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条目的主题不是
蒙古人民共和國。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
  
 | 
|---|
 
1945年-1945年 | 
 
 
        国旗  
 | 
地位 |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的历史政權 
 | 
|---|
首都 | 
 
苏尼特右旗 张北县 
 | 
|---|
常用语言 | 
 
漢語、蒙古語 
 | 
|---|
政府 | 
 
共和國 
 | 
|---|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 临时政府主席 | 
 
  | 
|---|
 
 
 | 
• 1945   | 
 
补英达赖 
 | 
|---|
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 
 
  | 
|---|
 
 
 | 
• 1945   | 
 
乌兰夫 
 | 
|---|
历史 | 
 
  | 
|---|
 
 
 | 
• 建立   | 
 
1945年9月9日 | 
|---|
• 终结   | 
 
1945年11月6日 | 
|---|
 
 
 
 
 先前国 
 |  
 
继承国 
 |  
  
 
 
 
  |  
 
蘇聯佔領下的滿洲 
 |  
 
  
 |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  
  |  
 
  
 |  
  
  
 | 
今属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是由补英达赖等前蒙古自治邦的高级官员建立的政权,建立于1945年9月9日,地点在察哈尔苏尼特右旗。[1]
沿革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蒙古自治邦随之瓦解。曾在蒙古自治邦中任职的部分高级官员、民族上层人士以及部分蒙古族青年知识分子等均聚集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南部的陶高图庙。其中青年知识分子中有沦陷时期秘密成立的蒙古青年革命党部分骨干,该党主张联合苏蒙,反对日本侵略者。[1][2]
1945年8月16日,应苏蒙联军驻苏尼特右旗部队负责人罗布桑和伊万诺夫的要求,这批蒙古族各方人士全部迁至德穆楚克栋鲁普王府,并由吉尔嘎朗(德古来)、穆克登宝、补英达赖、都古尔苏荣、德力格尔朝克图等13人,成立了内蒙古人民委员会,作为临时权力机构,下设参议府、参军府及若干委员会,以号令内蒙古中、西部各盟旗。同时,蒙古青年革命党和内蒙古人民委员会向罗布桑、伊万诺夫正式提出“内外蒙古合并”的要求,并以蒙古青年革命党和内蒙古人民委员会的名义,向锡林郭勒、察哈尔、乌兰察布等盟以及东部盟旗发出通知,决定在苏尼特右旗召开内蒙古盟旗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内外蒙古合并”问题。此决定遭到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拒绝后,又将内蒙古盟旗人民代表大会的议题改为讨论内蒙古独立问题。并草拟了《内蒙古独立宣言》、《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等文件。[1][2]
1945年9月9日,内蒙古盟旗人民代表大会在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原蒙古军幼年学校礼堂召开。与会者共80余人,计有锡林郭勒盟各旗、察哈尔盟7个旗(正蓝旗、太仆寺左旗未派代表),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派出的代表;聚集在苏尼特右旗的东、西部各界人士也以其所属盟旗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大会,会期为3天。[1][2]
经会议代表选举,组成了大会主席团和秘书处,选定吉尔嘎朗为大会秘书长,札奇斯钦为副秘书长。在会议中,代表们讨论并通过了《内蒙古独立宣言》和《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选举出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委员27人,其中常务委员会委员11人。政府委员有补英达赖、达密凌苏隆、穆克登宝、都古尔苏荣、吉尔嘎朗、特克希卜彦(王宗洛)、阿拉坦瓦其尔、乌力吉敖喜尔、道尔吉苏荣、德力格尔朝克图、胡尔沁毕力格、布仁赛因、乌力吉那仁等。选举结束后,召开了全体政府委员会议,选举出临时政府主席、副主席,同时设立了政府职能部门内政、外交、军事、经济、交通、宣传、总务等部、厅。补英达赖(原蒙古自治邦最高法院院长、巴彦塔拉盟盟长)任临时政府主席,达密凌苏隆(原蒙古军第7师师长,察哈尔右翼正黄旗总管)任副主席兼军事部长。吉尔嘎朗、穆克登宝、特克希卜彦、乌力吉敖喜尔、胡尔沁毕力格、布仁赛因、郭勒敏色等任各部正副部长。[1][2]
临时政府主张“内外蒙合并”和“内蒙古独立”,打出了“民族独立”的旗号。为了扩大影响,临时政府派出由达密凌苏隆、吉尔嘎朗、穆克登宝等6人组成的代表团前往蒙古人民共和国,要求通过乌兰巴托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内蒙古已经独立,还要求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承认其独立,并在军事、经济上给予帮助。但是,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拒绝了临时政府代表团的要求,同时指明,由于《雅尔塔协定》的制约,内外蒙古不能合并;内蒙古事情属于中国内政,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刚得到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承认,因此不能越界干涉;有关内蒙古的问题,应由内蒙古各界人士作出决定。内蒙古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应同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以解决内蒙古的民族问题。在赴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团启程后不久,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又派出宣传部长特克希卜彦等人前往张北,代表临时政府与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取得联系,探寻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试图求得承认和支持。[1][2]
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活动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关注,中共中央认为这是一种民族分裂行为,与其所谓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相违背。为了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阻止内蒙古独立,中共采取了措施。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根据中央指示,立即派乌兰夫等前往苏尼特右旗解决这一问题。1945年10月初,乌兰夫率奎璧、克力更、陈炳宇、黄静涛、达成义、田户等10余人,和当时在张家口的寿明图、赛音吉亚、胡尔沁毕力格等蒙古族青年知识分子,在一个警卫排护卫下由当时绥蒙政府驻地商都出发,于10月初抵达苏尼特右旗王府。乌兰夫首先与驻在那里的苏蒙联军负责人取得联系,阐明了中共的民族政策。同时,做了大量的青年知识分子和民族上层人士的工作,指出补英达赖是日伪蒙奸,并拿出了晋察冀行政委员会通缉的蒙奸名单及晋察冀边区政府在张家口公布的《战犯通缉令》,使更多的人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经过同苏蒙联军负责人及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各方面人士广泛接触与深入调查研究,改组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条件成熟。同年10月下旬,乌兰夫在苏尼特右旗主持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改组临时政府,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改组为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任自治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长,奎璧任内政部部长、克力更任经济部部长、田户任军事部副部长,一部分蒙古族青年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被选入政府任职,同时保留了补英达赖政府委员的职位。同时说明该政府仍属临时政府,以后将召开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正式的政府。11月,蒙古自治政府搬迁到张家口张北县,并停止了以临时政府名义颁发布告或与各盟旗的联络,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道路。[1][2]
之后,乌兰夫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和内蒙古地区形势发展需要,提出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意见和方案,大部分蒙古自治政府成员参加了筹备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各项工作。至此,蒙古自治政府自行解散,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1][2]
参考文献
^ 1.01.11.21.31.41.51.61.7 第二节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内蒙古区情网,2011-4-14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2-02.
^ 2.02.12.22.32.42.52.6 锡察地区的民族自治运动,锡林郭勒盟旅游局,2007-09-02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2-02.
 
 
 
 
蒙古族  
 | 
|---|
  
 |   
 
 
 
 
 |   
 |   
 
 
 
 
 文化  
 | 
|---|
  
 |   
 
蒙古语 ·  蒙古語文字 ·  蒙古舞 ·  藏傳佛教 
  |   
  
 
 |   
 |   
 
 
 
 
 历史  
 | 
|---|
  
 |   
 
 
 
 |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  → 蒙古帝国(扩张 ·  屠杀) → 元朝(灭宋 ·  侵日) → 北元 
  
东亚以外:四大汗国(窩闊台汗國 ·  察合台汗國 ·  欽察汗國 ·  伊兒汗國) ·  帖木儿帝国 ·  莫卧儿帝國 ·  克里米亞汗國 ·  西伯利亚汗国 
  
  
明代蒙古:北元(明太祖北伐)→鞑靼(明成祖北伐 ·  达延汗 ·  俺答封贡) ·  瓦剌(俘明英宗、侵北京) ·  兀良哈三卫 
  
  
清代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 ·  准噶尔汗国(清灭准噶尔) ·  土尔扈特部东归 
  
  
唐努乌梁海:唐努乌梁海 → 圖瓦人民共和國 → 圖瓦自治州 → 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 图瓦共和国 
  
  
外蒙古历史:喀尔喀蒙古 → 外蒙古 → 大蒙古国(第一次独立 ·  蒙藏條約) → 外蒙古(中俄蒙协约 ·  自治 ·  撤销自治) → 大蒙古国(第二次独立)  → 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革命党 ·  独立) → 蒙古国(历史) 
  
  
内蒙古历史:內札薩克蒙古 → 内蒙古 ·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  蒙古军政府 →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德王) →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 → 内蒙古自治政府 → 内蒙古自治区(内人党事件 ·  內蒙古獨立運動) → 2011年内蒙古抗议示威事件
 |  
 
  
 
 |   
  
 
 |   
 |   
 
 
 
 
 当前政区分布  
 | 
|---|
  
 |   
 
 
 
 
主要国家 
 |  
 
蒙古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俄罗斯 
  |  
|---|
  
 |   
 
3自治共和国 
 |  
 
图瓦共和国(图瓦人) ·  布里亞特共和國(布里亚特人) ·  卡尔梅克共和国(卡尔梅克人)
  |  
|---|
  
 |   
 
1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
  
 |   
 
3自治州 
 |  
 
 
 
 
新疆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
  
 |   
 
青海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
  
  
 
 |  
|---|
  
 |   
 
8自治县 
 |  
 
 
 
 
黑龙江 |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  
|---|
  
 |   
 
吉林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
  
 |   
 
辽宁 |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  
|---|
  
 |   
 
河北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  
|---|
  
 |   
 
甘肃 |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  
|---|
  
 |   
 
青海 |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  
|---|
  
 |   
 
新疆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  
|---|
  
  
 
 |  
|---|
  
  
 
 |   
  
 
 |   
 |   
 
 
 
 
 部落支系和亲缘民族  
 | 
|---|
  
 |   
 
 
 
 
蒙古國境內 部落区域 |  
 
喀尔喀 · 巴爾虎 ·  巴岳特 ·  布里亚特 ·  達爾罕 ·  杜尔伯特 ·  達里岡愛 ·  明阿特 ·  扎哈沁 ·  額魯特 ·  土尔扈特 ·  和托輝特 ·  烏珠穆沁 ·  阿爾泰烏梁海 ·  輝特 ·  圖瓦烏梁海 ·  色楞格察哈尔 
  |  
|---|
  
 |   
 
中国蒙古族 部落支系聚居地 |  
 
巴爾虎 ·  布里亚特 ·  察哈尔 ·  扎魯特 ·  巴林 ·  杜尔伯特 ·  科尔沁 ·  喀喇沁 ·  克什克騰 ·  蘇尼特 ·  乌喇特 ·  乌珠穆沁 ·  鄂爾多斯 ·  弘吉拉 ·  和硕特 ·  土尔扈特 ·  图瓦 ·  厄魯特 ·  土默特 
  |  
|---|
  
 |   
 
中国蒙古族杂居分散地 |  
 
辽宁阜新县与喀喇沁左翼县,河北围场县,吉林前郭尔罗斯县,黑龙江杜尔伯特县;甘肃肃北县;喀卓人(云南省通海县);此外,四川凉山州、贵州大方县与北京密云区也有分布。
  |  
|---|
  
 |   
 
中國境內亲缘民族 |  
 
达斡尔族 ·  裕固族 ·  东乡族 ·  保安族 ·  土族 
  |  
|---|
  
 |   
 
俄羅斯境內亲缘民族 |  
 
布里亚特人 ·  卡尔梅克人(土尔扈特) ·  图瓦人 
  |  
|---|
  
 |   
 
其他國家(中亞等) |  
 
哈扎拉人 ·  艾马克人 ·  Qara'unas 
  |  
|---|
  
  
 
 |   
  
 
 |   
  | 
 
 
 
内蒙古行政长官(1912年至今)  
 | 
|---|
  
 |   
内蒙古政府  |   
 |   
 
附:  呼伦贝尔自治政府负责人 附:  统辖呼伦贝尔大臣 
 |  
胜福  |  
|---|
  
 |   
 
附:   呼伦贝尔副都统公署副都统 
 |  
 
胜福 → 贵福 
  |  
|---|
  
 |   
 
附:索伦共和国政府委员会主任委员 |  
福明泰  |  
|---|
  
 |   
 
附:  进攻中华民国第一路军司令 |  
乌泰  |  
|---|
  
 |   
 
 
内蒙古自治政府委员长 |  
云端旺楚克  |  
|---|
  
 |   
 
 
附:  蒙古地方自治指导长官公署指导长官 
  
 |  
何应钦  |  
|---|
  
 |   
 
 
  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  
 
云端旺楚克 → 索诺木喇布坦 → 德穆楚克栋鲁普 
  |  
|---|
  
 |   
 
 
  绥远省境内蒙古各盟旗 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  
沙克都尔扎布  |  
|---|
  
 |   
 
 
  察哈尔省境内蒙古各盟旗群 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  
德穆楚克栋鲁普  |  
|---|
  
 |   
 
 
  蒙古軍政府主席 (1936年-1937年) 
 |  
云端旺楚克  |  
|---|
  
 |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主席 (1937年-1939年) 
 |  
 
云端旺楚克 → 德穆楚克栋鲁普 
  |  
|---|
  
 |   
 
附:蒙疆联合委员会总务委员长 (1937年-1939年) 
 |  
 
金井章次(代) → 德穆楚克栋鲁普 
  |  
|---|
  
 |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主席 (1939年-1945年,1941年起对内改称蒙古自治邦政府) 
 |  
德穆楚克栋鲁普  |  
|---|
  
 |   
 
附:内蒙古人民委员会委員(13人) (1945年) 
 |  
 
吉尔嘎朗(德古来) · 穆克登宝 · 补英达赖 · 都固尔苏隆 · 德力格尔朝克图 · …… 
  |  
|---|
  
 |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 (1945年) 
 |  
補英達賴  |  
|---|
  
 |   
 
 
  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1945年) 
 |  
乌兰夫(云泽)  |  
|---|
  
 |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主席 (1946年) 
 |  
博彦满都  |  
|---|
  
 |   
 
附:兴东地区行政公署主任 (1945年-1946年) 
 |  
志达图(孟星三)  |  
|---|
  
 |   
 
附:纳文慕仁省政府主席 (1946年) 
 |  
额尔登(金耀洲)  |  
|---|
  
 |   
 
附: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主席 (1945年-1946年) 呼伦贝尔临时地方自治政府主席 (1946年) 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主席 (1946年-1947年) 
 |  
额尔钦巴图  |  
|---|
  
 |   
 
 
附: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委会和常委会主席 
  
 |  
乌兰夫(云泽)  |  
|---|
  
 |   
 
附: 蒙古自治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  
阿勒坦鄂齐尔  |  
|---|
  
 |   
 
 
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  
德穆楚克栋鲁普  |  
|---|
  
 |   
 
 
西蒙自治政府主席 |  
 
达理扎雅(代)
  |  
|---|
  
 |   
 
 
  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 |  
乌兰夫(云泽)  |  
|---|
  
 |   
 
 
  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 |  
 
滕海清 → 尤太忠 → 孔飞 
  |  
|---|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  
 
孔飞 → 布赫 → 乌力吉 → 云布龙 → 乌云其木格 → 杨晶 → 巴特尔 → 布小林 
  |  
|---|
  
 |   
内蒙古行政长官列表  |   
  | 
 
 
 
 
中华民国割据政权(1912年-1949年)
  
 | 
|---|
  
 |   
 
 
  遜清皇室小朝廷(1912年-1924年) 
 |  
清政府  |  
|---|
  
 |   
 
 
  張勳復辟(1917年) 
 |  
清政府  |  
|---|
  
 |   
 
 
  遜清皇室流亡小朝廷(1924年-1932年) 
 |  
清政府  |  
|---|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1935年)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5年-1936年) 
   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1936年-1937年) 
  
 |  
 
中央蘇區(1931-1934) · 陕甘宁边区(1937-1950) 
  |  
|---|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1935年-1936年)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1935年-1936年) 
  
 
 
 
格勒得沙共和国(1935年-1936年) 
 |  
格勒得沙共和国革命政府  |  
|---|
  
 |   
 
 
博巴人民共和国(1936年) 
 |  
中华苏维埃中央博巴自治政府  |  
|---|
  
  
 
 |  
|---|
  
 |   
 
 
  中华共和国(1933年-1934年) 
 |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  
|---|
  
 |   
 
 
   新疆自治省(1933年-1944年) 
 |  
新疆省政府  |  
|---|
  
 |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33年-1934年) 
  
 |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  |  
|---|
  
 |   
 
 
  和阗伊斯兰王国(1934年) 
 |  
 
和闐臨時政府(1933年-1934年) · 和闐伊斯蘭政府(1934年) 
  |  
|---|
  
 |   
 
 
  東突厥斯坦共和國(1944年-1946年) 
 |  
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  |  
|---|
  
 |   
 
 
  满洲国(1932年-1934年)
   大满洲帝国(1934年-1945年) 
 |  
 
滿洲國政府(1932年-1934年) · 大滿洲帝國政府(1934年-1945年) 
  |  
|---|
  
 |   
 
 
  大蒙古國(1911年-1915年) 
 |  
蒙古地方  |  
|---|
  
 |   
 
 
  大蒙古国(1921年-1924年) 
 |  
 
蒙古临时人民政府(1921年) · 蒙古人民革命政府(1921年-1924年) 
  |  
|---|
  
 |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 
 |  
 
國家大呼拉爾(1924年-1949年) · 大人民呼拉尔(1949年-1992年) 
  |  
|---|
  
 |   
 
 
  蒙古军政府 
 |  
 
蒙古军政府(1936年-1937年) 
  |  
|---|
  
 |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與蒙疆联合委员会(1937年-1939年) 
  |  
|---|
  
 |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39年-1945年,1941年起对内改称蒙古自治邦政府) 
  |  
|---|
  
 |   
 
 
  蒙古自治邦(1941年-1945年) 
 |  
蒙古自治邦政府  |  
|---|
  
 |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 
 |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1945年) · 蒙古自治政府(1945年) 
  |  
|---|
  
 |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1946年) 
  |  
|---|
  
 |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 
 |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1945年-1947年) 
  |  
|---|
  
 |   
 
 
  內蒙古自治政府* |  
 
內蒙古自治政府(1947年-1949年) 
  |  
|---|
  
 |   
 
 
  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1921年-1926年) 
  
   圖瓦人民共和國(1926年-1944年) 
 |  
 
圖瓦(1921-1944)
  |  
|---|
  
 |   
 
 
  西藏(1913年-1951年) 
 |  
 
噶廈(1912年-1959年) 
  |  
|---|
  
 |   
帶*者為實行聯邦制之政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