟陰郡 | 濟陽郡
|
|
豫州 |
汝南國 | 汝陰郡 | 新蔡國 | 陳郡 | 南頓郡 | 潁川郡 | 弋陽郡 | 歷陽郡 | 馬頭郡 | 晉熙郡 | 廬江郡 | 廬江郡 | 西陽郡
|
|
北青州 |
齊國 | 濟南郡 | 樂安郡 | 高密國 | 平昌郡 | 北海郡 | 東萊郡 | 長廣郡
|
|
司州 |
河南郡 | 滎陽郡 | 弘農郡 | 河北郡
|
|
北雍州 |
北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咸陽郡 | 始平郡 | 安定郡 | 新平郡
|
|
荊州 |
南郡(相 360-403,412-420) | 南平郡(相 406-412) | 武寧郡 | 江夏郡(相 317-420) | 竟陵郡 | 襄陽郡 | 南陽郡(相 413-415) | 順陽郡 | 義陽郡 | 隋郡 | 新野郡 | | 建平郡 | 宜都郡 | 武陵國(武陵郡 371-387) | 天門郡 | 巴東郡 | 臨賀郡(相 348-360) | 始興郡(相 324-420) | 始安郡(相 329-420) | 長沙郡(相329-420) | 衡陽郡 | 湘東郡 | 零陵郡 | 營陽郡 | 邵陵郡 | 桂陽郡 | 新蔡國 | 河東郡
|
|
江州 |
尋陽郡 | 豫章郡(相 402-403,406-416) | 鄱陽郡 | 廬陵郡(相385-420) | 臨川郡(內史 384-420) | 南康郡(相385-420) | 建安郡 | 晉安郡 | 武昌郡(相 322-324) | 安成郡(相406-420)
|
|
梁州 |
漢中郡 | 魏興郡 | 新城郡 | 上庸郡 | 梓潼郡 | 晉壽郡 | 廣漢郡 | 遂寧郡 | 汶陽郡 | 巴郡 | 宕渠郡 | 新巴郡 | 北巴西郡 | 陰平郡
|
|
益州 |
蜀郡 | 沈黎郡 | 晉原郡 | 犍為郡 | 汶山郡 | 東江陽郡 | 越巂郡 | 寧蜀郡
|
|
寧州 |
建寧郡 | 牂柯郡 | 夜郎郡 | 朱提郡 | 平蠻郡 | 南廣郡 | 建都郡 | 興古郡 | 晉寧郡 | 西平郡 | 梁水郡 | 雲南郡 | 興寧郡 | 河陽郡 | 西河郡
|
|
廣州 |
南海郡 | 東官郡 | 蒼梧郡 | 晉康郡 | 新寧郡(內史 381-387) | 永平郡 | 鬱林郡 | 晉興郡 | 桂林郡 | 高涼郡 | 寧浦郡 | 義安郡
|
|
交州 |
交趾郡 | 合浦郡 | 新昌郡 | 武平郡 | 九真郡 | 九德郡 | 日南郡
|
|
|
|
注釋
|
|
注1:列出西晉建興四年(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義熙十四年(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永嘉五年(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
|
南朝行政區劃
|
|
宋
|
|
楊州 |
丹楊郡 | 吳郡 | 吳興郡 | 義興郡
|
|
東楊州 |
會稽郡 | 東陽郡 | 新安郡(內史460-465) | 臨海郡(內史461-466) | 永嘉郡(內史461-466)
|
|
南徐州 |
晉陵郡(內史462) | 南東海郡 | 南琅邪郡
|
|
南兗州 |
廣陵郡(內史443-449) | 海陵郡(內史455-461) | 盱眙郡 | 鍾離郡 | 山陽郡(內史455-468) | 臨江郡
|
|
徐州 |
彭城郡(內史420-445) | 沛郡 | 下邳郡 | 東海郡(內史445-468) | 東莞郡 | 琅邪郡 | 蘭陵郡 | 東安郡 | 宿預郡 | 淮陽郡(內史448-452) | 濟陰郡 | 北濟陰郡
|
|
兗州 |
泰山郡 | 高平郡 | 魯郡 | 濟北郡 | 東平郡(內史454-470)
|
|
豫州 |
汝南新蔡二郡 | 汝陽郡 | 汝陰郡(內史447-452) | 陳南頓二郡 | 潁川郡 | 譙郡 | 梁郡
|
|
南豫州 |
歷陽郡(內史460-461) | 南譙郡(內史432-453) | 廬江郡(內史468-469) | 馬頭郡 | 晉熙郡(內史467-479) | 弋陽郡 | 宣城郡 | 義陽郡(內史445-467) | 南汝陰郡 | 淮南郡(內史463-466)
|
|
青州 |
齊郡 | 濟南郡 | 樂安郡 | 東萊郡 | 高密郡 | 平昌郡 | 長廣郡 | 北海郡 | 太原郡
|
|
荊州 |
南郡(內史453-454) | 南平郡(內史439-479) | 武寧郡 | 宜都郡(內史420-424) | 巴東郡(相460-479) | 建平郡(內史444-476) | 汶陽郡 | 河東郡
|
|
郢州 |
江夏郡(內史424-479) | 安陸郡(內史458-465,相478) | 竟陵郡(內史424-432、453-459,相477-479) | 隋陽郡(隋郡420-478)(內史449-453、478-479) | 武陵郡(內史435-453、470-479) | 天門郡 | 巴陵郡(內史456-479) | 武昌郡(內史452-455) | 西陽郡(內史456-461)
|
|
湘州 |
長沙郡(內史420-479) | 衡陽郡(內史424-479) | 湘東郡(內史452-465) | 廣興郡(始興郡420-472)(內史436-453,相453-471、473-479) | 邵陵郡(內史462-466、474-479) | 零陵郡(內史420-479) | 桂陽郡(內史457-474) | 臨賀郡(臨慶郡470-471)(內史463-465、470-471) | 始建郡(始安郡420-466)(內史461-466、476-479) | 營陽郡
|
|
雍州 |
襄陽郡(內史460,相478-479) | 南陽郡(內史476-478) | 順陽郡(內史456-457) | 新野郡 | 京兆郡 | 始平郡(內史465-479) | 扶風郡 | 河南郡 | 廣平郡 | 馮翊郡 | 華山郡
|
|
江州 |
尋陽郡(內史460-466) | 豫章郡(內史461-465) | 鄱陽郡(內史455-471) | 廬陵郡(內史420-424、426-477) | 臨川郡(內史420-479) | 南康郡(相420-479) | 建安郡(內史452-471) | 晉平郡(晉安郡420-468)(相454-460,內史460-466、468-471) | 安成郡(相420-460?,內史466、471-477) | 南新蔡郡
|
|
梁州 |
漢中郡 | 魏興郡 | 新城郡 | 上庸郡 | 晉壽郡 | 新巴郡 | 北巴西郡 | 巴渠郡 | 宋熙郡 | 懷漢郡 | 新興郡(內史476-479)
|
|
益州 |
蜀郡 | 晉原郡 | 沈黎郡 | 犍為郡 | 汶山郡 | 東江陽郡 | 越巂郡 | 巴西梓潼二郡 | 廣漢郡 | 遂寧郡 | 巴郡 | 南宕渠郡 | 新城郡 | 南陰平郡 | 寧蜀郡
|
|
寧州 |
建寧郡 | 牂柯郡 | 夜郎郡 | 平蠻郡 | 南廣郡 | 建都郡 | 興古郡 | 晉寧郡 | 西平郡 | 梁水郡 | 雲南郡 | 興寧郡 | 東河陽郡 | 西河郡
|
|
廣州 |
南海郡(內史463-465) | 東官郡 | 新會郡 | 蒼梧郡(相471-473) | 晉康郡 | 新寧郡 | 永平郡 | 鬱林郡 | 晉興郡 | 桂林郡 | 高涼郡 | 寧浦郡 | 義安郡 | 宋康郡 | 綏建郡 | 海昌郡 | 宋熙郡 | 樂昌郡 | 臨漳郡
|
|
交州 |
交趾郡 | 合浦郡 | 武平郡 | 新昌郡 | 九真郡 | 九德郡 | 宋平郡 | 宋壽郡
|
|
|
|
齊
|
|
楊州 |
丹楊郡 | 會稽郡 | 吳郡 | 吳興郡 | 東陽郡 | 新安郡(內史493-494) | 臨海郡(內史493-495) | 永嘉郡(內史493-495) | 義興郡
|
|
南徐州 |
南東海郡 | 晉陵郡 | 南琅邪郡
|
|
豫州 |
南汝陰郡(內史479-502) | 晉熙郡(內史486-494、?-502) | 弋陽郡 | 安豐郡 | 光城左郡 | 邊城郡 | 建寧郡 | 齊昌郡
|
|
南豫州 |
淮南郡 | 宣城郡(內史489-490、494,相494) | 歷陽郡 | 廬江郡 | 臨江郡
|
|
南兗州 |
廣陵郡 | 海陵郡 | 山陽郡 | 盱眙郡
|
|
北徐州 |
鍾離郡 | 馬頭郡 | 新昌郡
|
|
冀州 |
北東海郡 |
|
青州 |
北海郡 | 東莞琅邪二郡
|
|
江州 |
尋陽郡(相479-498) | 豫章郡(內史479-502) | 臨川郡(內史479-502) | 廬陵郡(內史482-502) | 鄱陽郡(內史479-494、501-502,相494-500) | 安成郡(內史479-502) | 南康郡(相479-490,內史490-500) | 南新蔡郡 | 建安郡(內史482-501,相501-502) | 晉安郡(內史482-502)
|
|
廣州 |
南海郡(內史483-495) | 東官郡 | 義安郡(內史489-?) | 新寧郡 | 蒼梧郡 | 高涼郡 | 永平郡 | 晉康郡 | 新會郡 | 廣熙郡 | 宋康郡 | 宋隆郡 | 海昌郡 | 綏建郡 | 樂昌郡 | 鬱林郡 | 桂林郡 | 寧浦郡 | 晉興郡 | 齊樂郡 | 齊康郡 | 齊建郡 | 齊熙郡 | 黃水郡
|
|
交州 |
九真郡 | 武平郡 | 新昌郡 | 九德郡 | 交趾郡 | 宋平郡 | 宋壽郡
|
|
越州 |
臨漳郡 | 合浦郡 | 永寧郡 | 百梁郡 | 安昌郡 | 南流郡 | 北流郡 | 龍蘇郡 | 富昌郡 | 高興郡 | 思筑郡 | 鹽田郡 | 定川郡 | 陸川郡 | 齊寧郡 | 越中郡 | 馬門郡 | 封山郡 | 吳春俚郡 | 齊安郡 | 齊康郡
|
|
荊州 |
南郡(內史479-493、497-498) | 南平郡(內史483-495) | 天門郡 | 宜都郡(內史483-494) | 汶陽郡 | 武寧郡 | 巴東郡(內史488-490,相490-502) | 建平郡 | 河東郡(內史486-498)
|
|
郢州 |
江夏郡(內史481-500) | 安陸郡(內史482-499) | 竟陵郡(內史482-499) | 武陵郡(內史479-502) | 巴陵郡(內史484-502) | 武昌郡(內史483-485) | 西陽郡(內史485-498) | 齊興郡 | 方城左郡 | 北新陽郡 | 義安左郡 | 南新陽左郡 | 北遂安左郡 | 新平左郡 | 宜人左郡 | 建安左郡
|
|
司州 |
南義陽郡 | 北義陽郡 | 隋郡(內史482-499) | 齊安郡 | 淮南郡 | 宋安左郡 | 安蠻左郡 | 永寧左郡 | 東義陽左郡 | 東新安左郡 | 新城左郡 | 圍山左郡 | 北淮安左郡 | 南淮安左郡 | 北隨安左郡 | 東隨安左郡
|
|
雍州 |
襄陽郡(相479-483) | 南陽郡 | 新野郡 | 始平郡 | 廣平郡 | 京兆郡 | 扶風郡 | 馮翊郡 | 河南郡 | 華山郡 | 順陽郡 | 齊安郡 | 齊康郡 | 招義郡 | 西汝南北義陽二郡
|
|
平蠻府 |
西新安郡 | 義寧郡 | 南襄郡 | 北建武郡 | 蔡陽郡 | 永安郡 | 安定郡 | 懷化郡 | 武寧郡 | 新陽郡 | 義安郡 | 高安左郡 | 義陽郡 | 南襄城郡 | 廣昌郡 | 東襄城郡 | 北襄城郡 | 懷安郡 | 弘農郡 | 西弘農郡 | 析陽郡 | 漢廣郡 | 中襄城郡
|
|
湘州 |
長沙郡(內史479-502) | 衡陽郡(內史479-494、495-502,相494-495) | 桂陽郡(內史479-502) | 零陵郡(內史479-502) | 永陽郡(營陽郡)(內史?-498) | 湘東郡(內史490-502) | 邵陵郡(內史486-502) | 始興郡(廣興郡)(內史479-502) | 臨賀郡(內史489-498) | 始安郡(內史479-502)
|
|
梁州 |
漢中郡 | 魏興郡 | 南新城郡 | 上庸郡 | 晉壽郡 | 新巴郡 | 北巴西郡 | 巴渠郡 | 宋熙郡 | 涪陵郡 | 安康郡 | 懷漢郡 | 齊興郡 | 弘農郡 | 東昌魏郡 | 略陽郡 | 北梓潼郡 | 廣長郡 | 弎水郡 | 思安郡 | 宋昌郡 | 建寧郡 | 南泉郡 | 三巴郡 | 江陵郡 | 懷化郡 | 歸寧郡 | 東楗郡 | 宋康郡 | 南漢郡 | 南梓潼郡 | 始寧郡 | 江陽郡 | 南部郡 | 南安郡 | 建安郡 | 壽陽郡 | 南陽郡 | 宋寧郡 | 歸化郡 | 始安郡 | 平南郡 | 懷寧郡 | 新興郡 | 南平郡 | 齊兆郡 | 齊昌郡 | 新化郡 | 寧章郡 | 鄰溪郡 | 京兆郡 | 義陽郡 | 歸復郡 | 安寧郡 | 東宕渠郡 | 宋安郡 | 齊安郡 | 北水郡
|
|
益州 |
蜀郡(內史489-495) | 廣漢郡(內史489-495) | 晉原郡 | 寧蜀郡 | 汶山郡 | 南陰平郡 | 東遂寧郡 | 西遂寧郡 | 犍為郡 | 巴西梓潼二郡 | 東江陽郡 | 巴郡 | 新城郡 | 北部都尉 | 越巂獠郡 | 沈黎獠郡 | 甘松獠郡 | 始平獠郡 | 齊開左郡 | 齊通左郡 | 齊樂郡 | 齊基郡
|
|
寧州 |
建寧郡 | 南廣郡 | 南朱提郡 | 南牂柯郡 | 梁水郡 | 建都郡 | 晉寧郡 | 雲南郡 | 西平郡 | 夜郎郡 | 東河陽郡 | 西河郡 | 平蠻郡 | 興古郡 | 興寧郡 | 西河陽郡 | 北朱提郡 | 永昌郡 | 益寧郡 | 南犍為郡 | 西益郡 | 江陽郡 | 犍為郡 | 永興郡 | 永寧郡 | 安寧郡 | 東朱提郡 | 安上郡
|
|
|
|
梁
|
|
江表地區 |
楊州 |
丹楊郡 | 南丹楊郡 | 淮南郡 | 宣城郡(內史532-549) | 吳郡 | 吳興郡 | 南陵郡
|
|
東楊州 |
會稽郡 | 臨海郡 | 赤城郡 | 新安郡 | 東陽郡 | 永嘉郡(內史552-557) | 建安郡
|
|
南徐州 |
蘭陵郡 | 晉陵郡 | 信義郡 | 義興郡(相556-557) | 南琅邪郡 | 南彭城郡
|
|
江州 |
尋陽郡 | 太原郡 | 豫章郡(內史504-525、531-551) | 廬陵郡(內史509-557) | 南康郡(內史508-557) | 晉安郡(內史506-531、552-555) | 南安郡 | 鄱陽郡(內史502-557) | 臨川郡(內史502-557) | 安成郡 | 巴山郡
|
|
|
淮南地區 |
南兗州 |
廣陵郡 | 海陵郡 | 秦郡 | 神農郡 | 盱眙郡
|
|
涇州 |
涇城郡 | 東陽郡
|
|
北兗州 |
山陽郡 | 淮陰郡
|
|
南豫州 |
歷陽郡 | 江都郡
|
|
豫州 |
南梁郡 | 武安郡
|
|
南譙州 |
新昌郡 | 高塘郡 | 南梁郡
|
|
豫州 |
晉熙郡(內史552-554) | 樅陽郡
|
|
湘州 |
廬江郡 |
|
霍州 |
岳安郡 | 北沛郡
|
|
安豐州 |
安豐郡 |
|
義州 |
義城郡 | 邊城郡
|
|
北徐州 |
鍾離郡 | 馬頭郡 | 淮陵郡 | 九江郡
|
|
安州 |
定遠郡 | 西沛郡
|
|
建州 |
高平郡 | 新城郡
|
|
光州 |
光城郡 | 北光城郡 | 弋陽郡 | 宋安郡 | 梁安郡 | 長陵郡
|
|
朔州 |
- |
|
郢州 |
定城郡 |
|
|
淮北地區 |
武州 |
下邳郡 | 武安郡
|
|
西徐州 |
南譙郡 | 龍亢郡 | 蘄城郡 | 臨渙郡 | 蒙郡 | 陽夏郡
|
|
東徐州 |
宿預郡 | 淮陽郡 | 朝陽郡 | 臨沐郡 | 晉寧郡 | 高平郡 | 朱沛郡 | 修儀郡 | 安豐郡 | 綏化郡 | 呂梁郡 | 恩撫郡 | 西淮郡 | 扶風郡 | 蘭陵郡 | 清河郡 | 巨鹿郡 | 太山郡 | 東平郡 | 陽平郡 | 歸義郡
|
|
仁州 |
- |
|
睢州 |
南濟陰郡 | 沛郡
|
|
潼州 |
- |
|
陳州 |
汝陰郡(內史502-557) | 弋陽郡 | 財丘郡 | 梁興郡 | 西恆農郡 | 陳南郡 | 清河郡 | 南陽郡 | 汝南郡 | 太原郡 | 東恆農郡 | 新蔡郡 | 南陳留郡 | 滎陽郡 | 北通郡 | 新興郡 | 東郡
|
|
青冀二州 |
北海郡 | 東彭城郡 | 北譙郡 | 北東海郡 | 僮陽郡
|
|
南北二青州 |
- |
|
汴州 |
汴郡 | 淮陽郡
|
|
|
河南地區 |
|
|
江漢地區 |
楚州 |
城陽郡 | 西汝南郡 | 汝陽郡 | 仵城郡
|
|
華州 |
上川郡 | 西義陽郡
|
|
荊州 |
南郡 | 南平郡(內史518-557) | 天門郡 | 汶陽郡 | 武寧郡 | 南安湘郡 | 義陽郡(內史537) | 河東郡(內史531-550)
|
|
宜州 |
宜都郡 |
|
郢州 |
江夏郡 | 沔陽郡 | 營陽郡 | 州城郡 | 武昌郡(內史537-546) | 西陽郡 | 建安郡(內史502-518,相555-557) | 上雋郡 | 武陵郡(內史514-552) | 巴陵郡(內史502-557) | 南陽郡 | 夜郎郡
|
|
新州 |
梁寧郡 |
|
北新州 |
竟陵郡 | 齊興郡
|
|
土州 |
東永寧郡 | 西永寧郡 | 真陽郡
|
|
富州 |
- |
|
洄州 |
- |
|
泉州 |
- |
|
豪州 |
- |
|
北司州 |
北義陽郡 | 隨郡 | 曲陽郡 | 齊安郡 | 北隨郡 | 崇義郡
|
|
南司州 |
安陸郡 |
|
應州 |
平靖郡 |
|
北郢州 |
上明郡 |
|
定州 |
建寧郡 |
|
北江州 |
永安郡 | 陰平郡 | 齊昌郡 | 梁安郡
|
|
湘州 |
安蠻郡 | 梁寧郡
|
|
雍州 |
襄陽郡 | 德廣郡 | 始平郡 | 華山郡 | 興國郡 | 秦南郡 | 沔東郡 | 廣平郡
|
|
|
嶺南地區 |
廣州 |
南海郡 | 東官郡 | 綏建郡 | 梁化郡 | 齊康郡 | 高要郡 | 樂昌郡 | 新會郡 | 宋隆郡 | 晉康郡 | 梁泰郡
|
|
瀛州 |
義安郡 |
|
新州 |
新寧郡 |
|
高州 |
高涼郡 | 電白郡 | 杜陵郡 | 宋康郡 | 海昌郡 | 齊安郡 | 連江郡 | 南巴郡 | 陽春郡
|
|
成州 |
梁信郡 | 蒼梧郡
|
|
合州 |
齊康郡 |
|
建州 |
廣熙郡 |
|
雙州 |
平原郡 | 開陽郡 | 羅陽郡
|
|
崖州 |
珠崖郡 |
|
石州 |
永平郡 | 建陵郡 | 陰石郡 | 梁德郡
|
|
東寧州 |
齊熙郡 | 黃水郡 | 梁化郡
|
|
龍州 |
馬平郡 |
|
靜州 |
梁壽靜慰二郡 | 武城郡 | 開江郡 | 南靜郡
|
|
南定州 |
鬱林郡 | 寧浦郡 | 簡陽郡 | 樂陽郡 | 嶺山郡 | 桂平郡
|
|
桂州 |
始安郡(相525,內史552-554) | 桂林郡 | 安成郡(內史502-557) | 領方郡 | 晉興郡 | 韶陽郡 | 象郡
|
|
交州 |
交趾郡 | 宋平郡 | 武平郡
|
|
興州 |
新昌郡 |
|
愛州 |
九真郡 |
|
黃州 |
寧海郡 |
|
利州 |
- |
|
明州 |
- |
|
德州 |
九德郡 |
|
安州 |
宋壽郡 | 安京郡 | 宋廣郡
|
|
越州 |
合浦郡 | 龍蘇郡 | 陸川郡 | 百梁郡 | 封山郡 | 定川郡
|
|
羅州 |
石龍郡 | 高興郡 | 永寧郡(相552-555)
|
|
衡州 |
清遠郡 | 臨賀郡(內史532-548) | 陽山郡 | 始興郡(內史502-557) | 安遠郡 | 梁樂郡 | 齊樂郡 | 桂陽郡(內史502-557)
|
|
|
沅湘地區 |
湘州 |
長沙郡(內史502-557) | 湘東郡(內史514-552) | 衡陽郡(內史502-557) | 零陵郡 | 永陽郡(內史502-557) | 樂梁郡 | 邵陵郡(內史514-557) | 岳陽郡(內史531-550) | 藥山郡
|
|
|
巴漢地區 |
北梁州 |
漢中郡 |
|
東梁州 |
魏興郡 | 魏明郡 | 豐寧郡 | 齊興郡 | 廣福郡 | 涪陵郡 | 安康郡
|
|
南梁州 |
- |
|
北巴州 |
北巴西郡 | 白馬郡 | 義陽郡 | 南部郡 | 木蘭郡 | 輔劍郡 | 掌天郡
|
|
黎州 |
東晉壽郡 | 西晉壽郡 | 宋熙郡
|
|
南洛州 |
上津郡 |
|
洵州 |
洵陽郡 |
|
岐州 |
新城郡 | 上庸郡
|
|
綏州 |
- |
|
北益州 |
平興郡 | 除口郡 | 平武郡
|
|
華州 |
- |
|
巴州 |
大谷郡 | 歸化郡 | 哀戎郡 | 遂寧郡 | 義陽郡 | 木門郡 | 北水郡 | 伏虞郡 | 隆城郡 | 義安郡 | 梓潼郡 | 新興郡
|
|
東巴州 |
安寧郡 | 敬水郡 | 平南郡
|
|
渠州 |
北宕渠郡 |
|
鄰州 |
- |
|
萬州 |
東關郡 | 開巴郡 | 新安郡 | 寧巴郡 | 壽陽郡 | 巴中郡 | 萬榮郡
|
|
并州 |
南晉郡 | 臨江郡
|
|
|
蜀中南中地區 |
益州 |
蜀郡 | 廣漢郡 | 始康郡 | 江原郡 | 寧蜀郡 | 汶山郡 | 齊基郡 | 西遂寧郡 | 巴郡 | 東陽郡 | 新城郡 | 始平郡 | 西宕渠郡 | 東遂寧郡 | 普慈郡 | 齊通郡 | 懷仁郡 | 席郡 | 巴西梓潼二郡 | 南陰平郡
|
|
東益州 |
- |
|
戎州 |
六同郡 |
|
信州 |
巴東郡(相502-553) | 信陵郡 | 建平郡
|
|
瀘州 |
東江陽郡 |
|
繩州 |
北部郡 | 汶山郡
|
|
巂州 |
越巂郡 |
|
寧州 |
建平郡 | 南廣郡 | 朱提郡 | 牂柯郡 | 梁水郡 | 建都郡 | 雲南郡 | 西平郡 | 夜郎郡 | 東河陽郡 | 西河郡 | 平蠻郡 | 興古郡 | 興寧郡 | 西河陽郡 | 永昌郡
|
|
南寧州 |
晉寧郡 |
|
|
|
|
後梁
|
|
荊州 |
南郡 |
|
鄀州 |
武寧郡 | 永寧郡
|
|
基州 |
章山郡 | 上黃郡 | 汶陽郡
|
|
平州 |
漳川郡 | 安遠郡(河東郡)
|
|
|
|
陳
|
|
江表地區 |
楊州 |
丹楊郡 | 南琅邪郡 | 彭城郡
|
|
吳州 |
吳郡(內史588-589) | 錢唐郡(內史588-589) | 吳興郡(內史588-589)
|
|
東楊州 |
會稽郡(內史586-589) | 臨海郡(內史568-589) | 新安郡(內史565-582) | 東陽郡(內史588-589) | 永嘉郡(內史583-589)
|
|
豐州 |
晉安郡(內史565-589) | 建安郡(內史572-589) | 南安郡(內史583-589)
|
|
南徐州 |
東海郡 | 晉陵郡 | 義興郡 | 江陰郡(內史557-589) | 信義郡(內史583-589)
|
|
南豫州 |
淮南郡(內史576-589) | 宣城郡
|
|
北江州 |
南陵郡 |
|
江州 |
尋陽郡(內史582-589) | 鄱陽郡(內史560-589) | 太原郡(內史588-589) | 豫章郡(內史569-589) | 廬陵郡(內史565-589) | 南康郡(內史557-589) | 巴山郡(內史582-589) | 豫寧郡 | 臨川郡(內史557-559) | 安成郡(內史559-569) | 廣豐郡 | 安樂郡
|
|
|
沅湘地區 |
郢州 |
江夏郡(內史565-589) | 上雋郡 | 武昌郡(內史582-589) | 西陽郡(內史583-589)
|
|
巴州 |
巴陵郡(內史557-589)
|
|
湘州 |
長沙郡(內史569-589) | 湘東郡(相560-?,內史583-589) | 衡陽郡(內史560-589) | 邵陵郡(相566-585,內史587-589) | 岳陽郡(內史582-589) | 零陵郡(相557-589) | 永陽郡(內史568-589) | 綏越郡(相584-589) | 樂梁郡
|
|
武州 |
武陵郡(內史565-589) | 南陽郡 | 沅陵郡(內史583-589) | 藥山郡 | 夜郎郡
|
|
荊州 |
南郡(內史583-589) | 河東郡(內史573-589) | 南平郡(相573-578,內史583-589) | 天門郡 | 義陽郡(相573-?,內史582-589)
|
|
祐州 |
宜都郡(內史573-589)
|
|
信州 |
- |
|
|
嶺南地區 |
廣州 |
南海郡(內史583-589) | 東官郡 | 高要郡 | 晉康郡 | 宋隆郡 | 梁泰郡 | 清遠郡(相560) | 樂昌郡 | 梁化郡 | 義安郡 | 綏建郡(相582-589)
|
|
新州 |
新寧郡(內史586-589) | 新會郡(內史586-589)
|
|
高州 |
高涼郡 | 杜陵郡 | 海昌郡 | 永寧郡 | 宋康郡 | 齊安郡 | 陽春郡 | 連江郡 | 南巴郡 | 電白郡
|
|
南合州 |
齊康郡 |
|
羅州 |
石龍郡 | 高興郡
|
|
越州 |
合浦郡 | 封山郡 | 龍蘇郡 | 定川郡 | 抱郡 | 百梁郡
|
|
興州 |
新昌郡(內史588-589)
|
|
桂州 |
始安郡(相573-?,內史583-589) | 桂林郡 | 象郡 | 韶陽郡 | 安成郡 | 領方郡 | 晉興郡
|
|
東衡州 |
始興郡(內史557-589) | 安遠郡 | 盧陽郡
|
|
西衡州 |
陽山郡(相559-569,內史583-589) | 梁樂郡 | 桂陽郡(相560-563,內史568-589) | 齊樂郡 | 臨賀郡(內史583-589)
|
|
東寧州 |
齊熙郡 | 黃水郡 | 梁化郡
|
|
成州 |
梁信郡(相582-589) | 蒼梧郡
|
|
靜州 |
梁壽靜慰二郡 | 南靜郡 | 開江郡 | 逍遙(相582-589)武城二郡
|
|
建州 |
廣熙郡 |
|
雙州 |
平原郡 | 開陽郡 | 羅陽郡
|
|
石州 |
永平郡 | 陰石郡 | 梁德郡 | 建陵郡 | 永業郡
|
|
南定州 |
鬱林郡 | 石南郡 | 桂平郡 | 寧浦郡 | 簡陽郡 | 樂陽郡 | 嶺山郡
|
|
安州 |
宋壽郡 | 宋廣郡 | 安京郡
|
|
龍州 |
馬平郡 |
|
崖州 |
珠崖郡 |
|
宜州 |
- |
|
黃州 |
寧海郡 |
|
利州 |
- |
|
明州 |
- |
|
交州 |
交趾郡 | 宋平郡 | 武平郡
|
|
愛州 |
九真郡 |
|
德州 |
九德郡 |
|
|
位置不詳 |
新蔡郡(內史575-589) | 晉熙郡(內史575-589) | 巴東郡(內史586-589) | 臨江郡(內史586-589) | 新興郡(內史583-589) | 岳山郡(內史583-589) | 梁城郡(相576-589)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宋大明八年(464年)、齊建武四年(497年)、梁中大同元年(546年)、後梁广运元年(586年)、陳禎明二年(588年)的實州、實郡。下劃線者為南朝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註「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
|
kDw p,s0 T2DQeI M,NvKY,HnkB92eeWwkCO523MpRhQ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GameSpot 戰地風雲:惡名昭彰2在Gamespot的評論 网站类型 新聞 持有者 CBS 创始人 Pete Deemer Vince Broady Jon Epstein 网站 http://www.gamespot.com/ 注册 Optional (free and paid) 推出时间 1996年5月1日 [1] GameSpot (中国大陆:游戏基地),於1996年5月由Pete Deemer和Vince Broady創立,是一個提供新聞、評論、預告片、下載及其他的相關資訊的電子遊戲網站。GameSpot被一間後來被CNET收購的企業ZDNet所收購。根據Alexa,GameSpot.com是200個網路擁擠最嚴重的網站之一。 除了由GameSpot員工創作的內容,網站還允許用戶寫評論、網誌、之後在網路論壇分享。一些在CNET旗下的GameFAQs分享。 2004年, GameSpot被Spike TV的觀眾選上「電子遊戲賞節目」贏得「最傑出遊戲網站。 [2] 其他的遊戲網站還有IGN、1UP.com、GameSpy是它最大的競爭對手。2008年,根據Compete.com的統計,「gamespot.com」吸引了最少6000萬人的點擊率。 [3] GameSpot的主頁鏈結了到最近新聞、評論、預告、和一些有關遊戲機的入口:Wii、任天堂DS、電腦遊戲、Xbox 360、PSP、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3。它還有一列「最受歡迎遊戲名單」,還有給用戶快速獲得遊戲資訊的搜尋器。GameSpot 還包括一些小範圍的遊戲機:任天堂64、GameCube、Game Boy Color、Game Boy Advance、Xbox、PlayStation、SEGA Saturn、Dreamcast、Neo Geo Pocket Color、N-Gage、手機遊戲。 目录 1 歷史 1.1 國際歷史 1.2 著名的員工 2 評論和分...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日野市 日野市 日文轉寫 • 日文 日野市 • 平假名 ひのし • 罗马字 Hino-shi 金剛寺(關東三十六不動尊靈場第9號)的不動堂 市旗 徽章 日野市在東京都的位置 日野市 日野市在日本的位置 坐标: 35°40′17″N 139°23′42″E / 35.6714°N 139.395°E / 35.6714; 139.395 国家 日本 地方 關東地方 都道府縣 東京都 接鄰行政區 府中市、國立市、立川市、昭島市、八王子市、多摩市 政府 • 市長 大坪冬彦 面积 • 总计 27.53 平方公里(10.63 平方英里) 人口 (2014年12月1日) • 總計 183,323 • 密度 6,660/平方公里(17,200/平方英里) 象徵 • 市樹 樫 • 市花 菊花 • 市鳥 普通翠鳥 时区 日本標準時間 (UTC+9) 地方公共團體編號 13212-8 邮政编码 〒 191-8686 市役所地址 日野市神明一丁目12番1號 電話號碼 +81-42-585-1111 法人編號 1000020132128 網站 http://www.city.hino.lg.jp/ 人口:日野市官方網頁 日野市 (日语: 日野市 / ひのし Hino shi * / ? )為一位于東京都(不含島嶼部分)中央地帶的城市。從東京站乘坐中央線特別快速列車45分鐘即可到該市。面積27.53km²。1963年(昭和38年)11月3日,該市開始實行市制,為全日本第559個市。汽車企業日野自動車的總部位於這裡。 往東京都特別區部的通勤率為20.9%,往八王子市的通勤率為12.0%(平成22年國勢調査)。 目录 1 概要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图-95 Ту–95 北约代号:熊(Bear) 一架在安格斯空军基地的图-95MS 概觀 類型 战略轰炸机 代號 北约代号: Bear (熊) 乘員 7名 駕駛員2名,機尾炮手1名,其他人員4名 首飛 1952年11月12日 服役 1956年 設計 圖波列夫設計局 產量 超过500架 現況 现役 主要用戶 蘇聯 俄羅斯 衍生機型 图-114、图-119、Tu-95 技术数据 長度 49.50米(162呎5吋) 翼展 51.10米(167呎8吋) 高度 12.12米(39呎9吋) 翼面積 310平方米(3,330平方呎) 空重 90,000公斤(198,000磅) 最大起飛重量 188,000公斤(414,500磅) 發動機 4具库兹涅佐夫NK-12MV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功率 4×11,000千瓦(14,800馬力)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 925公里/時(500節,575哩/時) 爬升率 10米/秒(2,000呎/分) 最大升限 12,000米(39,000呎) 最大航程 15,000公里(8,100海浬,9,400哩) 翼負荷 606公斤/平方米(124磅/平方呎) 推重比 235 W/公斤(0.143馬力/磅) 武器装备 機炮 1具/2具AM-23型23公釐雷達控制機砲(機尾) 飛彈 空对地导弹: Kh-20、Kh-22 Kh-26、Kh-55 炸彈 60枚FAB-250炸彈,或 30枚FAB-500炸彈。 其他 载弹量(包括飞弹):最多15,000公斤(33,000磅) Tu-95熊式MR型機 图-95 (俄语: Ту–95 , 英语: Tu-95 ),北約代號: Bear ( 熊 ),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所研製,是全世界唯一服役的大型四渦輪螺旋槳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