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曆
藏历(藏文:ལོ་ཐོ་,威利:lo-tho)藏族人民的传统曆法。现行藏历起源于公元1027年,藏历纪年和农历的干支纪年法基本一致,但用阴阳五行代替天干,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用十二生肖代替地支。也是60年一轮回,不过不叫甲子而称为绕迥,第一绕迥从公元1027年开始,当时农历正是丁卯年,藏历为阴火兔年。
藏历纪月和农历略有区别,不是以朔日为初一,而是以月圆的望日固定为十五,所以有时和农历相差一两天。
藏历置闰基本和农历一样,但闰月可能放置不同,所以在闰年有时和农历相差达一个月左右。如2009年藏历新年(洛萨,Losar)是公历2月25号,与农历春节相隔1个月。
星期: 在上古时代,古人就以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亦作七耀。东晋范宁《榖梁传序》中就有七曜为之“盈宿”的记载。敦煌发现的藏文卷中,七曜的名称是藏族至今通用的藏文名称,依次是: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
目录
1 文化背景
2 藏曆元素
2.1 物候曆
2.2 時輪曆
2.3 時憲曆
3 注释
4 参考文献
5 外部連結
6 参见
文化背景
藏曆最早期的曆法《時輪曆》是根据密续《时轮金刚》中所说的星象规律与天文曆算法推算出来的结论。千百年来的事实证明, 无论是藏历的日食、月食日,以及每月望日与晦日的确定,其精确度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其它历算方式所得出的结果[1]。但按另一種說法[2],是經清國從歐洲引入。
藏曆元素
藏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曆,由印度引進的時輪曆,與及由漢人引進的時憲曆。
物候曆
据说,唐代以前,藏族是以麦熟为新年,每当庄稼成熟并收获一次后,农民们便要举行一次聚会庆祝丰收。年复一年,这种活动就慢慢形成了定期的庆祝,后被定为“以麦熟为岁首”的物候曆。
時輪曆
《時輪曆》的名稱源於時輪,即以源自印度的佛教经典《时轮金刚》为核心所演算的一套代表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对应关系的先进历法。
時憲曆
注释
- 夏迦紀年 + 78 = 西元年數[3]
参考文献
^ 菩提洲.
^ http://www.sinoss.net/qikan/uploadfile/2010/1130/4577.pdf
^ 瓊那‧諾布旺典(2009年):《唐卡中的星宿占卜祕術》,p94,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藏曆 |
- 藏傳時輪曆算
- 藏曆漫談網頁
- 藏历查询
- 藏历在线查询-观自在佛教日历
参见
- 绕迥
- 火空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