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
賽博龐克(英語:Cyberpunk,又譯作電馭叛客)是科幻小說中的一個分支,傾向於描繪「高科技與低端生活的結合」(combination of lowlife and high tech)[1]。通常是以先進的技術和科學成就為背景,例如人工智慧和模控學,再以一定程度崩壞的社會秩序或社會劇變來對比。[2]Cyberpunk 是 Cybernetics(模控學)與 punk(龐克)的結合詞。
賽博龐克很大部分是源自1960至1970年代的新浪潮科幻運動。當時的菲利普·狄克、羅傑·澤拉茲尼、J·G·巴拉德、菲利浦·荷塞·法默和哈蘭·艾里森等作者迴避了早期科幻小說的烏托邦傾向,嘗試描繪用藥文化、科技以及性革命所帶來的衝擊。1984年威廉·吉布森發表的代表性處女作神經漫遊者,吸取了龐克文化和早期的駭客文化,確認了賽博龐克的作為一門科幻類別的地位。其他同樣具有影響力的作者包含了布魯斯·斯特林和魯迪·魯克。日本的賽博龐克作品始於1982年大友克洋的系列漫畫阿基拉,其後1988年改編成的動畫電影使得這門科幻類別普及開來。
早期的賽博龐客的電影有雷利·史考特1982年所執導的電影《銀翼殺手》,是幾部菲利普·狄克的著作所改編的電影之一[3];《Johnny Mnemonic》(1995年)和《New Rose Hotel》(1998年)[4][5]兩部電影基於威廉·吉布森的短篇故事,然而票房和評價方面皆不理想;《駭客任務系列》(1999年-2003年)則是少數非常成功的賽博龐克電影。近期加入此類別的電影製作包含了原本1982年電影的續作《銀翼殺手2049》(2017年)、《人類升級》(2017年)、改編自1990年代日本漫畫銃夢的《艾莉塔:戰鬥天使》(2019年),以及2018年Netflix的影集《碳變》。
目录
1 起源
2 风格
3 設定
4 常见元素
5 赛博朋克作者和作品
6 参见
7 參考資料
8 外部链接
8.1 游戏网站
起源
初期主要倡導者包括威廉·吉布森、尼爾·斯蒂芬森、布魯斯·斯特林、布魯斯·伯特克、帕特·卡蒂甘、魯迪·拉克、約翰·雪莉和菲利普·狄克。其中菲利普·狄克所著作的《仿生人會夢想擁有電動羊嗎?》最受注目,小說亦被改編成1982年電影《銀翼殺手》,可以被看作是賽博朋克風格和主題的典型例子[6]。
電子遊戲、桌面遊戲和桌上角色扮演遊戲,例如賽博朋克2020和闇影狂奔,其故事情節經常受賽博朋克文學和電影強烈的影響。90年代初開始,一些時尚和音樂的趨勢也被稱為賽博朋克。賽博朋克也在動畫和漫畫中佔據重要位置:《阿基拉》、《銃夢》、《攻殼機動隊》、《玲音》、《電腦線圈》、《死亡代理人》、《BLAME!》和《心靈判官》,其作品在當中是最為著名的。
风格
赛博朋克作者试图从侦探小说、黑色电影和後現代主義中汲取元素,描绘20世纪最后20年数碼化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赛博朋克的反乌托邦世界,被认为是20世纪中叶大部分人所设想的烏托邦未来的对立面。
布鲁斯·斯特林这样总结赛博朋克的特质:
“ | 待人如待鼠,所有对鼠的措施都可以同等地施加给人。闭上眼拒绝思考并不能使这个惨不忍睹的画面消失。这就是赛博朋克。 | ” |
在赛博朋克文学中,大多故事发生在网络上、数碼空间中。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界线很模糊。此流派经常使用人脑和电脑的直接连接。
赛博朋克文学有着强烈的反乌托邦和悲观主义色彩。今天赛博朋克经常以隐喻义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于大公司企业、政府腐败及社会疏离现象的担忧。一些赛博朋克作家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警示人类社会依照如今的趋势将来可能的样子。因此,赛博朋克作品写作的目的是号召人们来改变社会。
設定
赛博朋克的世界,人类生活每一个細節都受计算机网络控制的黑暗地带。庞大的跨国公司取代政府成为权力的中心。被孤立的局外人针对极权主义体系的战斗是科幻小说常见的主题。在传统的科幻小说中,这些体系井然有序,受国家控制;然而在赛博朋克中,作者展示出国家的公司王国(Corporatocracy)的丑恶弱点,以及对现实不抱幻想的人对强权发起的无休止的西绪弗斯之战(Sisyphean Battle)。
现在赛博朋克的情节通常围绕駭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業之间的矛盾而展开,背景设在不遠的将来的一个反烏托邦地球,而不像早期科幻(如太空歌劇)時空背景多在遙遠未來的外太空殖民地。
常见元素
黑客(Hacker)
數位空間(Cyberspace)
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控制论(Cybernetics)与仿生人(Androids)
半機器人(Cyborg)
都市扩张(Urban Expansion)与贫民窟(Ghetto)
反英雄(Anti-Hero)
大型企业(Mega Enterprise)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人類增強(Human Augmentation)
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
恐怖主义(特别是计算机恐怖)(Terrorism)
赛博朋克作者和作品
威廉·吉布森由于他的小说《神经浪游者》(1984年)而通常被人们与赛博朋克联系起来。他注重风格、角色成长以及传统科幻小说的氛围,神经浪游者曾被授予雨果奖及星云奖。根据术语档案(Jargon File),吉布森对计算机和当今黑客文化認識不深,使他对计算机和黑客在将来的角色有着特别的推测,而这种看法对黑客们来说天真的令人愤怒,却又令他们感到非常刺激。
其他著名的赛博朋克作家包括布鲁斯·斯特令(Bruce Sterling)、鲁迪·鲁克(Rudy Rucker)、帕特·卡蒂甘(Pat Cadigan)、杰夫·努恩(Jeff Noon)以及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值得一提的是斯蒂芬森,他被认为是后赛博朋克(Postcyberpunk)的代表,尽管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区分很没必要。
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因他荒凉的笔触、愤世嫉俗的世界观和残断的文字,强烈地影响了此流派的作者。赛博朋克的世界是一个反乌托邦的、黑色电影(film noir)的绝望世界。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对此流派也有很大影响。他的作品主题包括社会荒颓、人工智能、偏执狂以及现实及某种虚拟现实间模糊的界限。
参见
- 蒸汽朋克
- 攻殼機動隊
- 银翼杀手
參考資料
^ Sterling, Bruce. Preface. Burning Chrome, by William Gibson, Harper Collins, 1986, p. xiv.
^ Hassler, Donald M. New Boundaries in Political Science Fic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2008: 75–76. ISBN 1-57003-736-1.
^ CTheory.net. CTheory.net. [2009-03-20].
^ DVD Verdict Review – New Rose Hotel. Dvdverdict.com. 2000-01-10 [200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8).
^ 'New Rose Hotel': Corporate Intrigue, Steamy Seduction. Nytimes.com. 1999-10-01 [2009-03-20].
^ The Cybercities Reader (英语).
外部链接
|
|
游戏网站
- West End Games official website
- Introversion Software official website
- Iconoclast - award-winning cyberpunk MUD
- Salroth - online cyberpunk game sit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