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大廈
坐标:22°16′59″N 114°9′32″E / 22.28306°N 114.15889°E / 22.28306; 114.15889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Jardine House 怡和大廈 | |
---|---|
概要 | |
用途 | 辦公室 |
地點 | 香港島中環康樂廣場1號 |
坐标 | 22°16′59″N 114°09′32″E / 22.283055555556°N 114.15888888889°E / 22.283055555556; 114.15888888889 |
興建期 | 1970年-1973年 |
高度 | |
屋顶 | 178.5米 |
顶楼 | 52層 |
技术细节 | |
层数 | 52層 |
建筑面积 | 53,000平方呎 |
电梯数 | 24部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巴馬丹拿 |
怡和大廈(英文:Jardine House)亦稱康樂大廈(因旁邊為康樂廣場而得名;也是1988年前的專稱),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康樂廣場1號,樓高52層,由中環大業主置地公司興建,於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樓,在1970年代是香港及亞洲最高的建築物,由建築師木下一設計。
目录
1 歷史
1.1 舊渣甸大廈
1.2 新怡和大廈
2 特色
3 樓層分佈
4 圖片
5 參看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
歷史
舊渣甸大廈
舊渣甸大廈與建於1948年,樓高16層,位處畢打街20號(現時為會德豐大廈)。
新怡和大廈
1970年6月1日,香港政府把中環填海區的「地王」拍賣,土地面積53,000平方呎,底價5300万港元,吸引18個財團競投,置地出價2亿5800萬港元投得,是當時香港最高每呎地價的紀錄。大廈由金門建築興建,由動工至平頂只用了16個月,建築速度亦是當時的一項紀錄。怡和大廈於1973年落成,成為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至1980年由合和中心取代。
1988年,怡和集團總部搬遷至本建築內(康樂大廈),故此康樂大廈亦改名為怡和大廈。
第一代渣甸大廈
第二代渣甸大廈
特色
怡和大廈是本港第一幢摩天大樓,以獨特的圓窗設計見稱,成為香港的地標,迄今未變。圓形的「月洞門」窗戶,秉承了中国傳統的建築特色,臨窗遠眺,維多利亞港和太平山景色一覽無遺。
怡和大廈位處黃金地段,不少本地和國際的大機構均是怡和大廈的長期租戶,如:巴斯夫、勞力士、KPF建築師事務所香港分公司、合生創展等。
大廈高層為辦公室,低層設有商場及美心集團旗下食肆,鄰接交易廣場、香港郵政總局及港鐵香港站,並以行人天橋連接。
怡和大廈原先的外牆以混凝土及白色紙皮石為主,到1984年外牆更換為鋁製,看起來更有現代感,也沒有紙皮石飛脫傷人的風險。[1]1988年再翻新室內公共空間,原本灰啡色雲石牆身被更換為意大利綠色大理石,假天花換上德國製白色金屬板,也加裝高級商廈常見的旋轉門系統,客運升降機被更換為Otis Elevonic 401。2003年及2008年曾兩度度翻新升降機,其中2008年更將升降機營辦商從奧的斯轉換至怡和迅達,並加裝Miconic 10升降機分配系統
樓層分佈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mw-stack{float: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mw-parser-output .stack-container{box-sizing:border-box}.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left{float:left;clear:left}.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right{float:right;clear: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left{float:left}.mw-parser-output .stack-right{float: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object{margin:1px;overflow:hidden}
|
|
圖片
大廈基座
康樂花園1977年增設大型雕塑「對環」
晚上的怡和大廈
參看
- 香港摩天大樓
- 幻彩詠香江
- 中區行人天橋系統
參考資料
^ 康樂大廈:曾經的亞洲第一高樓 頭條日報 圖說往昔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Jardine House |
- 怡和大廈 (英語)
- 摩天漢世界的介紹
- 《西洋建築及其他(1842年以後)》,香港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