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文化部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文化部 Ministry of Culture(英語) | |
---|---|
![]() | |
![]() 文化部部徽 | |
基本資訊 | |
機關類型 | 中央二級行政機關 |
所屬部門 | 行政院 |
員額 | 315人 |
年度預算額 | 約新臺幣114.82億元 (104年度) |
授權法源 | 《行政院組織法》 《文化部組織法》 |
主要官員 | |
部長 | 鄭麗君 |
政務次長 | 丁曉菁、蕭宗煌 |
常務次長 | 李連權 |
主任秘書 | 陳登欽 |
任命者 | 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 |
任期 | 無任期保障 |
組織編制 | |
內部單位 | 7司、1中心、5處 |
附屬機關 | 2局、7館、3中心、1處、1樂團、2籌備處、4駐外單位 |
任務編組 | 1會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981年11月11日 |
前身機關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聯絡資訊 | |
![]() 文化部本部所在地: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 | |
地址 | 24219 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坐标:25°03′22″N 121°26′35″E / 25.0559994°N 121.4431653°E / 25.0559994; 121.4431653 |
電話 | +886 2 8512-6000 |
網站 | www.moc.gov.tw |
文化部 Ministry of Culture | |||||||||||||||||||
简化字 | 文化部 |
||||||||||||||||||
---|---|---|---|---|---|---|---|---|---|---|---|---|---|---|---|---|---|---|---|
繁体字 | 文化部 |
||||||||||||||||||
| |||||||||||||||||||
文化建設委員會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 |||||||||||||||||||
简化字 | 文化建设委员会 |
||||||||||||||||||
繁体字 | 文化建設委員會 |
||||||||||||||||||
|
文化部是中華民國有關文化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負責國家各項文化振興、藝術發展、出版相關業務,以及廣播影視產業的推廣輔導工作(監理業務另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負責)。其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2年升格為部。
目录
1 歷史
1.1 早期
1.2 大孝大樓時期
1.3 匯泰大樓時期
1.4 新莊聯辦大樓時期
2 歷任首長
3 組織
3.1 部內單位
3.2 附屬機關(機構)
3.3 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4 籌設機構
5 交通
5.1 大眾運輸
5.2 其他
6 參考文献
7 外部連結
歷史
早期
1967年11月10日,「教育部文化局」在臺北市重新成立,為中華民國第一個中央部會級的文化事務專責機關,當時主管文化藝術、廣播、電視與電影相關事務。
1973年7月31日,教育部文化局被裁撤,廣播電視與電影事務主管機關改為行政院新聞局。
大孝大樓時期
1981年11月11日,行政院於臺北市中正區愛國東路100號(大孝大樓)成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簡稱「文建會」),提供藝文工作者和團體的補助與獎勵為當時主要任務。
1993年,中華民國著名聲樂家申學庸接任文建會主委後,文建會的文化政策進入轉型期,包括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成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建立國立文化藝術機構、發展地方性的藝術季與國際小型展演活動等等。
匯泰大樓時期
2001年8月,文建會遷至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之1號(匯泰大樓)[1]。
陳水扁政府時期,2008年2月,由王拓接任文建會主委後,致力於促成「文化觀光部」[2]。
2011年6月29日,因應行政院組織再造規劃,制定公布《文化部組織法》和所屬機關組織法。
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並於5月21日正式掛牌成立[3][4],本部設於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之1號(匯泰大樓,地址同升格前);除了原有的文化行政與推廣事務外,亦統一接手原行政院新聞局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管的廣播電視、電影與出版事務;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第一個新組成的部。
2013年3月25日,文化部宣布啟動藝術銀行,藝術銀行政策交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執行[5]。5月23日,文化部舉行「5年5億紀錄片行動計畫─臺灣影視新亮點」記者會,邀請2013年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李安為臺灣紀錄片發聲,計畫於2014年開始實行[6]。
新莊聯辦大樓時期
2014年1月16日,文化部本部與相關所屬機關搬遷至新北市新莊區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7][8]。4月7日,文化部成立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先將原教育部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今國家兩廳院)納入管理,隸屬文化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則待完工後才納入管理;另外原隸屬臺中市文化局的臺中大都會歌劇院(今臺中國家歌劇院),2016年國有化的法定程序完成後已納入管理[9]。4月13日,文化部藝術銀行在臺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50號開幕,收藏作品只租不賣[10]。
2017年9月15日,在蒙藏委員會原址成立蒙藏文化中心,承接原蒙藏委員會文化相關業務[11][12][13]。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時期會徽
文建會初成立時設於大孝大樓
2012年至2014年的文化部部址匯泰大樓
歷任首長
任別 |
姓名 |
政黨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領域出身 |
||||||
---|---|---|---|---|---|---|---|---|---|---|---|
教育部文化局 局長 | |||||||||||
1 |
王洪鈞 |
1968年 |
1975年 |
新聞學者 |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任委員 | |||||||||||
1 |
陳奇祿 |
1981年11月11日 |
1988年7月26日 |
人類學家、中研院院士 |
|||||||
2 |
郭為藩 |
1988年7月27日 |
1993年2月26日 |
教育學家 |
|||||||
3 |
申學庸 |
1993年2月27日 |
1994年12月14日 |
聲樂家、音樂教育家 |
|||||||
4 |
鄭淑敏 |
1994年12月15日 |
1996年6月9日 |
中視董事長、 華視企劃室經理 |
|||||||
5 |
林澄枝 |
1996年6月10日 |
2000年5月19日 |
教育家、國民大會代表 |
|||||||
6 |
陳郁秀 |
2000年5月20日 |
2004年5月19日 |
鋼琴、音樂教育家 |
|||||||
7 |
陳其南 |
2004年5月20日 |
2006年1月24日 |
人類學家 |
|||||||
8 |
邱坤良 |
2006年1月25日 |
2007年5月20日 |
文學家、戲劇學家 |
|||||||
9 |
翁金珠 |
![]() |
2007年5月21日 |
2008年1月31日 |
立法委員、彰化縣長 |
||||||
10 |
王 拓 |
![]() |
2008年2月1日 |
2008年5月19日 |
鄉土文學家、立法委員 |
||||||
11 |
黃碧端 |
2008年5月20日 |
2009年11月15日 |
英美文學家、教育家 |
|||||||
12 |
盛治仁 |
2009年11月16日 |
2011年11月27日 |
政治學家、政治評論家 |
|||||||
13 |
曾志朗 |
2011年11月28日 |
2012年2月5日 |
心理學家、教育部長 |
|||||||
代理 |
林金田 |
2012年2月6日 |
2012年2月14日 |
副主委代理 |
|||||||
14 |
龍應台 |
![]() |
2012年2月15日 |
2012年5月19日 |
英美文學家、作家 |
||||||
文化部 部長 | |||||||||||
1 |
龍應台 |
![]() |
2012年5月20日 |
2014年12月8日 |
作家 |
||||||
代理 |
洪孟啟 |
![]() |
2014年12月8日 |
2015年1月25日 |
政務次長代理 |
||||||
2 |
洪孟啟 |
![]() |
2015年1月26日 |
2016年5月20日 |
法學、史學家 |
||||||
3 |
鄭麗君 |
![]() |
2016年5月20日 |
現任 |
立法委員、青輔會主委 |
組織
- 部長
- 次長(政務次長2人、常務次長1人)
- 主任秘書
- 參事
- 主任秘書
- 次長(政務次長2人、常務次長1人)
部內單位
|
|
附屬機關(機構)
|
|
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台南市台南文化創意園區
台北市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台中市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嘉義縣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花蓮縣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籌設機構
國家漫畫博物館:設於臺中市水湳經貿園區,預計2020年完工[14]
文化內容策進院:行政法人[15][16][17]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設於臺北市舊公路總局舊址(市定古蹟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18],預計2021年開館[19]
- 國家鐵道博物館:預計設於國定古蹟臺北機廠舊址[20][21]
交通
大眾運輸
- 台北捷運
板南線新埔站:
- 轉乘 813、藍18、982(台北捷運環狀線先導公車)
中和新蘆線頭前庄:
- 轉乘257、813、藍18、982(台北捷運環狀線先導公車)(813、982至台北醫院站轉乘)
中和新蘆線先嗇宮站:
- 轉乘257、622、835
- 桃園捷運
機場線新莊副都心站
- 公車
停靠站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站:
- 652、環狀線、環狀線區間車、環狀線直達車、橘17
停靠站中原中平路口站:
- 257、615、617、622、813、835、藍18
其他
- 開車
中山高速公路:
五股交流道下交流道,往新莊方向,走新五路二段,左轉新北大道,再右轉中平路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中和交流道下交流道,往中和方向,走64快速道路,新莊思源路,左轉中原路,再右轉中平路
參考文献
^ 吳垠慧,文化部打包搬家,中國時報,2014-01-15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文化政策發展脈絡,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個案論壇,2010-11-12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4-13.
^ 許雅筑,文化部揭牌 見證歷史時刻,中央社,2012-05-21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2-19.
^ 鄭景雯,文化部成立 龍應台:世紀團隊,中央社,2012-05-21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2-19.
^ 藝術,請進! 文化部啟動藝術銀行 活絡臺灣藝術創作,文化部,2013-03-25
^ 龍應台推紀錄片計畫 李安支持. 中央社. 2013-05-23.
^ 聯絡窗口 ,文化部
^ 文化部交通地圖 ,文化部
^ 蓄勢待發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四月成立 雲豹插翅 龍應台期許董事會帶動藝術起飛 ,文化部,2014-03-27
^ 首家「藝術銀行」開張 作品只租不賣. 聯合報. 2014-04-14.
^ 文化部成立蒙藏文化中心 續推蒙藏文化並培才,蘋果日報,2017-09-15
^ 蒙藏文化中心,文化部
^ 新單位 「蒙藏文化中心」,中國時報,2017-08-14
^ 國家漫畫博物館落腳台中 預定109年完工,自由時報,2017-10-28
^ 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草案 行政院今通過,聯合報,2018-03-08
^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 立院初審通過,Taiwan News,2009-12-18
^ 文創院地點 宜儘早覓妥,台灣新生報,2014-01-29
^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紀錄影像資產 攝影文化中心2021年開館,中央通訊社,2017-12-13
^ 鄭麗君:盼打造世界級鐵道博物館,中央通訊社,2017-08-01
^ 臺北機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
外部連結
![]() |
维基文库中相关文献分类:中華民國文化部 |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中華民國文化部 |
中華民國文化部(繁体中文)(英文)(日文)(西班牙文)(法文)
文化部的Facebook專頁
YouTube上的文化部頻道
|
|
ziT0jYNh2 Qiit74rbeR7MHkXp2qXioVU11bmkrsQadloSl8NitW1U0DbqhBMv7,SU,BFs0 TAKTfZD25yyfF31U 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