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南斯拉夫內戰的一部分
Kosovo War header.jpg

















日期 1996年—1999年6月10日
地点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结果
北約和科索沃解放軍勝利;科索沃於2008年成功脱離塞爾維亞獨立; 塞黑軍隊撤出科索沃;聯合國/北約維和部隊進駐科索沃至2008年
领土变更
巴爾幹半島
参战方

1996年–1999年
UCK KLA.svg 科索沃解放軍




1999年
 北約
 比利時
 加拿大
 捷克
 丹麥
 法国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義大利
 荷蘭
 卢森堡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西班牙
 斯洛伐克
 土耳其
 英國
 美國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指挥官和领导者

Flag of NATO.svg 韦斯利·克拉克
(欧洲盟军总司令)
Flag of NATO.svg 哈维尔·索拉纳
(北约秘书长)
Uck kla logo.gif 哈辛·塔奇
(科索沃解放军政治代表)
Uck kla logo.gif苏雷曼·谢里姆英语Sylejman Selimi
(科索沃解放军参谋长1999年5月以前)
Uck kla logo.gif阿吉米·塞库英语Agim Çeku
(科索沃解放军参谋长1999年5月以后)

南斯拉夫 米洛舍维奇
(南联盟军最高总指挥)
南斯拉夫 奥伊达尼奇英语Dragoljub Ojdanić(参谋长)
南斯拉夫 马里亚诺维奇(副参谋长)
南斯拉夫 帕弗科维奇英语Nebojša Pavković(南联盟军第3军指挥官)
伤亡与损失

北约2人非战斗性伤亡[1]
科索沃解放军伤亡不明

目前尚無法知道準確性人數


科索沃戰爭」或「科索沃衝突」這個名詞通常是用來描述兩場接續的並且有時相當類似的武裝衝突。內戰後隨即發生了國際衝突,分别为:




  • 1996年-1999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的安全部队,同科索沃解放軍(一支追求科索沃自治省獨立的阿爾巴尼亞人游擊隊)之间的內部戰爭。

  • “科索沃战争”这个名词多指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这78天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行动,为國際衝突。






目录






  • 1 背景


  • 2 谈判


  • 3 战争


    • 3.1 1996年


    • 3.2 1997年


    • 3.3 1998年


    • 3.4 1999年




  • 4 结局


  • 5 后续


  • 6 参考文獻


  • 7 参见





背景


由於南聯盟政府對科索沃境內的阿爾巴尼亞人實行種族歧視的不公平對待政策,導致一些的阿爾巴尼亞民族主義者開始武裝自衛,組織了科索沃解放軍,以屠殺當地塞族人來抗爭南聯盟政府的鎮壓,達到獲取科索沃獨立的目的。這個時期冷戰結束不到十年,鐵托時代後的南斯拉夫經歷了克羅地亞獨立戰爭和歷時三年的波黑戰爭,南斯拉夫聯盟政府已失去了對科索沃自治省大部分縣市的直接控制。自治省境內的塞族百姓因受到南斯拉夫中央政府歧視和聽到當局準備在科索沃境內屠殺塞族的流言而紛紛遷離科索沃。


持續了多年的科索沃危機一方面有佔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多數人口的阿爾巴尼亞人要求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科索沃已於2008年2月17日宣布獨立。而塞爾維亞人主導的南聯政府(即現在的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則強烈反對分離,並認為科索沃的歷史和文化與塞爾維亞有密切關係。這是一則典型的冷戰後巴爾幹半島的民族國家問題。



谈判


1999年1月15日,拉查克屠杀事件曝光并被认定为米洛舍维奇及塞军的战争罪行,引发世界各国及安理会的谴责。并於1999年3月15日,在法国巴黎西南郊的朗布依埃古堡举行一场事关巴尔干半岛未来局势的会议,美国、北约与南联就“科索沃问题”开展了第二轮谈判。


北约、美国与西方部分国家认为塞尔维亚不仅对科索沃境内的阿族穆民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其政府军警、民警还对阿族反抗分子与科索沃解放军施行不合法的武力镇压和种族屠杀。北约的議案核心内容有:同意科索沃繼續自治三年,以公投的方式決定未來政治走向(即邁向獨立或回归南联盟);要求在科索沃实现实质性的高度自治;要求塞军与武警全部撤离科索沃自治省,让北约的维和部队进驻以确保境内阿族的安全与阿族、塞族间的和平。


在第二轮谈判中,塞尔维亚代表始终未接受北约驻军这个条件,他们认为让北约军队进驻自治省境内就相当于北约在科索沃自治省实行军事占领,如此就侵犯了塞尔维亚在科索沃的主权而予以拒絕,雙方始終沒有達成協議。3月18日,阿尔巴尼亚、英国和美国代表在朗布依埃协议上簽約[2][3]



战争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在1999年3月23日的最後通牒時效過後,美國比爾·柯林頓政府宣告終止外交努力,開始對南聯實施空中攻擊,南聯的回應則是大舉進軍科索沃,以更殘酷的種族淨化政策,驅逐阿裔人民離境,造成歐洲二次大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經78天轟炸,南聯遭受相當大的损失。戰爭從3月24日至6月10日[4],當北約攻擊塞黑目標時,阿爾巴尼亞人游擊隊持續與塞爾維亞政府武力戰鬥,在這段期間,戰亂造成了科索沃的人口大幅減少[5]



  • 作战时间:1999年3月23日至6月10日(历时78日)

  • 参战兵力:

    • 北约方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19个成员国中的13国直接參與戰爭,其余6国以提供后勤工作支援前线。战争起始共投入各式飞机496架和15艘军舰(包括1艘航空母舰)。战争过程中,北约曾三次增兵,至战争结束前夕,共有1153架飞机和47艘军舰(含3艘航空母舰)部署战区各地。

    • 南联盟方面: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总兵力约11.4万人。其中陆军9万人,坦克1270辆,装甲车893辆,火炮1500门,和4部“蛙”式战术导弹发射架;海军7500人,各式舰艇81艘;空军与防空军1.67万人,作战飞机238架,“萨姆-2”、“萨姆-3”、“萨姆-6”地对空导弹380枚,肩射式“萨姆-7”、“萨姆-16”地对空导弹800余枚,各型高射炮1850门。预备军40万人。

    • 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解放軍方面 :




1999年3月2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北约决定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代号为“盟军行动”的空袭正式拉开帷幕。


1999年3月28日,北约开始了第二阶段空袭,目标转为对北纬44度以南的南人民军地面部队和军用物资进行攻击,企图破坏南的战争机器,迫使南联盟屈服。


1999年4月1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对南联盟的空袭进入第三阶段,扩大空袭范围,增加空袭强度。北约对南联盟境内的所有军事目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轰炸;另一方面,为了削弱南联盟人民的抵抗意志,北约还对南联盟的民用设施,如桥梁、铁路、公路、工厂、电视台、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等进行轰炸。此外,美国还向巴尔干派遣地面部队和“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为地面进攻作准备。


1999年5月7日,5枚联合直接攻击制导炸弹击中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导致3名中国记者被炸死,个别外交人员受伤,馆舍被毁。


1999年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由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共同制定的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



结局




科索沃戰爭中的美軍F-117戰鬥機遭南斯拉夫軍隊的SA-3防空導彈擊落,此機殘骸現存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一家航空博物館


迫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强大的武力介入与威胁,最终米洛舍维奇接受了北约开出的条件,科索沃解放軍必须解除武裝,停止軍事行動。南聯盟則從科索沃撤軍,允許阿尔巴尼亚人回鄉重建家園,並接受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監督,於是科索沃戰爭宣告終止。塞爾維亞自此失去對科索沃的控制權,但至今堅持擁有主權。


人权观察估计至少有488名平民因为北约空袭而死亡[6]。2000年8月前南战犯法庭(ICTY)2000年8月报告说发掘出了2,788具遺体,其中会有不少是战争犯罪受害者。而KFOR的消息说到1999年7月发现2150具,其中850具被认为是战争犯罪受害者[7]。2001年7月、塞尔维亚当局报告发现了一千人的乱葬坑,最大的位于Batajnica。人权团体认为死于塞黑军的战争犯罪的人数是4400人。[8]而ICTY推测最终死于塞黑军罪行的死亡人数为一万人。[9]



后续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議會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独立,至今已經獲得111個聯合國會員國,以及馬爾他騎士團、紐埃、庫克群島的外交承認。但在聯合國安理會兩個常任理事國的俄羅斯和中國反對下,科索沃至今没有正式加入聯合國。不過塞爾維亞政府至今堅持對科索沃擁有主權。



参考文獻





  1. ^ World | Two die in Apache crash. BBC News. 1999-05-05 [2017-08-21]. 


  2. ^ Noam Chomsky. A Review of NATO’s War over Kosovo.


  3. ^ Caraccilo, Dominic J. Beyond Guns and Steel: A War Termination Strategy. ABC-CLIO. 2011: 44. ISBN 978-0-313-39149-1. 


  4. ^ NATO & Kosovo: Index Page


  5. ^ http://www.unhcr.ch/cgi-bin/texis/vtx/home/+CwwBmeI2269wwwwwwwwwwwwhFqhT0yfEtFqnp1xcAFqhT0yfEcFqAj1td5cwVowDzmxwwwwwww/opendoc.pdf


  6. ^ 千田善 (2002年11月21日).なぜ戦争は終わらないか ユーゴ問題で民族・紛争・国際政治を考える.日本:みすず書房. ISBN 978-4-622-07014-6.


  7. ^ Agence France Presse -- English; August 03, 1999 11:05 GMT; Top UN official in Kosovo sparks storm over mass grave body count


  8. ^ Scientific Responsibility, Human Rights & Law Program | AAAS - The World's Largest General Scientific Society (PDF). Shr.aaas.org. 2017-08-09 [2017-08-21] (英语). 


  9. ^ Home |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 Un.org. 2017-06-24 [2017-08-21] (英语). 




参见



  • 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


  • 南斯拉夫內戰


    • 斯洛維尼亞十日戰爭(1991年)


    • 克羅埃西亞戰爭(1991年–1995年)


    • 波士尼亞戰爭(1992年–1995年)


    • 科索沃戰爭(1999年)


    • 馬其頓紛爭(2001年)



  • 五八事件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日野市

Tu-95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