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高行健 Nobel prize medal.svg

Gao Xingjian (2012, cropped).jpg
高行健,2012年摄于卢森堡市

出生
(1940-01-04) 1940年1月4日79歲)
中華民國江西省赣州市
職業
剧作家
國籍
 法国
公民權
 中華民國(1940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97年)
 法国(1997年-)[1]
母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
金陵中学
創作時期
1982年-1999年
獎項
諾貝爾文學獎(2000年)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祖籍江蘇泰州,法籍華裔剧作家、小說家,1980年代末前往欧洲,现为法國公民。因「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亦是翻譯家,尤著于翻譯塞繆爾·貝克特和欧仁·尤内斯库的作品。而當中的意識流作品及當中的流亡意識對其他作家有很大的啟發[2]




目录






  • 1 生平


    • 1.1 童年


    • 1.2 少年


    • 1.3 文學生涯


    • 1.4 定居欧洲




  • 2 作品


    • 2.1 戏剧


    • 2.2 小说及论著




  • 3 評價


  • 4 家庭


  • 5 参考文献


    • 5.1 引用


    • 5.2 来源




  • 6 外部链接





生平



童年


高行健祖籍江苏泰州,其父亲江苏人,母亲浙江人。抗战时期为躲避战火,父母搬到江西,于是在江西赣州出生,中国内战结束后,全家搬回南京。父亲是一名银行职员,母亲為基督教青年会成员,做过抗日剧团的演员。在母亲的影响下,高行健对戏剧、写作产生了兴趣,从小就有繪畫的爱好。



少年



  • 1950年,高行健全家搬到南京。

  • 1952年,高行健就读于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中学(今南京市金陵中学),以前这所中学是一个教会学校(金陵大学附属中学),能够接触到许多的西方翻译来的著作。另外高行健师从画家郓宗嬴先生学画素描、水彩、油画以及泥塑。对这段时光,高行健回忆到:“我的底子是在那打下的。我的中学生活完全像是生活在梦里”。



文學生涯



  • 1957年,高行健高中毕业,听从母亲的建议,没有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而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 1962年,高行健从法语系毕业后,在中国国际书店从事翻译工作。

  • 1970年,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期间曾到安徽宁国县港口中学任教,同期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75年,返回北京,任《中国建设》杂志社法文组组长。

  • 1977年,在中国作协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1979年5月,作为全程翻译,陪同巴金等中国作家访问巴黎,回国后高行健发表了《巴金在巴黎》。

  • 1980年,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

  • 1982年,与刘会远共同创作的剧作《絕對信號》,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

  • 1983年,《车站》,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很快被禁演。

  • 1985年,在北京与雕塑家尹光中举办泥塑绘画展,开始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这也是到目前为止,高行健在大陆举办的唯一一次画展。同年,应邀赴欧洲五国(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丹麦)访问八个月,在柏林文化之家举办了个人画展,获得了超乎意料的成功,卖画获“巨款”四万马克,从此高行健开始了以画养文生涯,获得了更多写作上的自由。

  • 1986年《彼岸》被禁演。



定居欧洲



  • 1987年,高行健应邀赴德国从事绘画创作。

  • 1988年开始,在巴黎定居。

  • 1989年,成为法国“具像批评派沙龙”成员,以后连续三年参加该沙龙在巴黎大皇宫美术馆的年展。

  • 1989年,六四事件后出走法国。

  • 1992年,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勳章”。

  • 1997年,高行健加入法国国籍。

  • 1999年,高行健的画作在巴黎参加罗浮宫第十九届国际古董与艺术双年展。

  • 2000年,因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著作,高行健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瑞典科学院对高行健作如下评价:“具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 2001年,获国立中山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 2002年2月25日,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为高行健颁发“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 2017年5月22日,獲国立台灣師範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作品



戏剧


  • 《绝对信号》(与刘会远合作),实验剧作


1982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

1992年,在台湾上演。


  • 《车站》,实验剧作


1983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

1984年,在南斯拉夫上演;

1986年,在香港由第四线剧社演出;

1988年,在英国上演;

1992年,在奥地利上演;

1999年,在日本上演。


  • 《野人》,大型剧作


1985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

1988年,在德国汉堡上演;

1989年,六四事件后,高行健宣布退出中国共产党。

1990年,剧作《逃亡》在《今天》第一期发表,同年在瑞典皇家剧院首演,由此更加触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高行健被开除公职、党籍,在北京的住房被查封。高行健则宣布,不愿再回不自由的中国大陆。

1990年,在香港上演。


  • 《高行健戏剧集》,戏剧集

1985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收录了《绝对信号》、《车站》、《独白》(独角戏)、《野人》,以及现代折子戏四篇:《模仿者》、《躲雨》、《行路难》、《喀巴拉山口》。

  • 《彼岸》,实验剧作


1986年,在文学刊物《十月》发表;

1990年,在台湾上演;

1994年,瑞典皇家剧院出版瑞典文版剧作选《彼岸》,译者马悦然。

1995年,香港演艺学院,高行健执导。


  • 《躲雨》

1987年,在瑞典上演。

  • 《冥城》,舞剧

1988年,在香港上演。

  • 《声声慢变奏》,舞剧

1989年,在美国上演。

  • 《逃亡》,剧作


1990年,在《今天》第一期发表;

1990年,在瑞典皇剧院首演;

1992年,在德国、波兰上演;

1994年,在法国上演。

1997年,在日本、非洲贝宁和象牙海岸上演。


  • 《生死界》,剧作


1991年,在《今天》第二期发表;

1992年,由法国文化部赞助,在巴黎圆环剧院首演,后参加"阿维农戏剧节";

1994年,分别在澳大利亚悉尼、意大利"当代世界戏剧节"上演,高行健执导;

1996年,在波兰上演;

1996年,在美国上演,高行健执导。


  • 《山海经传》


1992年,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2013年6月28日,在台北首演。


  • 《对话与反诘》,剧作


1992年,在《今天》第二期发表,法文版也同时发表;

1992年,在维也纳首演,高行健执导;

1995年,在巴黎莫里哀剧院上演,高行健执导;

1999年,在巴黎再度上演,高行健执导。


  • 《周未四重奏》,剧作

1996年,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

  • 《夜游神》

1999年,在法国阿维农戏剧节首演。

  • 《八月雪》,现代禅剧、京劇


2000年,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

2002年12月19日,在台北首演。



小说及论著


  • 《灵山》,长篇小说


1990年,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

1992年,瑞典文版出版,译者为马悦然。

1995年,法文版出版,译者为杜特莱。

2000年,英文版出版,译者陈顺妍(Mabell Lee)。


  • 《一个人的圣经》,长篇小说


1999年,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2000年,法文版出版,译者为杜特莱。


  • 《给我老爷买鱼竿》,小说集

1989年,由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

  • 《有只鸽子叫红唇儿》,中短篇小说集

1984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寒夜的星辰》。

  • 《没有主义》,文艺论文集

1996年,由香港天地图地公司出版。

  • 《现代小说技巧初探》,文艺论著

1981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 《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戏剧论文集

1988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 《高行健戏剧六种》

1995年,由台湾帝教出版社出版。

  • 《高行健·2000年文库-当代中国文库精读》

1999年,由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


評價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新聞公報中指出,高行健的長篇巨著《靈山》是一部「無以倫比的罕見文學傑作,也是一部朝聖小說」。劉再復說「它揭示了中國文化鮮為人知的一面」。


除了西方的讚譽,華人文壇對高行健亦有極高評價。著名作家董橋表示,高行健的作品極具創意,永遠不會重複自己,視野廣闊,氣勢不凡,成就是世界級。


曾經翻譯過高行健數個英語劇本的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教授方梓勳,指高氏作品著重人性描述,帶有個人主義色彩,有時亦會摻入佛學和禪的思想。戲劇方面,方教授認為故事性不強,但因為充滿人性,容易令觀眾投入。他估計,這可能並非高行健的本意,但觀眾會有同感。


台灣的中國文藝協會理事長王吉隆則認為,高行健的作品很有民族性,他將西方現代文學技巧和東方精神融為一爐,並用自己獨特的藝術方式詮釋出來。


当高行健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时,遭到中国政府强烈抵制,是以其在大陆鲜为人知。



家庭


  • 前妻王学筠,从南京大学中文系以副教授退休。
    • 儿子王成至,现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工作。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 《BBC中文网》.


  2. ^ 【千禧後作家】受高行健流亡意識啟蒙 物哀少年出書有種偶然的應該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书籍


  • 《解读高行健》,2000年1月,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ISBN 962-973-485-0

  • 刘再复,《论高行健状态》,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ISBN 962-973-486-9

  • 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花城出版社出版,1981年


  • 王蒙、高行健 等,《意识流小说》,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ISBN 7-5387-0111-7

  • 《亡命精英其人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ISBN 7-5006-0684-2


期刊文章



  • 朱大可,〈天鵝絨審判和諾貝爾主義的終結〉,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月刊。


  • 北明,「與高行健一百六十分鐘的長談」,《明報月刊》,卷期35:12,2000年12月,頁19-30.


論文


  • 羅菁,《高行健之戲劇──理論與實踐》,2006年

  • 羅菁,《「神人的沒落」──論高行健〈山海經傳〉的矛盾與困局》



歷史與記憶:中國現代文學國際研討會 2007 2007年1月4-6日──會上發表論文


  • 羅菁, 《Politics in Rituals: Gao Xingjian's Escape》


「高行健:中國文化的交叉路」國際研討會 2008年5月28-30日──會上發表論文

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香港戲劇工程」合辦




外部链接












  • 高行健 at Goodreads

  • 高行健专栏


  • 高行健谈中国文化.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 (中文(香港)‎). 

  • 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


  • 高行健接受BBC中文网专访全文、采访视频,BBC中文网,2010年1月5日.


  • 張旭東. 承認的政治——賽珍珠和索爾仁尼琴之間的海外中國文學. 2000. 


  • 李奭學. 三訪靈山:論高行健的語言觀及其與中國小說傳統的關係 (pdf) (中文(台灣)‎).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日野市

Tu-95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