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式茶樓

Multi tool use

本條目介紹的是粤式茶樓。關於20世紀初起開始兼營茶樓業務的酒樓,請見“
粵式酒樓”。
茶樓,是一種粵式餐廳,起源於廣州。茶樓主要是飲茶和吃點心的地方,並不會有其他菜式供應。茶樓早於清朝之前經已存在。
歷史
廣州
廣州清光緒中期始有茶居,至清末民初,佛山七堡鄉(石湾地区)人來廣州開設樓高三層的茶居,始稱茶樓。粵人上茶樓飲茶,就此稱之為上高樓[1]。民國14 年(1925),茶樓增設曲藝茶座。時各有特定人士聚腳茶樓:
藝人女伶多聚到澄江、慶男;提雀籠人聽鳥聚於太如;下棋者聚于榮華;藥材海味南北行中人聚於陸羽居;收買舊物人聚於祥珍;三行佬多聚巧心茶樓;教師公務員多聚於漢民路(今北京路)涎香樓;北郊菜農聚於中華中路(今解放中路)四牌樓附近茶樓;粵劇界人士聚於西關陶陶居。
1945 年,大茶樓改兼營酒菜筵席,綜合經營茶市、飯市等保持競爭力。
1949後新政府整頓和改造私營飲食業,打擊業內容娼、聚賭等,大酒家、大茶樓生意變蕭條,經營環境不樂觀,不少商人攜資移港,市面飲食業出現停滯。文革時期貨源長期不足,飲食業經營業務萎縮,酒家、茶樓經營一茶兩飯市,茶市一度停開。1980年代中期後,飲茶複盛,酒家、茶樓的茶市重新興旺。
香港
香港開埠初期,茶樓、酒樓分為兩行業,先有茶樓,後又酒樓。茶樓先於酒樓,皆因商貿未發達,茶樓就像餐廳,很多受薪者和商販去茶樓飽肚。[2][3]相反酒樓和妓院關係密切,不少酒樓開設在妓院附近,招待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兒,飛箋召妓陪酒常見於酒樓。[4]
至於茶樓酒樓合一,是因為1903年,上環水坑口街妓寨毁於大火,另外石塘咀填海完工,一片荒蕪;港督彌敦下令,封閉水坑口妓院,要一律遷至石塘咀,務求借色情事業開發該地。大道中及水坑口一帶酒樓反對未果,很多因此結業,未結業的酒樓為求生計,兼營茶市,以杏花樓為先,其他酒樓相繼效仿,茶樓酒樓漸漸合一。至1935年,港府禁絶娼妓,酒樓必須兼做茶市維生,自此茶樓酒樓再無分別。[5][3]
特色
由二十世紀初期起,酒樓開始兼營了茶樓的業務,而單純提供點心的茶樓則被逐漸淘汰,如香港中環區的陸羽茶室。
茶居有一名稱叫(起午更),早期香港的茶居點心師傅因應早上5:30左右要開市,故大名茶居於早上4:30左右要準備點心應市。
茶客去茶楼喝茶有“一盅两件”的说法,“一盅”指的是一杯茶,“两件”指的是两笼点心,描述的是茶客去茶楼喝早茶,一杯茶,两笼点心,一份报纸,便可在茶楼度过一个悠闲慵懒的早上。
粤式茶楼的茶以铁观音、普洱、花茶、菊花茶为主,点心比较典型的有豉汁鳳爪、香芋排骨、虾饺、乾蒸烧卖、腸粉、各类粥水等等。
现在的粤式茶楼点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座位上下单,服务员上菜,跟一般餐馆点餐无异;一种是茶客拿着单,去到摆卖各种点心/蒸笼的窗口,看上哪道点心,让服务员在单子上盖个章,就可以把点心拿走,这种自助式的点餐方式是粤式茶楼的特色之一,茶楼会把点心按价格分为超点/顶点/特点/大点/中点/小点等等。
參見
參考資料
^ 廣州市志·商業·飲食志
^ 魯, 言. 香港掌故 IV 3. 廣角鏡出版社. 1990年11月: 125.
^ 3.03.1 蔡, 瑩; 陳, 妍行; 余, 凱霖; 劉, 曉盈; 伍, 艷娟. 食在香港 (PDF) (Thesis). 我愛香港歷史網. 2010. [永久失效連結]
^ 余霞客. 花樓與一笑樓. 大公報. 1998年11月21日.
^ 魯, 言. 香港掌故 IV 3. 廣角鏡出版社. 1990年11月: 127–129.
粤菜
|
|
主菜 |
- 鮑魚
- 燕窩
- 羅漢齋
- 海皇羹
- 蒸水蛋
- 粥
- 炸子雞
- 龍虎鳳
- 芙蓉蛋
- 打甂炉
- 西柠鸡
- 猪脚姜
- 海鮮雀巢
- 魚翅
- 蛇咬雞
- 豉油雞
- 蒸肉饼
- 什錦
- 烧乳猪
- 咕嚕肉
- 白灼虾
- 白切雞
- 云吞面
- 揚州炒飯
|
|
主要飲茶點心
|
- 杏仁豆腐
- 金钱肚
- 叉燒包
- 凤爪
- 椰汁糕
- 蝦餃
- 煎堆
- 饺子
- 糯米雞
- 年糕
- 牛脷酥
- 腸粉
- 燒賣
- 春卷
- 山竹牛肉
- 瑞士雞翼
- 芋頭糕
- 芋頭角
- 腐皮卷
- 蘿蔔糕
- 馬蹄糕
- 油角
- 油条
- 炸兩
|
|
燒味 |
|
|
甜品和糕点 |
- 杏仁饼
- 鸡蛋卷
- 啄啄糖
- 豆腐花
- 薑汁撞奶
- 糯米糍
- 月饼
- 红豆糕
- 紅豆沙
- 腸仔包
- 糖水
- 白糖糕
|
|
醬料 |
|
|
材料 |
- 牛肉丸
- 黑豆沙
- 陳皮
- 乾貝
- 豆豉
- 鱼丸
- 魚片
- 田鸡腿
- 皇帝菜
- 芥兰
- 濑尿虾
- 通菜
- 猪红
- 豬耳
- 蝦球
- 油菜籽
- 生麵
- 海參
- 沙河粉
- 蝦子麵
- 排骨
- 酸菜
- 腐皮
- 雲吞
- 伊麵
- 幼面
- 榨菜
|
|
其他 |
|
|
- 粵式茶樓
- 粤式酒樓
- 广州菜
- 順德菜
- 客家菜
- 潮州菜
- 香港菜
- 澳门菜
- 中國飲食文化史
|
|
9LO,TZkUpBUp5TKPy62B2b6,hfu1jO0ho1tYKvOaHd1VYp,HdK,KNvrqdRlsynYuX0D1M8,j,9ViwG4wfM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GameSpot 戰地風雲:惡名昭彰2在Gamespot的評論 网站类型 新聞 持有者 CBS 创始人 Pete Deemer Vince Broady Jon Epstein 网站 http://www.gamespot.com/ 注册 Optional (free and paid) 推出时间 1996年5月1日 [1] GameSpot (中国大陆:游戏基地),於1996年5月由Pete Deemer和Vince Broady創立,是一個提供新聞、評論、預告片、下載及其他的相關資訊的電子遊戲網站。GameSpot被一間後來被CNET收購的企業ZDNet所收購。根據Alexa,GameSpot.com是200個網路擁擠最嚴重的網站之一。 除了由GameSpot員工創作的內容,網站還允許用戶寫評論、網誌、之後在網路論壇分享。一些在CNET旗下的GameFAQs分享。 2004年, GameSpot被Spike TV的觀眾選上「電子遊戲賞節目」贏得「最傑出遊戲網站。 [2] 其他的遊戲網站還有IGN、1UP.com、GameSpy是它最大的競爭對手。2008年,根據Compete.com的統計,「gamespot.com」吸引了最少6000萬人的點擊率。 [3] GameSpot的主頁鏈結了到最近新聞、評論、預告、和一些有關遊戲機的入口:Wii、任天堂DS、電腦遊戲、Xbox 360、PSP、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3。它還有一列「最受歡迎遊戲名單」,還有給用戶快速獲得遊戲資訊的搜尋器。GameSpot 還包括一些小範圍的遊戲機:任天堂64、GameCube、Game Boy Color、Game Boy Advance、Xbox、PlayStation、SEGA Saturn、Dreamcast、Neo Geo Pocket Color、N-Gage、手機遊戲。 目录 1 歷史 1.1 國際歷史 1.2 著名的員工 2 評論和分...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日野市 日野市 日文轉寫 • 日文 日野市 • 平假名 ひのし • 罗马字 Hino-shi 金剛寺(關東三十六不動尊靈場第9號)的不動堂 市旗 徽章 日野市在東京都的位置 日野市 日野市在日本的位置 坐标: 35°40′17″N 139°23′42″E / 35.6714°N 139.395°E / 35.6714; 139.395 国家 日本 地方 關東地方 都道府縣 東京都 接鄰行政區 府中市、國立市、立川市、昭島市、八王子市、多摩市 政府 • 市長 大坪冬彦 面积 • 总计 27.53 平方公里(10.63 平方英里) 人口 (2014年12月1日) • 總計 183,323 • 密度 6,660/平方公里(17,200/平方英里) 象徵 • 市樹 樫 • 市花 菊花 • 市鳥 普通翠鳥 时区 日本標準時間 (UTC+9) 地方公共團體編號 13212-8 邮政编码 〒 191-8686 市役所地址 日野市神明一丁目12番1號 電話號碼 +81-42-585-1111 法人編號 1000020132128 網站 http://www.city.hino.lg.jp/ 人口:日野市官方網頁 日野市 (日语: 日野市 / ひのし Hino shi * / ? )為一位于東京都(不含島嶼部分)中央地帶的城市。從東京站乘坐中央線特別快速列車45分鐘即可到該市。面積27.53km²。1963年(昭和38年)11月3日,該市開始實行市制,為全日本第559個市。汽車企業日野自動車的總部位於這裡。 往東京都特別區部的通勤率為20.9%,往八王子市的通勤率為12.0%(平成22年國勢調査)。 目录 1 概要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图-95 Ту–95 北约代号:熊(Bear) 一架在安格斯空军基地的图-95MS 概觀 類型 战略轰炸机 代號 北约代号: Bear (熊) 乘員 7名 駕駛員2名,機尾炮手1名,其他人員4名 首飛 1952年11月12日 服役 1956年 設計 圖波列夫設計局 產量 超过500架 現況 现役 主要用戶 蘇聯 俄羅斯 衍生機型 图-114、图-119、Tu-95 技术数据 長度 49.50米(162呎5吋) 翼展 51.10米(167呎8吋) 高度 12.12米(39呎9吋) 翼面積 310平方米(3,330平方呎) 空重 90,000公斤(198,000磅) 最大起飛重量 188,000公斤(414,500磅) 發動機 4具库兹涅佐夫NK-12MV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功率 4×11,000千瓦(14,800馬力)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 925公里/時(500節,575哩/時) 爬升率 10米/秒(2,000呎/分) 最大升限 12,000米(39,000呎) 最大航程 15,000公里(8,100海浬,9,400哩) 翼負荷 606公斤/平方米(124磅/平方呎) 推重比 235 W/公斤(0.143馬力/磅) 武器装备 機炮 1具/2具AM-23型23公釐雷達控制機砲(機尾) 飛彈 空对地导弹: Kh-20、Kh-22 Kh-26、Kh-55 炸彈 60枚FAB-250炸彈,或 30枚FAB-500炸彈。 其他 载弹量(包括飞弹):最多15,000公斤(33,000磅) Tu-95熊式MR型機 图-95 (俄语: Ту–95 , 英语: Tu-95 ),北約代號: Bear ( 熊 ),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所研製,是全世界唯一服役的大型四渦輪螺旋槳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