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性戀

































男同志的标志




一對同志情侶


男同性戀者是指以同性者為對象,建立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作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的男性。男同性戀者的身體與生理構造與其他性取向男性無異,惟心理和生理上受到同性所吸引。在很多情況下,「同性戀」被用來指代「男同性戀者」,這是起因於忽略或者未意識到女同性戀者也是同性戀群體的一部分。


在法律定義上,「男同性戀」一詞傾向歸於男性之間的性關係。男同性戀的身份認同過程因人而異,有些在青春期就已察覺自己被男性所吸引,而有些人在青春期過後(如:投入社會工作後)才意識到自己同性戀的傾向。




目录






  • 1 同義詞


    • 1.1 中文


    • 1.2 英文




  • 2 人口數目


    • 2.1 澳洲


    • 2.2 丹麥


    • 2.3 法國


    • 2.4 英國




  • 3 人權


    • 3.1 自我認同


    • 3.2 婚姻




  • 4 圈內術語


    • 4.1 类型代称


    • 4.2 體位


    • 4.3 地方稱呼


    • 4.4 其它




  • 5 擇偶模式


  • 6 性行為


  • 7 宗教信仰


    • 7.1 臺灣


    • 7.2 中國大陸


    • 7.3 美國




  • 8 社會態度


    • 8.1 愛滋污名


    • 8.2 恐同情緒


    • 8.3 性悖軌法




  • 9 著名的同性戀人士


  • 10 参见


  • 11 参考文献


  • 12 外部链接





同義詞



中文


在中國古代,對於男性同性戀有數種委婉說法:




  • 龍陽:出自《戰國策·魏策》,其中記載龍陽君為魏安釐王拂枕席。


  • 斷袖:出自《漢書·佞幸傳》,漢哀帝與董賢共寢,董賢壓住了哀帝的袖子,哀帝不忍驚醒他,用小刀割斷半截袖子而起。今仍有「斷袖之癖」一詞。


  • 分桃:彌子瑕與衛靈公分桃而食。


在現代,對於男性的同性戀人士,中文的規範說法為男同性戀者,而一般口語中則常以男同志称呼之。


在粵語中,通常會用來源於英文「gay」的音譯「基」或「基佬」來指稱男同性戀者。通常「基佬」一詞帶有貶損色彩。



英文




一群㚻片演員正在參加馬德里的驕傲遊行(拍攝於2008年)


英文中,代表「同性戀」的用語「gay」也通常被用來指代男同性戀者(雖然女同性戀者也會在很少場合被稱為gay)。「Gay」一詞原本用於表示「快樂」、「開心」或「明亮」。到了19世紀開始,並在20世紀開始逐漸被大眾使用[1]


到了20世紀末,「gay」一詞被主要的LGBT群體推薦用來指稱同性戀者[2][3],以取代具有醫學意味的「homosexual」一詞。在同一時間,該詞也開始被附帶出一些貶義的用法,並在某些英語國家流行起來。比如「That's so gay.」。


此外還有帶有冒犯含義的「queer」(酷儿,通常用於指稱一切非異性戀的性取向人士)、「faggot」或醫學上使用的homosexuals



人口數目


對男同性戀者在人口中所佔比例的統計不同立場的群體,根據不同的統計方式會得出差別很大的統計數字。統計男同性戀者在人口中的比例有困難的原因,一個是調查者調查的本質,比如是根據發生同性性行為來定義同性戀或是根據對同性的性吸引力來定義同性戀。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這些統計很大部分都是根據受訪者自己的報告,在同性戀者受到法律迫害或社會歧視或其他因素影響而對於承認自身為同性戀有風險的地區,同性戀者並不會真實報告自己的性取向,這也影響了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金賽博士最著名的於1948年發表的關於男性性行為的研究《人類男性性行為》中,根據金賽量表來統計,總結出美國37%的男子在成年後通過與另一名男子的接觸達致性高潮[4]



澳大利亚 澳洲


澳洲2001年-2002年的一份調查,電話訪問了19,307人,其中1.6%的人士自我定義為男同性戀者[5]。其中有8.6%的男性說他們對同性感覺吸引力或發生過同性性行為[6]。總體而言,5.9%的男性說他們一生當中經歷過同性性行為。一半發生過同性性行為的男性自我認為是異性戀者[7]



丹麦 丹麥


丹麥1992年的一份隨機調查中發現1,373名受訪者當中有2.7%報告說他們曾經有同性性行為的經歷。[8]



法国 法國


法國一份1992年的調查發現,受訪的20,055人當中,4.1%的男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同性性行為的經驗。[9]



英国 英國


英國一份1992年的調查發現,受訪的8,337名英國男性中,6.1%有過「同性戀經驗」,以及3.6%的人曾有「一名或以上同性伴侶」。[10]



人權



自我認同




一间位于美国西雅图的男同志酒吧


男同性戀者在意識到自己對同性感到吸引力、認識自己同性性取向到接受並認同的過程是男同性戀自我身份認同和建立的過程。這一過程受到社會認同的影響。在同性戀與主流價值觀有衝突的社會,同性戀者因為受到社會和大眾壓力的影響,造成同性戀者自我認同的主要障礙,同時帶來了一些家庭和社會問題。


認同自己同性戀身份並向他人透露的過程稱為出櫃。個人根據自身家庭情況、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社會地位等因素而對與自己關係親疏的人士進行出櫃。有人只在尋找伴侶時出櫃,有人會選擇告訴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也有人會完全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同時也有一些男同性戀者一輩子也不願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在中国内地,因传宗接代思想的影響,很多男同性戀者不敢向家人坦白自己的性取向,有些外出打工的人士每到过年回家被家人催促婚事时都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部分人担心家人不能接受其同性戀取向。很多男同性恋会与异性恋的女性结婚,這些男同性戀者的妻子被称同妻(中國民間稱呼)。亦有男同性戀者在网上相约女同性恋者、腐女等回家见父母,甚至进行形式婚姻。



婚姻



目前全球有15個國家在全國性的法律中設有同性婚姻制度,4個國家的部分州或省份有此制度。在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男同性戀者可以註冊結婚。在中國,同性戀婚姻不受認可,因此很多男同性戀者迫於社會文化傳宗接代的壓力,而與異性戀女性結婚。也有男同性戀者與女同性戀者進行協商,之後進行只有結婚名義的形式婚姻。雖然這種婚姻受到法律的實際認可,但是夫妻雙方通常不發生性行為。在臺灣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公投,將同性婚姻納入《民法》與支持各級學校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兩案遭到反對而失敗。並傳出有數名同志因公投結果而輕生。



圈內術語





正在親吻的兩名男子


在中文男同性戀社區,有不少社區內使用而外界並不熟知的術語。表列如下:



类型代称



  • 猴:體型偏瘦或很瘦者,由於體脂肪偏低因此多半容易看得出線條。

  • 狼:男同志中體態比較結實精壯且成熟者;

  • 狒狒:普通体形,不胖不瘦,体型比较匀者;

  • 熊:体形壮硕,虎背熊腰,部分胖中带有肌肉,包括毛毛熊(有胸毛等体毛者)、黑熊、肌肉熊、小熊;

  • 狸、猫:男同志中體態比較圓圓可愛者;

  • 豬:男同志中體態過胖者;

  • 直男、異男:异性恋男性;


  • MB(Money Boy):为男同性戀者提供性服务的男性(部分为直男)。



體位



  • 1069:男同性戀之間肛交和互相口交的合稱


地方稱呼



  • 風臀:古吳語詞彙。意指男子同性做愛時的肛門,也指男子同性做愛時被動的一方。[11]

  • 飄飄:男同志(四川語)。



其它



  • BAREBACK (BB):無套性行為

  • No face, no chat (NFNC):沒放臉照不回覆

  • Long Term Relationship (LTR):長久關係



擇偶模式


部份男同性戀者在選擇伴侶時,會有特定的喜好。很多的男同性戀者认同自己的男性性別身份,並喜愛具有陽剛氣質和健碩外型的伴侶,例如運動肌肉選手外型的男性或是熊族。也有男同性戀者喜歡具有陰柔氣質的外型,例如長相較白晢、斯文的男性。


另外,亦有部分男同性戀者會聚集在健身房,以提升自己的吸引力,相比起不太在意男性肌肉的女性,部分男同性戀者喜欢拥有健硕胸肌、腹肌、身材强壮的「肌肉男」,这点与異性戀男性喜欢乳房較豐滿的女性类似。


部分男性對穿着制服、西装等的男性比較感覺吸引力,被稱為「正装控」男同性戀者。


除了與自己年紀相約的人,部分男同性戀者也會打破年齡介限,喜歡跟年長者或是較年輕的男性(每國的性自主權年齡不同)發生性行為。



性行為




在柏林的一对同志恋人



從社會學角度看,同性戀是一種自我身份的認同,即男同性戀者認同自己是男人並傾慕同性的傾向。同性性行為不直接等同於同性戀,例如士兵服役時因環境缺乏女性,為發洩性慾會與同行男性發生境遇性性行為,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是同性戀。雖然某些社會群體認為男同性戀者更傾向於濫交,但男同性戀者也可以與伴侶保持專一性關係。


因為男性沒有陰道,因此男同性戀之間無法進行陰道性交。


肛交是在男同性戀人群性行為方式的一種。在中文的同性戀群體中,進行插入的一方稱為「1」(號),接受插入的一方被稱為「0」(號)。由於肛交較陰道性交危險,為了避免各種性病的傳染,有許多男同性戀者與其他性傾向者一樣會在發生性行為時會選擇戴上保險套,避免體液交換,以達到安全性行為。然而也有些人進行不使用保險套的性行為,以免去保險套阻礙性行為的不便。


除了肛交之外,男同性戀者還會進行口交或互相自慰的方式來達到性高潮。


有部分男同性戀者對於特定事物有著特殊的偏好,譬如特別迷戀制服、靴子、袜子等。個別男同性戀者甚至會進行BDSM、拳交等。應當注意這些偏好與性取向無關。



宗教信仰



臺灣 臺灣


林建宏對UThome男同志聊天室發放網路問卷調查,一共回收352份。該份調查顯示臺灣男同性戀當中,無宗教信仰者最多占比為59.09%,佛教占比為20.45%,道教占比為11.36%,一貫道占2.56%,基督教(新教)3.98%,天主教1.14%,其它1.42%,主要以無宗教信仰和佛教為多數[12]



中国 中國大陸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發布的「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狀況」報告,以线上问卷的形式,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以滚雪球方式获取问卷调查。該問卷回收28454份,其中LGBTI群體佔18088份,主要的組成群體為居住在城市、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80後”及“90後”。該份調查顯示,约五分之一的LGBTI群體有宗教信仰,其中大多数信仰佛教,也有一定比例信仰基督教新教、道教等其他宗教[13]



美國 美國


皮尤研究中心對美國民眾進行電話訪問調查其宗教信仰,在35071位成人中,有1604位表明自己是同性戀或雙性戀。在LGB群體裡,基督信仰佔48%(新教佔29%,天主教佔17%,摩門教佔1%),無特別宗教信仰者佔41%,一神普救派等自由信仰運動佔2.9%,新時代運動(如威卡教或新異教主義等)佔2.4%,猶太教2%,佛教2%,伊斯蘭1%,印度教1%[14][15]。相較於美國大眾有71%為基督徒, LGBT群體比較傾向於非基督教信仰[16]



社會態度



愛滋污名


肛交為男同性戀者間常見的性交方式之一,如同其它進行體液交換的男女性交方式一樣,同為感染HIV病毒的管道之一。


2013年很多國家的艾滋病控管機構發表當年的統計,發現艾滋病的感染率在男同性戀者當中有上升的趨勢。總結其因素為不使用保險套的性行為增加,以及沒有進行適時的艾滋病病毒檢測。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3年的報告顯示,2005年到2011年間,美國男男性行為者在過去12個月中不使用安全套的肛門性交行為增加了20%。2011年,全美48個州中,一半的新感染案例都是通過男男性行為發生的[17]


英國公眾健康部門2013年發布的統計發現,2012年共有3,250名男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感染HIV,為英國有記錄以來最高的數字[18]


研究顯示,對愛滋感染者污名化,以及對群體的各種標籤化行為,容易導致個體會避免面對HIV的相關檢測,而成為疾病篩檢預防上的漏洞。在整個疾病預防的角度上,污名化與安全性行為呈現負相關,顯現出在污名化嚴重的區域中,安全性行為的推行更加不易[19]



恐同情緒


恐同症的全名是「同性戀恐懼症」,由George Weinberg於1972年提出,指畏懼跟同性戀者有近距離接觸,且想施加懲罰於同性戀者身上的一種病症,這種恐懼大多是不理性的。但此概念逐漸脫離臨床症狀,而應用於社會及文化範疇,指對於同性戀者沒來由的恐懼、歧視、偏見、攻擊等。有學者區分出「內化恐同」 (internalized homophobia),以及「制度化恐同」 (institutional homophobia)兩種概念。前者指人們對於自己被同性吸引的事實產生羞恥感、自我憎厭等,而後者則指學校、政府、商業機構、宗教團體等社會體制,在政策及人事上,對不同性傾向人士的不公對待和歧視[20]


「恐同」產生的機制困擾著心理學家們,直到現在,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結論。基爾馬丁教授(Prof. Kilmartin)主張,男性恐同者的恐懼可能來自性別刻板印象。換言之,對於一些男性而言,與男同性戀來往讓他們感覺自身「男子氣概」受到威脅。當他們與男性同性戀接觸時,他們感到自己的價值觀受到挑戰,進而產生不安全、焦慮、恐懼、憤怒等負面情感。恐同態度「保護」他們不被「同性戀式的行為」威脅,從而保全自己的「男子氣概」[21]


根據加拿大學者安德森(Richard Andersen)與費特娜(Tina Fetner)的研究,對同性戀的友善程度可能和貧富差距有關。他們比較三十五個民主國家的「世界價值調查」樣本後發現:經濟不平等擴大時,對同性戀不友善的程度會升高。反之,國家經濟成長後,對同性戀寬容度隨之提高[22]


一份美國研究綜述發現,對同性戀持負面態度的人,通常[23]



  • 較少和男女同性戀有接觸往來

  • 較少參與同性性行為或認同自身為同志

  • 傾向對同儕感知到負面態度

  • 童年時期居住在把「反對同性戀」當作規範的地區

  • 比較年長和未受過教育

  • 較為虔誠,常上教堂,並且保有保守派的宗教意識形態

  • 傾向表達傳統、刻板的性別角色

  • 對性持保守、負面或罪惡的態度

  • 傾向威權主義或具相關之人格特質


對同性戀的恐懼和刑事定罪阻礙了關於MSM和HIV傳播的研究,也阻礙了這些國家控制HIV的努力[24]



性悖軌法



男男之間的性交行為在歷史上曾被很多國家所禁止,違者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即使在今天,兩名成年男子之間自願的性交行為在全球70個國家有刑事風險。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1994年認定將同性性行為入罪,是以國家法律歧視他人性傾向,違反人權保障[25]



著名的同性戀人士



在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男同性戀人士,當中有受到迫害而死的奧斯卡·王爾德、電腦之父艾倫·圖靈等。隨著西方世界對同性戀態度越趨寬容,越來越多的男同性戀者開始公開自己的身份,如蘋果公司CEO提姆·庫克。



参见



  • 女同性戀


  • 同性戀 - 双性恋- 泛性恋- 無性恋 - 异性恋

  • 同志村


  • 同性婚姻 - 夫夫 - 兒婿

  • Badi



参考文献





  1. ^ Harper, Douglas. Gay.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01–2013. 


  2. ^ GLAAD Media Reference Guide – Offensive Terms To Avoid. 2012-04-21. 


  3. ^ APA Style Guide: Avoiding Heterosexual Bias in Language. 


  4. ^ The Kinsey Institute Data from Alfred Kinsey's Studi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7-26.. Published online.


  5.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4696704


  6.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4696706


  7. ^ Smith AM, Rissel CE, Richters J, Grulich AE, de Visser RO. Sex in Australia: the rationale and methods of the Australian Study of Health and Relationships. Aust N Z J Public Health. 2003, 27 (2): 106–17. PMID 14696700. doi:10.1111/j.1467-842X.2003.tb00797.x. 


  8. ^ Melbye M, Biggar RJ. Interactions between persons at risk for AIDS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Denmark. Am. J. Epidemiol. March 1992, 135 (6): 593–602. PMID 1580235. 


  9. ^ AIDS and sexual behaviour in France. Mostly Indian Girls are affected from France girls .ACSF investigators. Nature. December 1992, 360 (6403): 407–9. PMID 1448162. doi:10.1038/360407a0. 


  10. ^ Johnson AM, Wadsworth J, Wellings K, Bradshaw S, Field J. Sexual lifestyles and HIV risk. Nature. December 1992, 360 (6403): 410–2. PMID 1448163. doi:10.1038/360410a0. 


  11. ^ 石汝杰:〈《綴白裘》的語言〉,《明清吳語和現代方言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頁209。


  12. ^ 林建宏. 彩虹下的幸福:男同性戀者愛情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PDF).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2010 [2015-12-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13.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狀況 (PDF). 


  14. ^ LGBT People of Faith: Why Are They Staying?. Advocate. 2015-09-17. 


  15. ^ America’s Changing Religious Landscape (PDF). 


  16. ^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Americans differ from general public in their religious affiliations. 


  17. ^ HIV Testing and Risk Behaviors Among Gay, Bisexual, and Other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 United States. 2013年11月29日 [2013年12月7日]. 


  18. ^ HIV infections among gay men in England at highest ever level. 2013年11月21日 [2013年12月7日]. 


  19. ^ 接納與排斥 HIV感染者之污名化感受 (PDF). 


  20. ^ 通色.通性-性傾向及性別身份認同通識教材. 恐同症 (Homophobia). 女同學社. 


  21. ^ Dalles Chen. 恐同者,他們在怕什麼?. 


  22. ^ 高穎超. 【讀者投書】高穎超:恐懼同志的「性經濟」動力. 


  23. ^ Gregory M. Herek. Hating Gays: An Overview of Scientific Studies. 


  24. ^ 反同性戀法律和恐同情緒使艾滋病研究舉步維艱. 中國科學報. 2014-05-21. 


  25. ^ Douglas Sanders. HUMAN RIGHTS AND SEXUAL ORIENT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ILGA. 2005 [2015-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链接




  •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男同性戀相关的内容


  • The Guardian (UK) blog: Morning conference: the meaning of 'gay'(英文)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ameSpot

connect to host localhost port 22: Connection refused

Getting a Wifi WPA2 wifi 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