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

Multi tool use

关于现中国甘肃省武威市下辖的市辖区,参见:凉州区,关于古代行政区,参见:涼州 (前趙)、凉州卫、凉州府,以及古城:凉州城。
涼州,是中國古代的地名之一,為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其轄域在今甘肅省及寧夏全境、青海東北部、新疆東南部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
目录
1 歷代沿革
1.1 漢代
1.2 魏晉南北朝
1.3 隋朝以後
2 歷代刺史
3 参考文献
4 参见
歷代沿革
漢代
中國歷史上的新疆 |
|
新疆歷史
乌孙 月氏 大宛等 匈奴 僮仆都尉 西域都護府 西域三十六国 魏晋 涼州 鄯善 楼兰 车师 柔然汗国 前凉 高昌北凉 高昌 伊吾 疏勒 突厥汗国 焉耆 于阗 龟兹 麴氏高昌 安西大都护府 西突厥 突騎施 葛逻禄 北庭 畏兀儿 龟兹回鹘 高昌回鶻 黑汗 样磨 九姓乌护 仲云国 西辽 察合台汗國 窩闊台汗國 大元帝国 哈密卫 东察合台汗国 葉爾羌汗國 瓦剌 准噶尔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清朝新疆省 中华民国新疆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参见:涼州刺史部
戰國時期,由於秦國中央集權的加強,勢力迅速擴展,秦國隨即出兵滅義渠,將義渠逐出黃河以南地區,在其地設置了隴西、北地、上郡三郡,並在邊境開始修建長城。
秦始皇一統天下時,河西尚屬化外之地,自秦至漢初,河西先後雜居著月氏、烏孫與日後的匈奴等遊牧民族。到漢武帝時,河西尚為北方匈奴所領,也阻隔了中國與西域兩大文明區之間的接觸機會。為此,漢武帝尚曾派遣張騫偷渡河西,以聯合西域各國制衡匈奴,然而張騫西行探險卻為匈奴發覺並將之囚禁長達十餘年。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備妥軍力,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歷經數次戰役後,擊敗匈奴,開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稱「十三部刺史」。在今甘肅省置涼州刺史部,涼州之名自此始。意為「地處西方,常寒涼也」,下轄隴西、天水、安定、北地、酒泉、張掖、敦煌、武威、金城、西海10郡,治在隴縣(今陝西省隴縣),轄域約為今甘肅、寧夏、青海三省區湟水流域,陝西省定邊、吳旗、鳳縣、略陽等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等地。
漢朝實行大量移民實邊政策,將大量的漢人移居此處,充分利用當地的肥沃綠洲,河西農業生產快速發展。歷史上有名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也就是所謂的「河西四郡」,也在此時建立起來。經過漢朝不斷開墾,到漢平帝時,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河西四郡人口總計,戶數已達7萬1270戶,人口也達28萬餘。東漢時代,河西的敦煌更是漢朝控制西域的前哨,為當時中西交通孔道的咽喉。
更始元年(23年),涼州為隗囂所據。更始二年,更始帝召隗囂入朝後,金城郡及河西四郡轉入張掖屬國都尉竇融之手。漢光武帝建武五年(27年),竇融降漢。東漢世,增置武都、永陽、南安、安定屬國、張掖屬國(以上3郡後廢)、張掖居延屬國(即西海郡)。漢獻帝建安初年,分涼州河西的酒泉、張掖、敦煌、武威、張掖居延屬國5郡置雍州刺史。建安十八年(213年)省涼州入雍州。
魏晉南北朝
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分雍州河西地區的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8郡復置涼州,一直到西晉,姑臧均為涼州治所,轄域僅及今甘肅省黃河以西地區。東晉時期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及唐初的大涼,都曾建都與此。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以來,中原紛亂,群雄割據,百姓流離。東晉十六國時代,中原戰事更加頻繁,干戈不息,劉聰、石勒等五胡政權相繼在中原征戰,“于时天下丧乱,秦雍之民死者十八九,唯凉州独全”,此時的涼州便成為政治上相對穩定的區域。张轨效法窦融,统治河西,政治稳定,成了西晋安定的后方,史稱前凉。时有民谣:“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中原士人便認為當時涼州刺史張軌治下的涼州,是天下亂世中的「避難之國」,所以由中原來涼州避難的人民之多,號稱「日月相繼」。張軌更在此時順勢大興教育,建立學校。在張氏政權數代經營下,涼州總共享受了長達約六十年的和平。由於政治的穩定,加上河西在地緣上也為中西交通樞紐,外地胡商也樂於來往河西進行貿易,這些有利的內外發展條件,自然促使涼州經濟更加繁榮,文教更興。张重华執政時期前凉版图達到頂峰。张重华死,其子张天锡(張軌曾孫)继位時年僅十歲,大权旁落,朝政日趋衰落。張天錫在位時期自居為文人雅士,四方文人向他拜師求學的頗多,張天錫同時也鼓勵佛教宣揚,涼州亦是高僧輩出,成為佛教興盛處之一。文士如宋纖、郭荷等都是當時名聲極著的學術家。
前秦苻坚滅前涼,以中书令梁熙為凉州刺史。公元385年,吕光至姑臧,杀梁熙,自领凉州刺史,呂光後來得知苻坚已被后秦姚苌所杀,遂于公元386年自立为王,史称后凉。吕光是武人出身,對於治國沒有經緯,在位期间,四处征战,穷兵黩武,大将杜进竟为其所杀。隆安元年(397)正月,秃发乌孤建立南凉,立即與吕光在街亭(今甘肃永登县西)展开激战,后凉以慘败收場。隆安元年(397年),吕光之弟吕延进攻西秦,兵败被杀。吕光以败军之罪杀沮渠罗仇、沮渠麹粥二人,其侄子沮渠蒙逊为报仇,起兵反抗後涼。后凉時期的河西政權动荡不安,“三寇窥窬,迭伺国隙”[1],吕光死后,“诸子兢寻干戈”,后秦、南凉、北凉等政權交相攻逼,国势日衰。神鼎三年(403年)北凉、南凉围后凉都城姑臧,吕邈兵敗被杀,吕隆不得已降于后秦。後來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民族不断起兵割据於此,有“一成、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等国,史称“十六国”。其中的“五涼政權”即為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西凉。岑参有《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左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
北魏時因地理因素,改涼州為敦煌鎮。太和十四年(490年)復置涼州。西魏時分涼州西部置西涼州。北周時因處於西域的軍事要地中,設置涼州總管府於此。北周時管有武威郡、番和郡、廣武郡、泉城郡共4郡。
隋朝以後
隋文帝廢郡改置涼州,隋煬帝時改稱武威郡。轄域僅有今甘肅省永昌以東、天祝以西地區。唐代天寶元年(742年)改武威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涼州。北宋天聖六年(1028年)改為西涼府。
元代時設永昌路。明清稱涼州府。民國初,置河西道(後改稱甘涼道)。
歷代刺史
東漢
耿鄙,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北宮伯玉與先零羌起兵反漢時任涼州刺史。
种劭,董卓既擅權,而惡種劭彊力,遂左轉議郎,出為益、涼二州刺史。(《後漢書·張王种陳列傳》)
韋端,馬騰、韓遂互鬥。建安初年,曹操使司隸校尉鍾繇、涼州牧韋端和解。
韋康,韋端從涼州牧徵為太僕,韋康代為涼州刺史,當時人榮之。
三國
- 曹魏
鄒岐,黃初元年(220年)以安定太守遷涼州刺史。(《魏志·張既傳》)
張既,黃初元年(220年)七月繼鄒岐後任,四年(223年)卒。(《魏志·張既傳》)
溫恢,黃初四年(223年)繼張既後任,死於道中。(《魏志·溫恢傳》)
孟建,黃初四年(223年)繼溫恢後任。(《魏志·溫恢傳》)
徐邈,約太和元年(227年)至二年(228年)間繼孟建後任,在任10餘年。正始元年(240年)遷大司農。(《魏志·徐邈傳》)
王渾,約正始年間。(《魏志·崔林傳》、《晉書·王戎傳》)
李憙,約甘露年間(256年-260年)。《晉書·李憙傳》
- 蜀漢
馬超,章武元年(221年)至二年(222年),卒於任內。(《蜀志·馬超傳》)
魏延,建興五年(227年)至十二年(234年),卒於任內。(《蜀志·魏延傳》)
姜維,延熙六年(243年)領。(《蜀志·姜維傳》)
西晉
牽弘,泰始六年(270年)任,七年(271年)死於邊事。(《魏志·牽招傳》、《晉書·陳騫傳》,《資治通鑑》卷78、卷79)
胡喜(《魏志·鍾會傳》注引《晉諸公贊》)
蘇愉,泰始年間見在任,為禿髪樹機能所敗。(《晉書·禿髮烏孤載記》)
張軌,永寧元年(301年)至建興二年(314年)在任,死於任內。(《晉書·張軌傳》)
張寔,建興二年(314年)任,終西晉世。(《晉書·張軌傳》)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嚴耕望:《兩漢太守刺史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 信弦:〈一個歷史上的分合勢力-魏晉十六國時期的河西與中原〉,《古代史事》
参见
- 涼州區
- 敦煌
- 玉門關
- 西域
- 絲路
- 河西走廊
- 祁連山脈
隋朝行政區劃
|
|
606年(大業二年)以前(州制)
|
|
雍州地區 |
雍州 | 同州 | 岐州 | 涇州 | 寧州 | 敷州 | 綏州 | 延州 | 慶州 | 原州 | 夏州 | 鹽州 | 靈州 | 勝州 | 豐州 | 秦州 | 渭州 | 蘭州 | 河州 | 廓州 | 鄯州 | 涼州 | 甘州 | 瓜州
|
|
梁州地區 |
梁州 | 金州 | 遷州 | 巴州 | 通州 | 渠州 | 成州 | 洮州 | 宕州 | 武州 | 扶州 | 鳳州 | 興州 | 利州 | 龍州 | 會州 | 始州 | 綿州 | 梓州 | 隆州 | 遂州 | 合州 | 渝州 | 信州 | 益州 | 雅州 | 眉州 | 陵州 | 資州 | 瀘州 | 戎州 | 西寧州 | 牂州 | 黔州
|
|
豫州地區 |
豫州 | 鄭州 | 宋州 | 亳州 | 曹州 | 汝州 | 許州 | 蔡州 | 陳州 | 潁州 | 商州 | 虢州 | 淅州 | 鄧州 | 淯州 | 顯州
|
|
兗州地區 |
兗州 | 鄆州 | 濟州 | 魏州 | 滄州 | 德州
|
|
冀州地區 |
冀州 | 貝州 | 相州 | 衛州 | 懷州 | 澤州 | 潞州 | 蒲州 | 絳州 | 晉州 | 汾州 | 南汾州 | 隰州 | 介州 | 石州 | 肆州 | 朔州 | 雲州 | 并州 | 邢州 | 洺州 | 趙州 | 恒州 | 定州 | 瀛州 | 幽州 | 易州 | 玄州 | 平州 | 营州
|
|
青州地區 |
青州 | 齊州 | 萊州 | 膠州
|
|
徐州地區 |
徐州 | 魯州 | 沂州 | 海州 | 泗州
|
|
揚州地區 |
苏州 | 西楚州 | 揚州 | 光州 | 蕲州 | 廬州 | 熙州 | 和州 | 南豫州 | 常州 | 東揚州 | 杭州 | 歙州 | 婺州 | 處州 | 閩州 | 睦州 | 饒州 | 撫州 | 吉州 | 虔州 | 袁州 | 洪州 | 廣州 | 循州 | 潮州 | 高州 | 端州 | 瀧州 | 成州 | 桂州 | 藤州 | 南定州 | 越州 | 崖州 | 安州 | 交州 | 愛州 | 德州 | 蕩州 | 農州 | 衝州 | 宜州
|
|
荊州地區 |
荊州 | 硤州 | 郢州 | 復州 | 辰州 | 武州 | 亭州 | 襄州 | 昌州 | 隋州 | 安州 | 衡州 | 申州 | 江州 | 澧州 | 巴州 | 湘州 | 郴州 | 永州 | 連州
|
|
|
|
607年(大業三年)以後(郡制)
|
|
雍州地區 |
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安定郡 | 北地郡 | 上郡 | 雕陰郡 | 延安郡 | 弘化郡 | 平涼郡 | 朔方郡 | 鹽川郡 | 靈武郡 | 榆林郡 | 五原郡 | 天水郡 | 隴西郡 | 金城郡 | 枹罕郡 | 澆河郡 | 西平郡 | 武威郡 | 張掖郡 | 敦煌郡 | 鄯善郡 | 且末郡 | 河源郡 | 伊吾郡
|
|
梁州地區 |
漢川郡 | 西城郡 | 房陵郡 | 清化郡 | 通川郡 | 宕渠郡 | 漢陽郡 | 臨洮郡 | 宕昌郡 | 武都郡 | 同昌郡 | 河池郡 | 順政郡 | 義城郡 | 平武郡 | 汶山郡 | 普安郡 | 金山郡 | 新城郡 | 巴西郡 | 遂寧郡 | 涪陵郡 | 巴郡 | 巴東郡 | 蜀郡 | 臨邛郡 | 眉山郡 | 隆山郡 | 資陽郡 | 瀘川郡 | 犍為郡 | 越巂郡 | 牂柯郡 | 黔安郡 | 明阳郡
|
|
豫州地區 |
河南郡 | 荥阳郡 | 梁郡 | 譙郡 | 濟陰郡 | 襄城郡 | 潁川郡 | 汝南郡 | 淮陽郡 | 汝陰郡 | 上洛郡 | 弘農郡 | 淅陽郡 | 南陽郡 | 淯陽郡 | 淮安郡
|
|
兗州地區 |
東郡 | 東平郡 | 濟北郡 | 武陽郡 | 渤海郡 | 平原郡
|
|
冀州地區 |
信都郡 | 清河郡 | 魏郡 | 汲郡 | 河內郡 | 長平郡 | 上黨郡 | 河東郡 | 絳郡 | 臨汾郡 | 龍泉郡 | 文城郡 | 西河郡 | 離石郡 | 雁門郡 | 馬邑郡 | 定襄郡 | 樓煩郡 | 太原郡 | 襄國郡 | 武安郡 | 趙郡 | 恒山郡 | 博陵郡 | 河間郡 | 涿郡 | 上谷郡 | 漁陽郡 | 北平郡 | 安樂郡 | 柳城郡 | 遼西郡 | 襄平郡 | 遼東郡
|
|
青州地區 |
北海郡 | 齊郡 | 東萊郡 | 高密郡
|
|
徐州地區 |
彭城郡 | 魯郡 | 琅邪郡 | 東海郡 | 下邳郡
|
|
揚州地區 |
江都郡 | 鍾離郡 | 淮南郡 | 弋陽郡 | 蕲春郡 | 廬江郡 | 同安郡 | 歷陽郡 | 丹楊郡 | 宣城郡 | 毗陵郡 | 吴郡 | 會稽郡 | 餘杭郡 | 新安郡 | 東陽郡 | 永嘉郡 | 建安郡 | 遂安郡 | 鄱陽郡 | 臨川郡 | 廬陵郡 | 南康郡 | 宜春郡 | 豫章郡 | 南海郡 | 龍川郡 | 義安郡 | 高涼郡 | 信安郡 | 永熙郡 | 蒼梧郡 | 始安郡 | 永平郡 | 鬱林郡 | 合浦郡 | 珠崖郡 | 儋耳郡 | 寧越郡 | 交趾郡 | 九真郡 | 日南郡 | 比景郡 | 海陰郡 | 林邑郡
|
|
荊州地區 |
南郡 | 夷陵郡 | 竟陵郡 | 沔陽郡 | 沅陵郡 | 武陵郡 | 清江郡 | 襄陽郡 | 舂陵郡 | 漢東郡 | 安陸郡 | 永安郡 | 義陽郡 | 九江郡 | 澧陽郡 | 巴陵郡 | 長沙郡 | 衡山郡 | 桂陽郡 | 零陵郡 | 熙平郡
|
|
|
|
唐朝行政區劃(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
|
都城:京兆府长安
|
|
京畿道 关内道
|
京兆府 | 華州 | 同州 | 坊州 | 丹州 | 岐州 | 邠州 | 涇州 | 隴州 | 寧州 | 原州 | 慶州 | 鄜州 | 延州 | 綏州 | 銀州 | 夏州 | 靈州 | 鹽州 | 豐州 | 會州 | 宥州 | 勝州 | 安北大都護府
|
|
都畿道 河南道
|
河南府 | 鄭州 | 陝州 | 汝州 | 懷州 | 許州 | 汴州 | 豫州 | 陳州 | 亳州 | 潁州 | 宋州 | 曹州 | 濮州 | 鄆州 | 泗州 | 海州 | 兗州 | 徐州 | 沂州 | 密州 | 齊州 | 青州 | 淄州 | 萊州 | 登州 | 濟州 | 滑州
|
|
河东道 |
蒲州 | 虢州 | 絳州 | 晉州 | 汾州 | 慈州 | 潞州 | 澤州 | 沁州 | 儀州 | 太原府 | 代州 | 蔚州 | 忻州 | 嵐州 | 石州 | 朔州 | 雲州 | 隰州 | 单于都护府
|
|
河北道 |
衛州 | 相州 | 魏州 | 洺州 | 邢州 | 貝州 | 博州 | 德州 | 棣州 | 滄州 | 冀州 | 趙州 | 深州 | 恒州 | 定州 | 瀛州 | 莫州 | 易州 | 幽州 | 燕州 | 順州 | 歸順州 | 薊州 | 檀州 | 媯州 | 平州 | 營州 | 安东都护府
|
|
山南西道 |
梁州 | 鳳州 | 興州 | 利州 | 通州 | 洋州 | 合州 | 集州 | 巴州 | 蓬州 | 壁州 | 開州 | 渠州 | 渝州 | 閬州 | 涪州 | 果州
|
|
山南东道 |
鄧州 | 商州 | 金州 | 唐州 | 均州 | 房州 | 襄州 | 隋州 | 郢州 | 復州 | 荊州 | 硤州 | 歸州 | 夔州 | 萬州 | 忠州
|
|
淮南道 |
揚州 | 楚州 | 滁州 | 和州 | 濠州 | 壽州 | 光州 | 蘄州 | 申州 | 黃州 | 安州 | 舒州 | 廬州 | 沔州
|
|
江南东道 |
蘇州 | 常州 | 潤州 | 湖州 | 杭州 | 越州 | 明州 | 台州 | 婺州 | 衢州 | 睦州 | 歙州 | 括州 | 溫州 | 福州 | 建州 | 泉州 | 漳州 | 汀州
|
|
江南西道 |
洪州 | 江州 | 宣州 | 饒州 | 鄂州 | 撫州 | 袁州 | 吉州 | 虔州 | 岳州 | 澧州 | 潭州 | 衡州 | 永州 | 道州 | 郴州 | 連州 | 邵州 | 朗州
|
|
陇右道 |
秦州 | 成州 | 武州 | 渭州 | 岷州 | 宕州 | 曡州 | 洮州 | 蘭州 | 河州 | 鄯州 | 廓州
|
|
河西道 |
涼州 | 甘州 | 肅州 | 瓜州 | 沙州 | 伊州 | 西州 | 庭州 | 安西(大)都護府 | 北庭(大)都護府
|
|
剑南道 |
扶州 | 文州 | 松州 | 龍州 | 劍州 | 綿州 | 茂州 | 翼州 | 悉州 | 當州 | 靜州 | 柘州 | 恭州 | 奉州 | 維州 | 彭州 | 漢州 | 益州 | 蜀州 | 簡州 | 梓州 | 遂州 | 普州 | 資州 | 榮州 | 陵州 | 眉州 | 邛州 | 雅州 | 黎州 | 嘉州 | 戎州 | 瀘州 | 巂州 | 南寧州 | 姚州
|
|
黔中道 |
黔州 | 施州 | 思州 | 溪州 | 辰州 | 錦州 | 巫州 | 業州 | 充州 | 費州 | 夷州 | 珍州 | 溱州 | 南州 | 播州 | 應州 | 矩州
|
|
岭南道 |
廣州 | 潮州 | 循州 | 韶州 | 端州 | 岡州 | 新州 | 恩州 | 春州 | 勤州 | 瀧州 | 康州 | 封州 | 高州 | 窦州 | 辩州 | 潘州 | 羅州 | 雷州 | 崖州 | 儋州 | 萬安州 | 振州 | 白州 | 山州 | 廉州 | 欽州 | 陸州 | 桂州 | 蒙州 | 昭州 | 富州 | 梧州 | 賀州 | 藤州 | 義州 | 容州 | 禺州 | 牢州 | 黨州 | 平琴州 | 鬰林州 | 貴州 | 綉州 | 龔州 | 潯州 | 象州 | 柳州 | 融州 | 環州 | 宜州 | 芝州 | 澄州 | 嚴州 | 賓州 | 橫州 | 淳州 | 邕州 | 田州 | 籠州 | 瀼州 | 湯州 | 武峨州 | 武安州 | 長州 | 峰州 | 福祿州 | 交州 | 愛州 | 驩州 | 安南都护府
|
|
注:加粗为道治所 另见: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藩镇节度使
|
|
SR,86VQUj,UThtemg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GameSpot 戰地風雲:惡名昭彰2在Gamespot的評論 网站类型 新聞 持有者 CBS 创始人 Pete Deemer Vince Broady Jon Epstein 网站 http://www.gamespot.com/ 注册 Optional (free and paid) 推出时间 1996年5月1日 [1] GameSpot (中国大陆:游戏基地),於1996年5月由Pete Deemer和Vince Broady創立,是一個提供新聞、評論、預告片、下載及其他的相關資訊的電子遊戲網站。GameSpot被一間後來被CNET收購的企業ZDNet所收購。根據Alexa,GameSpot.com是200個網路擁擠最嚴重的網站之一。 除了由GameSpot員工創作的內容,網站還允許用戶寫評論、網誌、之後在網路論壇分享。一些在CNET旗下的GameFAQs分享。 2004年, GameSpot被Spike TV的觀眾選上「電子遊戲賞節目」贏得「最傑出遊戲網站。 [2] 其他的遊戲網站還有IGN、1UP.com、GameSpy是它最大的競爭對手。2008年,根據Compete.com的統計,「gamespot.com」吸引了最少6000萬人的點擊率。 [3] GameSpot的主頁鏈結了到最近新聞、評論、預告、和一些有關遊戲機的入口:Wii、任天堂DS、電腦遊戲、Xbox 360、PSP、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3。它還有一列「最受歡迎遊戲名單」,還有給用戶快速獲得遊戲資訊的搜尋器。GameSpot 還包括一些小範圍的遊戲機:任天堂64、GameCube、Game Boy Color、Game Boy Advance、Xbox、PlayStation、SEGA Saturn、Dreamcast、Neo Geo Pocket Color、N-Gage、手機遊戲。 目录 1 歷史 1.1 國際歷史 1.2 著名的員工 2 評論和分...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日野市 日野市 日文轉寫 • 日文 日野市 • 平假名 ひのし • 罗马字 Hino-shi 金剛寺(關東三十六不動尊靈場第9號)的不動堂 市旗 徽章 日野市在東京都的位置 日野市 日野市在日本的位置 坐标: 35°40′17″N 139°23′42″E / 35.6714°N 139.395°E / 35.6714; 139.395 国家 日本 地方 關東地方 都道府縣 東京都 接鄰行政區 府中市、國立市、立川市、昭島市、八王子市、多摩市 政府 • 市長 大坪冬彦 面积 • 总计 27.53 平方公里(10.63 平方英里) 人口 (2014年12月1日) • 總計 183,323 • 密度 6,660/平方公里(17,200/平方英里) 象徵 • 市樹 樫 • 市花 菊花 • 市鳥 普通翠鳥 时区 日本標準時間 (UTC+9) 地方公共團體編號 13212-8 邮政编码 〒 191-8686 市役所地址 日野市神明一丁目12番1號 電話號碼 +81-42-585-1111 法人編號 1000020132128 網站 http://www.city.hino.lg.jp/ 人口:日野市官方網頁 日野市 (日语: 日野市 / ひのし Hino shi * / ? )為一位于東京都(不含島嶼部分)中央地帶的城市。從東京站乘坐中央線特別快速列車45分鐘即可到該市。面積27.53km²。1963年(昭和38年)11月3日,該市開始實行市制,為全日本第559個市。汽車企業日野自動車的總部位於這裡。 往東京都特別區部的通勤率為20.9%,往八王子市的通勤率為12.0%(平成22年國勢調査)。 目录 1 概要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图-95 Ту–95 北约代号:熊(Bear) 一架在安格斯空军基地的图-95MS 概觀 類型 战略轰炸机 代號 北约代号: Bear (熊) 乘員 7名 駕駛員2名,機尾炮手1名,其他人員4名 首飛 1952年11月12日 服役 1956年 設計 圖波列夫設計局 產量 超过500架 現況 现役 主要用戶 蘇聯 俄羅斯 衍生機型 图-114、图-119、Tu-95 技术数据 長度 49.50米(162呎5吋) 翼展 51.10米(167呎8吋) 高度 12.12米(39呎9吋) 翼面積 310平方米(3,330平方呎) 空重 90,000公斤(198,000磅) 最大起飛重量 188,000公斤(414,500磅) 發動機 4具库兹涅佐夫NK-12MV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功率 4×11,000千瓦(14,800馬力)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 925公里/時(500節,575哩/時) 爬升率 10米/秒(2,000呎/分) 最大升限 12,000米(39,000呎) 最大航程 15,000公里(8,100海浬,9,400哩) 翼負荷 606公斤/平方米(124磅/平方呎) 推重比 235 W/公斤(0.143馬力/磅) 武器装备 機炮 1具/2具AM-23型23公釐雷達控制機砲(機尾) 飛彈 空对地导弹: Kh-20、Kh-22 Kh-26、Kh-55 炸彈 60枚FAB-250炸彈,或 30枚FAB-500炸彈。 其他 载弹量(包括飞弹):最多15,000公斤(33,000磅) Tu-95熊式MR型機 图-95 (俄语: Ту–95 , 英语: Tu-95 ),北約代號: Bear ( 熊 ),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所研製,是全世界唯一服役的大型四渦輪螺旋槳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