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革命黨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中華革命黨
总理
孫中山
成立
1914年7月8日 (1914-07-08)
解散
1919年10月10日
继承者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总部
 大日本帝国東京府
中華民國 中华民国廣州
政治立场
民權主义
民生主义
維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官方色彩
青色和白色
党旗

青天白日旗
青天白日旗

中華民國政治
政党 · 选举

中華革命黨為孫中山於民國三年(1914年)7月8日在日本東京創立的革命組織,黨員多為原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及1912年成立的國民黨的部分人士,後於民國八年(1919年)10月10日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歷史




蔣中正宣誓服從中華革命黨黨魁


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孫中山發動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孫檢討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他認為國民黨失去其前身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精神,黨員不服從理事長(即孫中山)的號令,主張循法律途徑解決宋案,未能及時起兵致使失敗。


1914年,孫中山按照傳統會黨形式建立一人獨裁的新組織,命名中華革命黨,以同盟會的青天白日旗為黨旗,強調武裝革命、效忠領袖、行動一致。7月8日,中華革命黨成立大會在東京舉行,孫選任總理。


中華革命黨主張“扫除专制統治、建设完全民国”,“以实行民权、民生兩主義为宗旨”。規定入黨者均須捺指印、立誓約,宣誓絕對服從孫中山,並將黨員按入黨時間劃分等級,享有不同待遇。部分一同流亡日本的國民黨員對此表示反對,包括親孫的重要人物如黃興、李烈鈞、柏文蔚、譚人鳳、陳炯明等俱未有加入,黨員人數最多時只500人左右。中華革命黨與主張內閣制的政黨國民黨完全不同,走回過去中國同盟會秘密結社的老路,但又異於同盟會鬆散的組織型態。


1914至1915年間,中華革命黨持續對中華民國北京政府進行顛覆活動,除了發表文章抨擊時政、號召推翻袁世凱外,尚遣蔣介石前往上海和哈爾濱刺探情報、組織軍事行動;陳其美派刺客暗殺上海鎮守使鄭汝成,以及策動上海軍隊反袁(肇和艦起義)等。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4月9日,中華革命黨在日本友人田中昂寓所舉行聲討袁世凱的小型集會(又稱「帝制取銷一笑会」);5月1日,孫中山返國抵達上海公共租界;5月9日,中華革命黨發表《討袁宣言》,號召推翻袁世凱;6月6日,袁世凱逝世,國會恢復,原國民黨議員前往北京重新參加議政活動;7月17日,中華革命黨在上海張園舉辦茶話會,與各界人士研討袁死後之形勢和建設方針。


1917年7月,張勳復辟,國會解散。而段祺瑞起兵驅逐張勳後控制北京,亦拒絕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國會。中華革命黨以維護臨時約法為號召,聯合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與四川等西南軍閥,在廣州組織軍政府並就任大元帥,形成南北對峙。部分國會議員響應號召,南下廣州召開非常會議,開展護法運動(亦稱「三次革命」),誓師北伐。


1919年,由於西南軍閥本無護法誠意,加上護法軍戰事不利,遂醞釀議和。主戰的中華革命黨人遭受排擠,孫中山黯然前往上海法租界。考慮到中華革命黨在各地的行動因缺乏民眾支持而屢遭挫折,孫中山於10月10日正式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以「國民革命」的理念公開活動、擴大吸收黨員。



参见





  • 孫中山:二次革命、護法運動(“三次革命”)


  • 革命党、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國民黨 (1912–1913)、五四運動、中國國民黨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日野市

Tu-95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