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
































































大理
Dablit


937年-1094年
1096年-1253年

南宋時期大理疆域圖(左下墨綠色)
南宋時期大理疆域圖(左下墨綠色)

首都
羊苴咩城(今大理市)
常用语言
白语、中古汉语
宗教

佛教
政府
君主制

皇帝(共22位)

 

• 937-944

開國皇帝 段思平
• 1251-1254

亡國君主 段興智
历史
 

• 取代大义宁

937年
• 高昇泰建立大中

1094年
• 大理段氏復國

1096年
• 亡於蒙古帝国

1253年











先前国

继承国





大義寧






蒙古帝國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緬甸
 泰國
 老挝
 越南
 印度

大理(白语:Dablit Guaif;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一個位於雲南及周邊地區由白蠻首领段思平建立的政權。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中国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區及印度、老撾與越南的少部分地區。


唐玄宗開元年間 (738年),西洱河地區的諸部落在唐的扶植下建國南诏。唐末時期 (902年) 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經歷了幾十年戰亂之後,大理國於五代後晉初年 (937年) 由段思平建國。大理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國號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大國[1]。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間 (1095年),高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高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a]。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目录






  • 1 历史


    • 1.1 建国


    • 1.2 與宋朝的關係


    • 1.3 高氏掌權


    • 1.4 大理蒙古战争


    • 1.5 灭亡




  • 2 统治者及年号


  • 3 政治制度


  • 4 文化


    • 4.1 佛教




  • 5 行政區劃


  • 6 注释


  • 7 参考文献


    • 7.1 引用


    • 7.2 来源




  • 8 外部链接


  • 9 参见





历史






崇圣寺三塔

雲南历史




史前時期
滇國 前278 - 115
上古时代(前221-738)



  • 哀牢


  • 白子國、建寧國

  • 昆明国


  • 句町国与南中大姓政权 105–339


  • 爨氏 339–748


中古时代(738-1253)



  • 南宁州


  • 姚州(云南郡)


  • 六詔 649–794


  • 南詔 738–902
    • 後三朝 902–937


      • 大長和 902–927


      • 大天興 928–929


      • 大義寧 929–937





  • 大理國 937–1253
    • 大中國



蒙古时期1253–1382




  • 梁國(梁王政權)


  • 大理總管府 1257–1382

  • 雲南等處行中書省


明时期 1382–1647



  • 雲南土司


  • 雲南承宣布政使司/沐氏统治


大西国/南明时期 1647–1659
吴三桂时期 1659–1681



  • 吴周 1678–1681

清时期 1681–1856


  • 雲南土司

平南苏丹国 1856–1873
清时期 1873–1911


  • 云南省

滇系时期 1912–1949



  • 中華民國雲南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时期 1949至今


  • 雲南省



建国


段思平先祖為武威郡人,始祖段儉魏,佐南詔大蒙國蒙氏為清平官,為東汉武威太守段熲的第17代子孙,六傳至段思平。思平為幕覽(小府副將),後因戰功,成為通海節度使。公元929年,楊干貞奪趙善政之位,建大義寧,改元兴圣, 其弟弟楊詔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懼下,楊干貞急欲追殺段思平。


在被楊干貞追殺期間,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啟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會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關係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軍師董迦羅前來加以保護。


930年,楊干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2]


段思平向東方的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會於石城,以董迦羅為軍師,討伐楊干貞,所向皆克,遂進攻大理。


當時楊詔等陳兵據橋,段軍不能通過。當晚段思平在睡夢中得到三個夢境:「人無首;玉瓶無耳;鏡破」,感到大惑不解,其軍師董迦羅指段思平的夢境乃天大吉兆,因為「君乃丈夫,去首為天;玉瓶去耳為王;鏡破則無對者」,因而軍心大振。是日,段軍找到一名浣紗婦女,指引段軍適合大軍渡河的地點,曰:「人從我江尾,馬從三沙矣,爾國名大理。」


段思平大軍按照浣紗婦女的指引,渡河成功,楊詔兵敗自殺,楊干貞知道兵敗消息后棄城而逃,為段思平軍所擒,大義寧滅亡,段思平即位,建號大理國,建元文德,仍都大理。



與宋朝的關係


目前能查到大理國與同一時期的宋朝相關史料並不是很多,內容主要也以經濟關係為主,有時甚至會中断貿易。


整體來說,大理與宋朝關係並不密切。宋神宗熙寧九年 (1076年),大理國遣使貢金裝碧玕山、氈罽、刀劍、犀皮甲鞍轡。宋徽宗政和五年 (1115年),段和譽曾派使請求入貢。七年 (1117年),使者至東京,貢馬三百八十匹及麝香、牛黃、細氈、碧玕山諸物,宋廷封段氏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不过,大理三百年来實際上一直是宋朝的西南屏障,使宋朝得以專注应对北方政權的威脅。直至宋理宗年間大理被蒙古攻滅後,忽必烈從西南方打開缺口對南宋進攻,對南宋始構成直接威脅。



高氏掌權



1080年,楊義貞弒大理皇帝段廉義,自立為帝,因高昇泰受其父高智昇之命滅楊義貞,擁立段壽輝為大理皇帝,並因平亂有功昇為鄯闡,隔年高智昇與高昇泰父子以天變為不祥理由,逼迫上明帝段壽輝退位出家,並擁立段正明繼位。由於段正明在位時,掌大權仍是高昇泰,甚至在1094年廢了段正明,並自立為帝。1096年,高昇泰基於雲南諸部反對的理由,在臨終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氏,於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皇帝,但在後大理國時期仍占有重要地位直到後大理滅國。



大理蒙古战争



孝義皇帝段祥興在位期間,正值蒙古大舉南侵之時,戰爭造成大理國大敗,大理派出的大將高禾因此戰死。雖說當時蒙古軍後因窩闊台死亡而暫時退兵。



灭亡



1251年段祥興駕崩,傳位給他的兒子段興智。隔年蒙古再次攻打大理,最終相國高泰祥戰敗被殺,段興智逃至鄯闡,蒙古大將兀良哈台攻下鄯闡,並生擒段興智,滅了大理國,蒙哥為表示自己的仁慈及安撫遺民,封段興智為世襲總管。


大理國雖然滅亡,但直到1257年忽必烈成立雲南等處行中書省為止,段氏仍然是大理故地的統治者,到段俊時段氏更壟斷雲南行省平章政事一職。


在元末時,段氏大理總管與元梁王衝突升高,甚至在1343年發生戰爭。後在明興之時謀求獨立,但遭到藍玉、沐英的進攻而化為泡影。



统治者及年号




政治制度


大理國政治制度,多因襲南詔舊制,加強文官統治。國君稱「驃信」,宰相稱「清平官」,有坦綽、布燮、久贊、彥贊。其中彥贊為大理所增設。清平官下有「九爽」。



文化



佛教


由於在南詔後期時,佛教開始興盛,到大理國時期達到極盛,並崇尚佛教密宗阿利僧派,所開筵席全是素食,甚至大理國國王22代,就有7代國王禪位為僧。在1976年清理重要寺院崇聖寺的主塔時,甚至在塔頂發現和唐代八世紀造像風格相同的觀音像,這說明了大理受到佛教的影響非常深遠。







張勝溫畫梵像,縱30.4 cm×橫1636.5 cm,繪於約1173-1176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行政區劃


大理國後期廢除了節度和都督的軍事轄區,對其他建制略作了調整,設置八府、四郡、四鎮。




  • 八府:除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闡府(今昆明)、威楚府(今楚雄)、統矢府(即弄棟府,今姚安)、會川府(今會理)、建昌府(今西昌)、騰越府(今騰沖)、謀統府(今鶴慶)、永昌府(今保山);


  • 四郡:東川郡(今會澤)、石城郡(今曲靖)、河陽郡(今澄江)、秀山郡(今通海);


  • 四鎮:西北的成紀鎮(今永勝)、西南的蒙合鎮(今巍山)、西部的鎮西鎮(今盈江)、東部的最寧鎮(今開遠)。


  • 三十七部:普摩部(今曲靖)、磨弥部(今沾益)、纳垢部(今马龙)、罗鸠部(今罗平)、夜苴部(今富源)、磨弥殿部(今宣威)、落温部(今陆良)、落蒙部(今路南)、师宗部(今师宗)、仁德部(今寻甸)、閟畔部(今东川)、嵩盟部(今嵩明)、际鹿部(今泸西)、维摩部(今丘北)、弥勒部(今弥勒)、阳城堡部(今晋宁)、强宗部(今阳宗海)、步雄部(今江川)、罗加部(今澄江)、宁部(今华宁)、休腊部(今河西)、因远部(今元江)、罗婺部(今武定)、华竹部(今元谋)、罗部(今罗次)、屈中司部(今开远)、纳楼部(今蒙自)、教合部(今文山)、矣尼迦部(今马关)、王弄山部(今河口)、乌蒙部(今昭通)、乃娘部(今彝良)、芒布部(今镇雄)、乌撒部(今威宁)、于矢部(今普安)、休制部(今玉溪)、嶍峨部(今峨山)。


  • (甸)等則隸屬大理首府、府、郡、鎮。



注释





  1. ^ “后理”意为“后大理”,但也有说法认为“后”是尊称,“后理”即“大理”。见 杨延福:《辨后理国之“后”》,《云南文物》,1983(14)




参考文献



引用





  1.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252–253. ISBN 7-5622-2277-0 (中文(中国大陆)‎). 


  2. ^ 《大理國史》,段玉明




来源


书籍


  • 明・杨慎輯,清・胡蔚訂正:《増訂南詔野史》。

  • 汪宁生:《云南考古》。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0。

  • 方慧:《大理总管段氏世次年历及其与蒙元政治关系研究》。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期刊文章

  • 王云:《南诏、大理国年号考》。《白族学研究》10(1996)。第14-29、36页


外部链接




  • Könige von Dali 大理 938-1254(英文)


  • 名古屋大學東洋史學研究室─雲南・東南アジアに関する漢籍史料(日语). 


  • 名古屋大學東洋史學研究室─雲南・東南アジアに関する漢籍史料:增訂《南詔野史》上卷(胡蔚增訂).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 (中文). 


  • 名古屋大學東洋史學研究室─雲南・東南アジアに関する漢籍史料:石城碑(大理國三十七部会盟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9) (日语). 



参见








  • 南詔

  • 白族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日野市

Tu-95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