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文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满文


Manju.svg
「滿洲」一詞的滿文寫法

类型
全音素文字
语言
满语
使用时期
1599年至今
母书写系统

原始迦南字母

  • 腓尼基字母

    • 亚兰字母

      • 叙利亚文

        • 粟特文

          • 回鹘文字母

            • 蒙古字母
              • 满文








子书写系统
锡伯文
ISO 15924
Unicode范围
U+1800至U+18AA(蒙古文)

注意:本页可能包含Unicode的国际音标。








乾清宫牌匾





維基百科的满文写法


满文(满语:ᠮᠠᠨᠵᡠ
ᡥᡝᡵᡤᡝᠨ
,穆麟德:Manju hergen,太清:Manju hergen,大词典:Manzhu hergen)是满语的文字,1600年前后由蒙古文改造而成,是全音素文字。由上至下竖写,各列由左至右排列。




目录






  • 1 历史


    • 1.1 初创


    • 1.2 改進




  • 2 字母表


    • 2.1 转写梵文藏文字母




  • 3 十二字头


  • 4 电脑显示


  • 5 相關條目


  • 6 参考文献


  • 7 外部链接





历史


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盖兩人将蒙古文字借来創製满文。虽然两位顾问有反对,努尔哈赤仍然继续把蒙古文改为无圈点文字(满语:ᡨᠣᠩᡴᡳ
ᡶᡠᡴᠠ
ᠠᡴᡡ
ᡥᡝᡵᡤᡝᠨ
,穆麟德:tongki fuka akū hergen,太清:tongki fuka akv hergen),也称老满文(或稱為舊滿文)。這種新文字通行當時的建州,為後金國建立及滿族形成有深遠影響。後來達海更增補了十二個字頭,並於老滿文字旁邊加以圈點,使滿文更加完善,這種新文字被稱為「新滿文」(满语:ᡨᠣᠩᡴᡳ
ᡶᡠᡴᠠ
ᠰᡳᠨᡩᠠᡥᠠ
ᡥᡝᡵᡤᡝᠨ
,转写:tongki fuka sindaha hergen),並通行於後金。


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满文发布诏、诰等,成为奏报、公文、教学、翻译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在中原,乾隆以前期间满文奏摺繁多,远超过单独汉文奏折。其中顺治朝及以前多单独的满文奏摺,康熙雍正两朝满汉合璧类奏摺居多,单独满文或单独汉文均很少[1]



初创


金太祖阿骨打时期,根据汉字與契丹大字创造了女真文。元朝灭金后,女真文继续在遼東地区使用,直到明中叶。


到努尔哈赤时,女真文使用几近消失,女真族之间交流是借用蒙古文和汉文。大多數女真人讲女真语,写蒙古文,也有少部份人使用漢文。但这十分不利于政令的通行,特别是战争时期,常常贻误战机。女真人语言和文字的扞格,嚴重限制了努尔哈赤的统一大业,远远满足不了女真社会发展的需要。


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开始了对原本不相统属又各自为政的女真各部落的戰爭,1587年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政权。


政权建立之后,努尔哈赤的内外联系更为频繁。内外发布政令、布告,记录各项公务事宜等,没有自己的文字,而事事都需借助蒙古文来完成,这不仅给新政权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因为缺少众多懂蒙古文的人使得上下难于沟通,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新政权的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迫使努尔哈赤新政权急需一种与满语相配合的文字,如同汉语有汉文,蒙语有蒙古文一样。因此,努尔哈赤决心创制满语自己的文字。


额尔德尼、噶盖二人,遵照努尔哈赤的旨意,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仿照蒙古文字母,创制了满文。即所谓“老满文,或无圈点满文”。[註 1]这是满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促进了满族社会的进步,扩大了与相邻民族的交往,并为后来女真人的全面统一,建立“后金”政权,以至入主中原,影響極為深遠。


这是女真人第二次创造本民族的文字,从初创女真文(1119年)到初创满文(1599年),中间相距近五个世纪之久。语言文字的兴衰与这个民族的兴衰密切相关,满文的创制背景与当年女真文的创制背景几乎一样,预示了这个民族的兴起。



改進


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的满文,一经推行就对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产生积极影响,在统一大业发挥巨大作用。但是,这种老满文创制于战事频繁的年代,又无可借鉴的经验,故而有许多先天不足。在推广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字母数量少、清浊辅音不分、上下字无别、语法不规范、字型不统一等等,这些问题极待改进。特别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匆匆忙忙走进辽沈广大地域之后,其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活动对文字的需求与日剧增,老满文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老满文已势在必行。额尔德尼、噶盖于1599年创制满文后,经过三十多年的推广应用,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达海奉皇太极之命进一步改善了满文。


老满文的改革完善者是达海,他在老满文的改革完善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其一,改进、完善了老满文,以加圈点、改变字母写法等方法,对原本写法相同的不同音节(ᡨᠠ“塔达特德”、ᠵᠠ“扎哲”、ᠶᠠ“雅叶”等)加以区分,使字母对应的音位是唯一确定的;其二,为汉语借词增加了10个特定字母;其三,规定了一些音节的连读,创造了一套语音规则。[註 2]这样一改,使得满文在字型结构、语音拼读、语法规则上十分完善,彻底解决了老满文在过去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满文更科学合理,方便实用,成为了一种与汉文能并列使用的文字,一直沿用清代几百年。


满文的创制和颁行,是满族文化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对满族共同体形成起到了极大促进和推动作用。从额尔德尼、噶盖初创老满文到达海的改进完善,其间经历了30年左右的时间,满文最终成为最能反映满族语言特点的文字,也是比较可靠、完善、易学、实用的满族自己的文字。作为清代的“国语”,在满族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1. ^ “太祖起兵之十六年,岁己亥二月辛亥朔,召巴克什额尔德尼、扎尔固齐噶盖使制国书。额尔德尼、噶盖辞以夙习蒙古文字,未易更制。上曰:“汉人诵汉文,未习汉字者皆知之;蒙古人诵蒙古文,未习蒙古字者皆知之。我国语必译为蒙古语,始成文可诵;则未习蒙古语者,不能知也。奈何以我国语制字为难,而以习他国语为易耶?”额尔德尼、噶盖请更制之法,上曰:“是不难。但以蒙古字协我国语音,联属为句,因文以见义可矣。”于是制国书,行于国中。满洲有文字自此始。”(引自《清史稿-列传十五》)


  2. ^ 《满文老档》中记载:“十二字头,原无圈点。上下字无别,塔达特德、扎哲雅叶等雷同不分。书中寻常语言,视其文义,易于通晓。至于人名、地名,必至错误。是以金国天聪六年春正月,巴克什达海奉汗命加圈点,以分晰之,将原字头,即照旧书于前。使后世智者观之,所分晰者,有补于万一则已。倘有谬误,旧字头正之。是日,缮写十二字头颁布之。”




字母表





满文字母表,摘自《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






































































































































































































































































































































































































字母

转写(穆麟德/太清/新满汉大词典/五體清文鑑譯解)

Unicode​编码
说明(穆麟德/太清转写)
独立
词首
词中
词尾

元音字母

Mongol a.svg

ᠠ᠊ Mongol a head2.jpg

᠊ᠠ᠊ Mongol a middle 2.jpg

᠊ᠠ Mongol a tail 1.jpg
a
1820


᠊ᠠ᠋ Mongol a tail 2.jpg
用于b、p、kʽ/kʻ、gʽ/gʻ、hʽ/hʻ之后(阴性字尾)

Mongol e.svg

ᡝ᠊ Mongol e head.jpg

᠊ᡝ᠊ Manchu e middle.svg

᠊ᡝ ᠊ᡝ᠋ Mongol a tail 1.jpg
e
185D
k、g、h、t、d之后不加点;k、g、h、b、p之后用阴性字尾

᠊ᠠ᠋ Mongol a tail 2.jpg

Mongol i.svg

ᡳ᠊ Mongol i head.jpg

᠊ᡳ᠊ Mongol i middle1.jpg

᠊ᡳ Mongol i tail2.jpg
i[注 1]
1873


‍ᡳ‍᠌‍᠌ Mongol i middle2.jpg
用于元音后(词中形的两种形式差别不大,前一种更加正式)

᠊ᡳ᠍᠊

᠊ᡳ᠋ Manchu i tail1.svg
用于k、g、h、b、p后

᠊ᡳ᠌ Manchu i tail2.svg
用于dz/z后

Mongol o head.jpg

ᠣ᠊ Mongol o head.jpg

᠊ᠣ᠊ Mongol o middle.jpg

᠊ᠣ Mongol o tail.jpg
o
1823


᠊ᠣ᠋ Manchu o tail.svg
用于b、p、kʽ/kʻ、gʽ/gʻ、hʽ/hʻ后以及辅音和o拼成的单音节词中

Manchu u.svg

ᡠ᠊

᠊ᡠ᠊ ᠊ᡠ᠋᠊ Mongol o middle.jpg

᠊ᡠ ᠊ᡠ᠋ Mongol o tail.jpg
u
1860
k、g、h、t、d之后不加点;第二行用于b、p、k、g、h后以及单音节词中
?? ??

Mongol oe.svg

ᡡ᠊ Mongol oe head.jpg

᠊ᡡ᠊ Mongol oe middle.jpg

᠊ᡡ Mongol oe tail.jpg
ū/v/uu/ů
1861


[注 2]


᠊ᡟ᠊

᠊ᡟ
y[注 3]/yʻ/y/
185F
只在音节ts/cyʻ和sy/syʻ(汉语拼音ci和si)中出现

辅音字母

[注 2]

ᠨ᠊ Mongol n head.jpg

᠊ᠨ᠋᠊ Mongol n middle.jpg᠊ᠨ᠊ Mongol a middle 2.jpg

᠊ᠨ Mongol a tail 1.jpg ??
n
1828
在音节末尾不加点(个别情况除外)

[注 2]


᠊ᠩ᠊ Mongol mng middle.jpg

᠊ᠩ Mongol ngt tail.jpg
ng
1829
只出现在元音后

[注 2]

ᡴ᠊ Mongol q head.jpg

᠊ᡴ᠊ Mongol q middle.jpg

k
1874
在a、o、ū前


᠊ᡴ᠋᠊ Mongol ga middle.jpg

᠊ᡴ Mongol ga tail3.jpg
在a、i、o、u后且不在元音前[注 4]

ᡴ᠌ Mongol k head.jpg

᠊ᡴ᠌᠊ Mongol k middle.jpg

᠊ᡴ᠋ Mongol g tail.jpg
在e、i、u前[注 5];在e、ū/v后且不在元音前[注 4]

[注 2]

ᡤ᠊Manchu g head.svg

᠊ᡤ᠊Manchu g middle.svg

g
1864
用于a、o、ū前
??
??
用于e、i、u前

[注 2]

ᡥ᠊ Manchu h head.svg

᠊ᡥ᠊ Manchu h middle.svg

h
1865
用于a、o、ū前
??
??
用于e、i、u前[注 5]

[注 2]

ᠪ᠊ Mongol b head.jpg

᠊ᠪ᠊ Mongol mbm middle.jpg

᠊ᠪ Mongol b tail.jpg
b
182A


[注 2]

ᡦ᠊ Manchu p head.svg

᠊ᡦ᠊ Manchu p middle.svg

p
1866


[注 2]

ᠰ᠊ Mongol s head.jpg

᠊ᠰ᠊ Mongol s middle.jpg

᠊ᠰ Mongol s tail.jpg
s
1830


[注 2]

ᡧ᠊ Manchu x head.svg

᠊ᡧ᠊ Manchu x middle.svg

š/x/sh/š
1867


[注 2]

ᡨ᠋᠊ Mongol t head2.jpg

᠊ᡨ᠋᠊ Mongol t middle.jpg

t
1868
用于a、i、o前


᠊ᡨ᠌᠊

᠊ᡨ Mongol t tail.jpg
前有元音、后有辅音

ᡨ᠊

᠊ᡨ᠍᠊

用于e、u、ū/v前

[注 2]

ᡩ᠊

᠊ᡩ᠊

d
1869
用于a、i、o前

ᡩ᠋᠊

᠊ᡩ᠋᠊
用于e、u前

[注 2]

ᠯ᠊ Mongol l head.jpg

᠊ᠯ᠊ Mongol l middle.jpg

᠊ᠯ Mongol l tail.jpg
l
182F


[注 2]

ᠮ᠊ Mongol m head.jpg

᠊ᠮ᠊ Mongol m middle.jpg

᠊ᠮ Mongol m tail.jpg
m
182E


[注 2]

ᠴ᠊ Mongol ac.jpg

᠊ᠴ᠊ Mongol ac.jpg

c/q/ch/c
1834


[注 2]

ᠵ᠊ Mongol j1 head.jpg

᠊ᠵ᠊ Mongol j1 middle.jpg

j/j/zh/j
1835


[注 2]

ᠶ᠊ Mongol y1 head.jpg

᠊ᠶ᠊ Mongol y1 middle.jpg

y
1836


[注 2]

ᡵ᠊ Mongol r1 head.jpg

᠊ᡵ᠊ Mongol r1 middle.jpg

᠊ᡵ Manchu r tail.svg
r
1875
本族语没有以r打头的词

[注 2]

ᡶ᠊ Manchu f head.svg

᠊ᡶ᠊ Manchu f middle.svg

f
1876
用于a、e前

ᡶ‍᠋ Mongol w head.jpg

᠊‍ᡶ‍᠋ Mongol w middle.jpg
用于i、o、u、ū/v前

[注 2]

ᠸ᠊ Mongol w head.jpg

᠊ᠸ᠊ Mongol w middle.jpg

w
1838
只出现在a、e前

[注 2]

ᠺ᠊ Manchu k' head.svg

᠊ᠺ᠊ Manchu k' middle.svg

kʽ/kʻ/kk/k῾
183A
借词字母(汉语拼音k音),只出现在a、o前

[注 2]

ᡬ᠊ Manchu g' head.svg

᠊ᡬ᠊ Manchu g' middle.svg

gʽ/gʻ/gg/ǵ
186C
借词字母(汉语拼音g音),只出现在a、o前

[注 2]

ᡭ᠊ Manchu h' head.svg

᠊ᡭ᠊ Manchu h' middle.svg

hʽ/hʻ/hh/h́
186D
借词字母(汉语拼音h音),只出现在a、o前

[注 2]

ᡮ᠊ Manchu ts head.svg

᠊ᡮ᠊ Manchu ts middle.svg

tsʽ[注 3]/c/c/ts῾
186E
借词字母(汉语拼音c音)

[注 2]

ᡯ᠊ Manchu dz head.svg

᠊ᡯ᠊ Manchu dz middle.svg

dz/z/z/dz
186F
借词字母(汉语拼音z音),在词中形的i前用第二行

[注 2]

ᡰ᠊

᠊ᡰ᠊

ž/rʻ/rr/ž
1870
借词字母(汉语拼音r音)

[注 2]

ᡱ᠊

᠊ᡱ᠊

cʽ/q (qʻʻ)/ch/c῾
1871
借词字母,用于音节c'y/qyʻ (qʻʻi)(汉语拼音chi)

[注 2]

ᡷ᠊

᠊ᡷ᠊

j/j (jʻʻ)/zh/j̊/j'
1877
借词字母,用于音节jy/jyʻ (jʻʻi)(汉语拼音zhi)



  1. ^ 穆麟德/《新满汉大词典》把借词音节ᡱᡳ c'y/chy和ᡷᡳ jy/zhy中的᠊ᡳ i写作y。《新满汉大词典》/《五體清文鑑譯解》把ᡯᡳ写作zy/dzy。


  2. ^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 元音字母y和辅音字母没有独立形式,这里给出的是Unicode字符。


  3. ^ 3.03.1 穆麟德转写把ts'和元音y相拼写作ts


  4. ^ 4.04.1 这条规则有一些特例:音节tek用第一种词尾;音节kuk、guk、huk用第二种词尾。此外还有一些不规则的情况。


  5. ^ 5.05.1 在个别词(bukūn/bukʻvn、kūke/kʻvhe、nehū/nehʻv等)中和ū相拼。


满文多数音节结构是(辅)元(元/辅),在元音后出现比较多的字母有i, r, n, ng, k, s, t, b, o, l, m十一个。



转写梵文藏文字母


为了转写梵语和藏文字母,参照蒙古阿礼嘎礼字母,创造了以下字母。使用范围有限。《同文韻統》有转写方案的介绍。《五體清文鑑》所收藏文都配有满文转写。
































































































































































































































































































































字母

Unicode​编码
转写

天城文

國際梵語轉寫

藏文字母

EWTS
说明
独立
词首
词中
词尾
太清
五體清文鑑譯解



ᢇ᠊


1887
ʼ




'a/'
独立形表示音节'a,词首形表示辅音'




᠊ᢇ
a
(आ)
(ā)
(ཨཱ)
(A)
加长元音a


ᠷ᠊

᠊ᠷ᠊

1837
r^

(ऋ)
(ṛ)
(རྀ)
(r-i)
与i连用;和蒙古文r编码相同,比满文r分叉小




1880
~

(अँ)

(ཨྃ)
~M


ᢀ᠋


~^

(अं)
(ཨཾ)
M





1881
$

(अः)

(ཨཿ)
H



ᢚ᠊

᠊ᢚ᠊

189A
gʻʻ
g῾

gh
གྷ
g+h
在e前附点的位置提高(词首形从右下提升到右侧,词中形从第二字牙提升到第一字牙)

ᢛ᠊

᠊ᢛ᠊

189B
ng




ng
不用于元音后

ᢜ᠊

᠊ᢜ᠊

189C

ʣ̣

c

ts


ᢝ᠊

᠊ᢝ᠊

189D
zʻʻ


jh
ཛྷ
dz+h


ᢞ᠊

᠊ᢞ᠊

᠊ᢞ[二 1]
189E
jʻʻʻ
ǰ̊



T


ᢟ᠊

᠊ᢟ᠊

189F
jʻʻʻʻ


ḍh
ཌྷ
D+h


ᢏ᠊

᠊ᢏ᠊

188F
nʻʻ




N


ᢠ᠊

᠊ᢠ᠊

᠊ᢠ[二 2]
18A0



t

t
在a、i、o前
??
??
在e、u前

ᢡ᠊

᠊ᢡ᠊

18A1
dʻʻ
d῾

dh
དྷ
d+h
在a、i、o前
??
??
在e、u前

ᢒ᠊

᠊ᢒ᠊

1892



p

p


ᢨ᠊

᠊ᢨ᠊

18A8
bʻʻ
b῾

bh
བྷ
b+h


ᢢ᠊

᠊ᢢ᠊

18A2
sʻʻ
š̤



Sh


ᢣ᠊

᠊ᢣ᠊

18A3

ǰ



c


ᢤ᠊

᠊ᢤ᠊

18A4

ṣ̌



zh
也作ᡰ᠊

ᢥ᠊

᠊ᢥ᠊

18A5





z


ᢪ᠊

᠊ᢪ᠊

18AA
lʻʻ



ལྷ
lh
也作ᠯᡥ᠊ lh



  1. ^ 見《大藏全咒》第一套第七卷第52頁、55頁、63頁、93頁,第八卷第35頁,第九卷第10頁、14頁、20頁、45頁;第八套第一卷第9頁、12頁、34頁、35頁、57頁、71頁。


  2. ^ 見《大藏全咒》第一套第一卷第47頁。



十二字头


十二字头是满文的音节表,每个字头对应一个韵尾。

































序号
十一 十二
韵尾
i r n ng k s t b o l m

第一字头有131个音节,顺序如下:
















a e i o u ū/v ᠨᠠ na ᠨᡝ ne ᠨᡳ ni ᠨᠣ no ᠨᡠ nu ᠨᡡ nū/nv

ᡴᠠ ka ᡤᠠ ga ᡥᠠ ha ᡴᠣ ko ᡤᠣ go ᡥᠣ ho ᡴᡡ kū/kv ᡤᡡ gū/gv ᡥᡡ hū/hv

ᠪᠠ ba ᠪᡝ be ᠪᡳ bi ᠪᠣ bo ᠪᡠ bu ᠪᡡ bū/bv ᡦᠠ pa ᡦᡝ pe ᡦᡳ pi ᡦᠣ po ᡦᡠ pu ᡦᡡ pū/pv

ᠰᠠ sa ᠰᡝ se ᠰᡳ si ᠰᠣ so ᠰᡠ su ᠰᡡ sū/sv ᡧᠠ ša/xa ᡧᡝ še/xe ᡧ ši/xi ᡧᠣ šo/xo ᡧᡠ šu/xu ᡧᡡ šū/xv

ᡨᠠ ta ᡩᠠ da ᡨᡝ te ᡩᡝ de ᡨᡳ ti ᡩᡳ di ᡨᠣ to ᡩᠣ do ᡨᡠ tu ᡩᡠ du

ᠯᠠ la ᠯᡝ le ᠯᡳ li ᠯᠣ lo ᠯᡠ lu ᠯᡡ lū/lv ᠮᠠ ma ᠮᡝ me ᠮᡳ mi ᠮᠣ mo ᠮᡠ mu ᠮᡡ mū/mv

ᠴᠠ ca/qa ᠴᡝ ce/qe ᠴᡳ ci/qi ᠴᠣ co/qo ᠴᡠ cu/qu ᠴᡡ cū/qv ᠵᠠ ja ᠵᡝ je ᠵᡳ ji ᠵᠣ jo ᠵᡠ ju ᠵᡡ jū/jv

ᠶᠠ ya ᠶᡝ ye ᠶᠣ yo ᠶᡠ yu ᠶᡡ yū/yv ᡴᡝ ke ᡤᡝ ge ᡥᡝ he ᡴᡳ ki ᡤᡳ gi ᡥᡳ hi ᡴᡠ ku ᡤᡠ gu ᡥᡠ hu

ᠺᠠ k῾a/kʼa ᡬᠠ g῾a/gʼa ᡭᠠ h῾a/hʼa ᠺᠣ k῾o/kʼo ᡬᠣ g῾o/gʼo ᡭᠣ h῾o/hʼo ᡵᠠ ra ᡵᡝ re ᡵᡳ ri ᡵᠣ ro ᡵᡠ ru ᡵᡡ rū/rv

ᡶᠠ fa ᡶᡝ fe ᡶᡳ fi ᡶᠣ fo ᡶᡠ fu ᡶᡡ fū/fv ᠸᠠ wa ᠸᡝ we

ᡮᠠ ts῾a/ca ᡮᡝ ts῾e/ce ᡮᡟ ts/cyʼ ᡮᠣ ts῾o/co ᡮᡠ ts῾u/cu ᡯᠠ dza/za ᡯᡝ dze/ze ᡯᡳ dzi/zi ᡯᠣ dzo/zo ᡯᡠ dzu/zu

ᡰᠠ ža/rʼa ᡰᡝ že/rʼe ᡰᡳ ži/rʼi ᡰᠣ žo/rʼo ᡰᡠ žu/rʼu ᠰᡟ sy/syʼ ᡱᡳ c῾y/qyʼ ᡷᡳ jy/jyʼ

第一字头外加音节:ᡨᡡ tū/tv, ᡴ᠋ᡡ k῾ū/kʼv, ᡥ᠋ᡡ h῾ū/hʼv。



电脑显示


微软Windows Vista及更新的Windows系统已经能够正确显示满文(蒙古字母)。而对于Windows XP/2003系统,若想正确显示满文,必须更新系统的Uniscribe的核心文件usp10.dll。


Linux和Mac OS X系统只要安装字体亦可正确显示满文。


现在非Unicode的满文字体(蒙文字体)仍然占据着部分市场。


相关国家标准:






































































标准号
标准名称
部分
GB 25903.1-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与合体字 16点阵字型
第1部分:正白体
GB 25903.2-2010
第2部分:正黑体
GB 25904.1-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与合体字 24点阵字型
第1部分:大黑体
GB 25904.2-2010
第2部分:行书体
GB 25904.3-2010
第3部分:奏折体
GB 25905.1-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与合体字 32点阵字型
第1部分:正白体
GB 25905.2-2010
第2部分:正黑体
GB 25906.1-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锡伯文、满文名义字符、显现字符与合体字 48点阵字型
第1部分:正白体
GB 25906.2-2010
第2部分:正黑体
GB 25906.3-2010
第3部分:大黑体
GB 25906.4-2010
第4部分:行书体
GB 25906.5-2010
第5部分:奏折体
GB/T 26226-2010
信息技术 蒙古文变形显现字符集和控制字符使用规则

GB/T 28038-2011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蒙古文 通用键盘字母数字区布局



相關條目



























  • 满洲语

  • 满洲族

  • 清朝


  • 三家子村(「满语活化石」)

  • 爱新觉罗·瀛生

  • 索伦珠满语文培训中心

  • 廣祿 (孔古爾氏)

  • 锡伯语



参考文献




  1. ^ 莊吉發 雍正朝滿漢合璧奏摺校注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十月初版



外部链接



  • 太清网——Unicode满文/锡伯文/达斡尔文字体和输入法

  • 太清满文在线输入法

  • 满族在线——专业的满语学习网站


  • YouTube上的滿族命脈保存大戰

  • 马腾:〈“十二字头”与清代满文语学〉。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connect to host localhost port 22: Connection refused

Getting a Wifi WPA2 wifi 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