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侗語族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侗傣语系

壮侗语系/傣-卡岱语系/
Tai-Kadai

地理分佈:
华南、东南亚

谱系学分类:

世界上的主要语系之一,亦可能与南岛语系和汉藏语系相关
分支:

壯傣語支

侗水语支


临高语(以上合称侗傣语族,有争议)

黎语支

仡央语群
















语言代码

ISO 639-2 / 5:

tai


Taikadai.svg

侗傣语系,又称壯侗語系傣-卡岱语系英语:Tai–Kadai languages),是语言学家划分的一個語系,有70種語言,主要分佈在東南亞、中國南部,重要語言有壯語、黎語、泰語、寮語等。(泰、傣、台三字,都是指泰語支)這個語系在中国稱为「壯侗語族」(或稱「侗傣語族」、「壯傣語族」、「傣語族」[可疑 ]、「黔台語族」等,見覃國生 1997;梁敏、張均如 1996),長期被认为是汉藏语系的一部分,但国际學術界普遍将其视作一個獨立的語系。侗傣语系和南島語系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有些研究者建議將這兩者聯合起來,構成一個「南-台語系」,不過,這個見解在語言學家當中仍然有爭議。一般认为,侗傣语系的发源地在中国浙江、福建、广西、广东一带。从基本词汇的分歧来看,侗傣语系的分化可追溯到距今2500年到3000年。




目录






  • 1 名稱說明


  • 2 与汉藏语的关系


  • 3 侗傣语系概念簡史


  • 4 侗台语系的構擬


    • 4.1 複輔音的構擬




  • 5 侗台语系的譜系分類學


  • 6 相關條目


  • 7 参考资料


  • 8 參考出處


  • 9 外部链接





名稱說明


长期以来西方學者一般稱壯侗語系爲「傣-卡岱語系」(Tai-Kadai Languages)。卡岱(Kadai)一词是白保罗所造,其中卡(Ka)是指仡央语(包括仡佬语和布央语),岱(Dai)是指黎语。现在一般认为傣语支和黎语的亲属关系超过仡央语和黎语,所以傣-卡岱的名称不当。華裔泰國学者許家平(Weera Ostapirat)使用「Kra-Dai」來取代傣-卡岱。這個「Kra」指的正是仡央语。



与汉藏语的关系


《汉语水语关系论:水语里汉语借词及同源词分层研究》中阐述了汉语和壮侗语族「同源、分化、再接触」的关系,反驳汉语和壮侗语族“同构异源说”。[1]



侗傣语系概念簡史


從19世紀至20世紀上半葉,漢藏語言的系屬分類經歷了從無到有、範圍和層次也逐漸清晰的過程。其時,東西方學者的認識基本上差異不算太大,李方桂算是最有代表性的學者。他在1973年的一篇論文中,將漢藏語分為漢語、侗台語族、苗瑤語族與藏緬語族[2]。不久後,美國學者白保羅在另一篇重要的論文裏,則提出了另外的見解,認為侗台語和苗瑤語並不屬於漢藏語系[3]。不過,李方桂的看法似乎比較有支配性,也成了往後數十年語言學者對於漢藏語言的主要分類方式。


然而,白保羅在20世纪70年代的兩本重要著作——《漢藏語概要》[4]以及《澳泰語:語言和文化》[5]——出版以後,他的看法却慢慢被主要的語言學家所接受,西方學者也一致地縮小了漢藏語系的範圍,而不再將壯侗語和苗瑤語歸入漢藏語系的範圍中。白保羅是人類學家,他認為壯侗語和苗瑤語不屬于漢藏語系的主要根據,是他所提出的「東南亞文化流」這個觀念。該論點的核心是:史前該地區的民族種群在文化上是平等的,因此,文化的流向不可能是單向的。多數中國的學者,面對漢語以及壯侗語、苗瑤語之間的可能連帶關係時,都只將焦點放在漢語對於這些語言的影響上面,而忽略了這些語言對漢語本身所造成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白保羅這個所謂「東南亞」的概念,並不是指現代理解的中國之外東南亞各國,而是史前時代長江以南這個廣大區域,包括現在的海南、雲南、廣西、貴州、廣東、福建、湖南、江西和浙江,以及台灣及中南半島等地。這些地方當時居住著數目繁多的民族群體,大部分是非「華夏族」(當時的中原居民)。他們從很久遠的時期起,就和不同的民族有著文化和語言上的相互接觸。這些群體包括了使用孟-高棉語族的族群、使用南島語的族群、以及使用漢藏語(藏緬語)的族群。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往後的語言學家確立了「侗傣语系」這個概念,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術著作,有Edmondson(1990-1991)、以及Edmondson and Solnit(1997)。



侗台语系的構擬


最早試圖構擬原始侗台語是法國學者奧德里庫尔,但他始終沒有提出完整的構擬系統。1977年,李方桂發表了《台語比較手册》(A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Tai)一書,奠基了壯侗語比較研究的基礎。


最近,梁敏和張均如在1996年所出版的《侗台語族概論》中,則收集了侗台语系23多種語言中的同源詞(共1500多詞條),对侗台语族的原始共同語进行了構擬,這是至今為止最為詳細的構擬系統。



複輔音的構擬


在許多侗台語言當中,有[塞音+r]之類的複輔音(如pr-、kr-等等)。這些複輔音的構擬尚有爭議。
例如:










































原始壯侗語*pt- / *pr-
意思 泰語 石語 拉珈語 壮语
眼睛 ta pra pla da
taai praj plei dai
蚱蜢 tak pruk plak dæk
竹篾 tɔɔk prok pluk duk

李方桂認爲這個對應關係代表原始侗台語的*pr-,石語和拉珈語比較原始,泰語則經過*pr- > t-的音變。這和奧德里庫尔的觀點大相逕庭,他認爲原始侗台語是*pt-,*p-可能是次要音節(présyllabe),*t則是聲母。在泰語裏,次要音節脫落了*pt- > t-,而在石語和拉珈語裏,聲母經過弱化(affaiblissement)而變成了介音-r-/-l-(*pt- > pr- / pl-)。南島語系裡面的同源詞似乎引證了這個假設,因爲馬來語稱「眼」mata、「死」matay、臺灣平埔族語亦稱前者「matta」(亦為麻豆地名由來),奧德里庫提出侗台語的*pt-來自*mt- > *pt-(在聲母的同化影響下,鼻音變成塞音),而李方桂的構擬則無法解釋侗台語和南島語同源詞的關係。



侗台语系的譜系分類學


争议最小的分类如下:




  • 泰語支(壮傣语支)

  • 侗水语支

  • 黎语支

  • 仡央语支

  • 临高语


传统上认为台語支和侗水语支关系密切,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侗台语族,和仡央语群并列。


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给出如下的谱系树:














































泰語支





侗水语支





临高语







黎语支







仡央语支




《民族语》给出如下的分类:




  • 黎语支 Hlai,2种语言


  • 仡央语支(《民族语》中称为卡岱语族),14种语言。


  • 侗台语族 Kam-Tai

    • 贝-台語群 Be-Tai


      • 临高话(翁贝语) Lingao (onb)

      • 台-石语支 Tai-Sek


        • 泰語支 Tai,61种语言。


        • 石语 Saek (skb) (老挝)






    • 侗水语支 Kam-Sui,12种语言。


    • 拉珈语 Lakkia (lbc)




Weera Ostapirat认为台語支和侗水语支之间的同源词较多不能证明它们之间的亲属关系更近。他给出的分类如下:



  • 北支

    • 仡央语支

    • 侗水语支



  • 南支

    • 黎语支

    • 泰語支


    • 临高语(也可能独立于南支和北支,下面有2種語言,分別是临澄土语和琼山土语「村話」)




另外,广西融水的誒話(又称五色话)(eee)是本语系的语言和土拐话(桂北平话的一种)的混合语,誒人被识别为壮族。



相關條目




  • 侗傣語族

  • 泰語支

  • 仡央語支

  • 漢藏語系

  • 苗瑤語系

  • 南方大語系




参考资料





  1. ^ 曾, 晓渝. 汉语水语关系论:水语里汉语借词及同源词分层研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ISBN 7-100-04202-X.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2. ^ Tibeto-Burman,引自龔煌城 2003,188


  3. ^ 見Benedict 1942


  4. ^ 見Benedict 1972


  5. ^ 見Benedict 1975




參考出處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Benedict, Paul K. 1942. Thai, Kadai, and Indonesian: A New Alignment in Southeastern Asia.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44: 576-601.

  • Benedict, Paul K. 1972. Sino-Tibetan: A Conspectu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Benedict, Paul K. 1975. Austro-Thai Language and Culture, with a Glossary of Roots. with a foreword by Ward H. Goodenough. New Haven, Conn.: HRAF Press.

  • Edmondson, Jerold A. eds. 1990-1991. Kadai: Discussions in Kadai and SE Asian Linguistics. Dallas: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n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 Edmondson, Jerold A., and David B. Solnit. eds. 1997. Comparative Kadai: The Tai Branch. Dallas: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n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2005. Language Family Trees: Tai-Kadai [online]. Dallas, Tex.: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cited 17 Jan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1].

  • 龔煌城,2003,從原始漢藏語到上古漢語以及原始藏緬語的韵母演變,見何大安主編,古今通塞 : 漢語的歷史與發展,頁187-223。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

  • 江荻,1999,漢藏語言系屬研究的文化人類學方法綜論。民族研究 4月:67~74。

  • Li, Fang-kuei. 1977. A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Tai. Honolulu: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 李锦芳,2002,侗台语言与文化。北京:民族出版社。

  • 梁敏、張均如,1996,侗台語族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Ostapirat, Weera. 2000. Proto-Kra. Linguistics in the Tibeto-Burman Area, Monograph series 23.1.

  • 覃國生,1997,壯漢語的關係及如何利用這種關係促進雙語教學,見壯侗語言文化網。[引用於2005年1月17日]。全球資訊網網址:[2]。




外部链接


  • Language Family Index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日野市

Tu-95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