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新城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Wiener Neustadt | ||
---|---|---|
| ||
坐标:47°49′00″N 16°15′00″E / 47.8167°N 16.25°E / 47.8167; 16.25 | ||
国家 | 奧地利 | |
人口(2008-12-1) | ||
• 總計 | 39,652 | |
时区 | +1 | |
網站 | http://www.wiener-neustadt.gv.at/ |
維也納新城 是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以南,下奧地利州的一個城市。維也納新城是一座憲章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維也納新城遭受了很大的破壞。
[1]1192 年,巴本堡公爵利奥波德五世( the Babenberger duke Leopold V.)决定在施坦菲尔德平原东南部建立一座具有强大防御能力的城市。巴本堡家族时代,在城市的东南角建起了带有四个塔楼的“城堡”,这里后来成为著名的特蕾西亚军官学校校址。
维也纳新城在15世纪哈布斯堡王朝经历了她的繁盛时期——当时维也纳新城作为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Friedrich III)的首都。
1938年3月,奥地利为德意志帝国合并。此后,维也纳新城成为重要的战争军事工业基地。1940年,维也纳新城飞机厂生产的Bf109战机数量占全年该 型号飞机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维也纳新城的拉科斯火车头厂不仅生产机车,还于1943年开始装配A-4导弹。由于在航空工业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维也纳 新城在二战中遭受了盟军重点轰炸,约5万枚炸弹把这座古老的巴本堡城市化为一片废墟。1946年维也纳新城市政府的重建号召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并成效显著。 1955年, 新生的奥地利政府签署《中立宣言》,重获自由,占领国军队从奥地利境内撤离,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城市此时也大部分完成重建。随着城市的蓬勃发展,维也 纳新城当之无愧地成为下奥地利州东南部的中心城市。
今天的维也纳新城拥有超过40.000人口,是下奥地利州南部的中心城市,在工业,贸易和技术研发等领域举足轻重。政治中心维也纳新城,同时是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下奥地利州第二大购物城市。此外,维也纳新城还是下奥地利州最大的教育城市和军事驻防城市。
名人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1459年3月22日-1519年1月12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羅馬人民的國王,奧地利大公。
約瑟夫·馬蒂亞斯·豪爾(1883年3月19日-1959年9月22日),奧地利作曲家,音樂理論家。
米高·漢尼卡(1942年3月23日-),奧地利電影導演。
施拉格(1972年9月28日-),乒乓球運動員。
|
^ 维也纳新城——一座拥有800年历史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