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















1994年世界上第一间網吧“Cyberia”在伦敦西區开业


網路咖啡吧英语:internet cafécybercafé,簡稱网吧,台湾地区习惯称网咖,意为可以上网的咖啡店),是一种提供互联网连接服务的公共场所,絕大部分又有提供餐飲服務。1994年世界上第一间网吧「Cyberia英语Cyberia, London」在伦敦西區开业,創業者是當時伦敦大学攻读認知心理學博士学位的波兰人爱娃·帕斯科(Eva Pascoe)。网吧为那些没有电脑和上网条件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经济、便捷的触网机会。




目录






  • 1 現狀


    • 1.1 中国


    • 1.2 香港


    • 1.3 台灣




  • 2 常見問題


  • 3 參見


  • 4 參考文獻


  • 5 外部链接





現狀




柬埔寨網咖


网吧通常将若干臺电脑组成一个局域网,早期以T1、E1等數據專線,現在則以ADSL、電纜或光纤等方式接入互联网。


在開發中的國家,網咖可以給家中没有電腦和網路设备的民眾上網。例如不丹辛布隨處可見供顾客上網的小餐飲店。在歐美國家,網咖也通常是給顾客收發电子邮件、辦公、傳送即時訊息的地方。但亞洲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的大多數人口都擁有電腦網路,網咖成為玩網路遊戲的交流場所,現在網咖已經達到有獨特共用的平台,可以選用各種網路遊戲,「玩網路遊戲」已經成為亞洲地區對於網咖的代名詞。


另外還有網際網路亭,供人短時間內使用網際網路的地方,常常在機場及旅館的大廳可見,台灣的捷運站提供wifi無線網路,並在車站內安裝可供擺放筆記型電腦的檯子供上網使用。北美洲的汽車餐廳也常常有網際網路亭的設置。


最近網際網路訪問的需求增加,很多酒店、酒吧和咖啡館有網際網路或無線上網的設置,因此網吧和普通咖啡館之間的區別漸漸消失。特別是歐洲國家,因為越來越多的咖啡館提供相同的服務,使得純網吧的数量逐渐减少,一個例子是德國。發展的原因是比較高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廣泛的使用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及較多的無線上網點數量。因為如果沒有提供電腦不成網吧,很多在德國的咖啡館提供無線上網,但是沒有終端。另外,在德國網吧內規則亦很多,因為成立網咖的規章之後,規定18歲以下人士禁止進入。


而且新加坡和洛杉磯的網咖常常有限制,因為洛杉磯有網咖滋生幫派的例子。



中国





中國麗江市的某一处网吧


1996年11月15日,实华开公司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旁边开设了宣传中的中国第一家网吧——实华开网络咖啡屋。也有说法认为中国第一家网吧诞生于1997年。1998年,瑞得在线就在北京贵宾楼饭店建了一家网吧,当时叫网络咖啡屋,主要提供高档的商务服务,后又在其他五星级饭店建了三家网吧。鉴于中国大陆在互联网时代早期的特殊情况,网络普及与人民收入不成正比,致使许多家里买不起电脑的人纷纷涌入网吧体验网上冲浪,特别是未成年人居多。虽然大陆政府也有要求网吧不能开在学校附近100米范围内,但除了少数大城市,很多地方并不遵守这个规定。许多网吧开在学校附近的小巷中,甚至并排数十家。政府也增加规定网吧在凌晨12点之后便不能营业,其实许多网吧在12点之后关闭店门,继续营业通宵。许多网吧直接打出通宵上网有优惠的宣传词,公开通宵营业。


随着网络游戏的逐渐发展,青少年因为网络而发生问题的事件逐渐增多。虽然责任不全在于网吧,但中国政府还是下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时中国大陆推行网吧实名制,年满18周岁的顾客需凭本人身份证进行登记才可上网。每个合法登记的网吧都必须在门口悬挂“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警告牌,并有举报电话,如有违规,则要处以较高罚款,严重者将取消营运资格。但实际极少有人举报,文化监管部门一般只是不定期抽查城市繁华地带的网吧,对社区及偏远地区的网吧一般不查。某些大型网吧也与文化监管部门人员通气,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在中国大陆,一些达不到政府要求、无照经营的非法网吧被稱作“黑网吧”,它们通常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没有合适的火灾逃生通道、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打游戏甚至浏览色情网站等。这些黑网吧是政府部门打击和取缔的对象。达到标准的网吧大多规模较大,环境舒适设有空调,并有餐饮等服务。一些网吧还会举办小范围的电竞比赛,并设有奖品,以吸引顾客。


曾经一度出现过“绿色网吧”,即政府出面,专为未成年人开设。但可浏览内容经过严格过滤,并且有专人看管。可以玩的游戏也仅限于“绿色游戏”,绿色游戏即所谓没有暴力、血腥、色情等内容,不会引起沉迷的游戏。但就大陆绿色游戏开发来说,绿色游戏一般都比较无趣,缺乏吸引玩家的元素。因此,绿色网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大陆,“网吧”不一定等同于“网咖”。中国大陆的“网咖”通常会提供比一般网吧更为高端的服务,如提供咖啡、奶茶、西点、休息、办公等服务,电脑配置也更为高端,还会根据不同上网人群的需求单独开辟不同的区域[1]



香港


在香港互联网兴起之时,亦曾出现一种“色情网吧”,借“指导用户使用网络浏览”为名,而在密室内进行非法性交易。一些少女因为想赚快钱而于色情网吧工作,成為性工作者。但这种“特殊服務”随着互聯網泡沫爆破而式微。



台灣




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的戰略高手士林店(已結束營業)。


在台灣,根據Internet Café的英文名字而產生了「網咖」的名字,首家網咖「超新星網路咖啡廳」於1990年代在台灣大學附近設立,開業者曾留學英國,將此概念帶回並在地經營。當時並未流行線上遊戲,因此網咖是純粹供上網用,並供應咖啡等點心,有些還提供列印、傳真、影印、掃描及會議室等等的商務服務。1990年代後期起開始流行線上遊戲,並有連鎖店興起,「戰略高手」為其中規模最大者。傳統有些僅提供漫畫內閱服務的店,例如「漫畫王」也開始提供網咖服務。


而寬頻網路服務普及化、筆記型電腦趨於平價後,有些咖啡館、速食店等亦開始提供免費或收費的有線無線上網服務,網咖的客源逐漸變成以玩線上遊戲為大宗,不再像早期是以純粹上網及商務為主。


年輕人對於網咖的熱衷已經引起家長與政府的恐懼,而著手進行網咖管理的法律制定,台北市政府規定網咖不能開設於學校200公尺範圍以內,而新北市政府是400公尺範圍且全天禁止未滿18歲者进入,意欲使網咖逐步遠離學生與年輕族群,但網咖業者反駁,這些政策為基於社會既定刻版印象所導致,不能全部怪罪他們。台灣的網咖文化很獨特,除了聯機對戰的聲光娛樂外,大部份網咖都會供應餐點、飲料给客戶来作为增值服務,一邊上網、一邊進食,所以網咖主要的經濟來源並非以上網費用為主,這只佔30%,飲料與餐點才是主要經濟來源。部份網咖還提供包廂以及淋浴洗衣設施,費用低於旅館,而成為一些旅行者過夜睡眠的去處。



常見問題



  • 長期在網咖滯留的網吧難民。

  • 因為遊戲成癮,例如在網咖玩MMORPG,玩到暴斃[來源請求]

  • 因為網咖消費者的匿名性,因此有時成為网络犯罪的溫床。網咖業者為了自保,可能加裝錄影監控設備,或是推行會員制,或加強查驗顧客的身份證件。



參見



  • 電子競技

  • 漫畫咖啡店



參考文獻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China Tightening Control Over Internet Cafes, 2003. Reuters, June 10.

  • Hong, J. and L. Huang (2005). "A split and swaying approach to building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case of Internet cafes in China."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2(4): 377-393.

  • John Flinn (1991). "High-Tech Small Talk at City's cafes", The San Francisco Examiner, Front Page.

  • Katherine Bishop (1992). "The Electronic Coffeehouse", New York Times.

  • John Boudreau (1993). "A Cuppa and a Computer", Washington Post, Front Page.

  • Marian Salzman (1995). "SFnet Leads Cyber Revolution", San Francisco Examiner.


  • SFnet.org, Press Archive.


  • Stewart (2000). Cafematics: the Cybercafe and the Community, in Community Informatics: Enabling Communities wit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ed M. Gurstein. Idea Group, TorontoPDF (202 KB)


  • Sonia Liff and Anne Sofie Laegran (2003) Cybercafés: debating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Internet access in a café environment, New Media & Society Vol 5 (3)PDF


  • Anne-Sofie Lagran and James Stewart(2003), Nerdy, trendy or healthy? Configuring the Internet cafe, New Media & Society Vol 5 (3) 35PDF

  • Madanmohan Rao(1999), Bringing the Net to the Masses: cybercafes in Latin America

  • Connected for development-Information Kiosks & Sustainability - UN ICT TaskForce Series 4

  • ITU 'Global Indicators Workshop on Community Access to ICTs' di Mexico City, 16-19 November 2004

  • Here's to the Techies Who Lunch, New York Times, August 27, 1994

  • report on Yahoo's best cafes, 2004.

  • Xiao, Q., 2003. China’s Internet Revolution. USC Annenberg Online Journalism Review.




外部链接








  • World of Internetcafes(德文)


  • 捷特崴網咖系統(繁体中文)


  • 大都會網路科技公司(繁体中文)


  • 大暘資訊有限公司 SowinSoft(繁体中文)






  1. ^ 网咖,你是网吧请来的救兵吗?(图),网易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connect to host localhost port 22: Connection refused

Getting a Wifi WPA2 wifi 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