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
淮海戰役 | |||||||
---|---|---|---|---|---|---|---|
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的一部分 | |||||||
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坦克大队坦克配合步兵发起攻击 | |||||||
| |||||||
参战方 | |||||||
中華民國国军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
指挥官和领导者 | |||||||
徐州剿匪總司令部 胡琏 | 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 饒漱石 | ||||||
参战单位 | |||||||
第7兵團 第3绥靖区 |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 ||||||
兵力 | |||||||
800,000名国军士兵 | 600,000名解放军士兵 | ||||||
伤亡与损失 | |||||||
共約555,099人 被俘虏320,355人 傷亡171,151人 投降35,093人 倒戈28,500人 | 共約13.4万人 阵亡2.5万人 负伤9.8万人 失踪1.1万人 |
淮海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防區。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歷時66天。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解放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对國軍一次战略性进攻戰役[1]:2517。
戰役历时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个兵团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降3.5万余人,變節改编2.8万人;国军将领被俘124人,阵亡6人,投降22人,叛變8人。被消灭国军统计中还不包括溃散和逃亡人数),此外還击退由蚌埠方面屢次北援之第六、八兩個兵團[1]:2518。國軍方面,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刘峙及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造成解放軍伤亡13.4万人。此战役被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
目录
1 战役准备
1.1 解放军方面
1.2 国军方面
2 战役背景
2.1 高估濟南戰役解放軍的損失
2.2 毛澤東決議殲滅國軍一支主力軍
2.3 蔣介石顧慮士氣決守徐州
2.4 蔣下令黃河掘堤失敗
2.5 解放軍切斷南路方案
3 战役过程
3.1 第一阶段
3.2 第二阶段
3.3 第三阶段
4 原因與影響
5 参战部队序列
5.1 中国人民解放军
5.2 中華民國國軍
6 电影
7 注释
8 参考文献
9 外部連結
10 參見
战役准备
解放军方面
1948年9月16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9月24日结束。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後,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國軍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是牵制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两个兵团,歼灭距离徐州较远、位置突出之黄百韬第七兵团、李延年第九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中共中央軍委同意他們建議,並決定由華東和中原2個野戰軍共同擔任作戰任務,還於1948年10月11日制定《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2]:256。
这一计划符合中国共产党“歼敌于长江以北”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中国共产党占据主动决战权,是原定规模较小之淮海战役。
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5个纵队、1个特种兵纵队,共约36万人,大部分在山东省济南以南、临沂,一部分在江蘇省宿迁地区休整一段时间后,开始攻击国军,计划分割围歼新安镇第七兵团并阻击徐州国军东援,然后南下切断津浦铁路徐州至蚌埠段,孤立徐州。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令中原野战军配合华东野战军,牵制部署在徐州以西国军[3][4]。遼瀋戰役後,解放軍在東北繳獲一批國軍野馬戰鬥機,原想運用於戰場,而後作罷。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戰軍7个纵队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以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之地方武装,共60餘萬人,在由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之總前委領導下,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之指示,於1948年11月6日發起淮海戰役[1]:2517。
国军方面
1948年9月下旬,山東省城济南失守,成為雙方優劣態勢轉變的分水嶺[5]:295。
10月以后,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开始收缩兵力,国军集结4个兵团(第二、第十三、第七、第十六兵团)和4个绥靖区(第三、第四、第一、第九绥靖区)部队25个军,共约60万人[3],以徐州为中心,利用津浦铁路及陇海铁路,组成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蚌埠之“一点两线”防御阵线,加强防守中原和华东地区,采取战略守势。連同從華中增援 之一個兵團及由東北撤回之兩個軍,共80萬人[1]:2517。
10月30日,蒋介石见东北廖耀湘兵團全軍覆沒,瀋陽已甚混亂,危在旦夕,即飛返南京,拟定“徐蚌会战计划”[6]:8。
10月29日,南京國防部舉行作戰會議,把“守江必守淮”構想提出討論,當經決定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方面,以一至兩個軍堅守徐州,所有隴海鐵路上次要城市,一律放棄[5]:303。把所有兵力,集中於徐州、蚌埠間之津浦鐵路兩側地區,實施攻勢防禦,守淮(河)保(長)江,拱衛(南)京、滬(上海)[5]:303[7]。同時抽調華中剿匪總司令部序列之第十二兵團,迅速向徐州方面開進,加強中原戰場兵力[5]:303。此一構想呈奉蔣核定後,參謀總長顧祝同即於11月3日,帶同作戰廳長郭汝瑰,前往徐州,召集剿匪總司令部所屬之高級將領,舉行會議,研討具體實施辦法[5]:303。在會議上,第七兵團司令官黃伯韜曾說了一番痛切話:「陳毅主力(七個縱隊)業已由魯(山東)西、南南下,將會合其在(江)蘇北三個縱隊,夾擊我兵團。劉伯承部將從西南方向,牽制剿總各主力兵團,使不能應援我。如此擊破我兵團後,再循序逐次各個擊破其各兵團。」[5]:303-304
但是,蒋不知淮海戰役具體作战方案,是由中國共產黨潛伏人員郭汝瑰本人制定,而此方案尚未下达到前線國軍,就被郭汝瑰报达解放军的指揮部。在郭汝瑰影响下,蒋中正屢次變更作戰方案,放棄坚守蚌埠,在徐州外围作戰,增加了國軍在移動中被分割围歼的機會(而这个方案最终未实施)[8][注 1][9]淮海戰役開始前,邱清泉在徐州花園飯店參加會議[10]。
蒋中正计划在徐蚌地区与解放軍决战,何應欽、顧祝同等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希望华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能出面統一指揮漢口、徐州兩個剿匪總司令部。10月30日,白崇禧由漢口飛回南京,當天看起來還有信心,第二天忽然拒絕接受統一指揮權。白崇禧發現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早已把國軍主力幾個兵團部署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鐵路及津浦鐵路線上,各一字排開,徐州平原無險可據,一旦開戰,局面将迫在眉睫,要重新遷动幾十萬大軍已無可能[11]。
在前方指挥机构人选方面,蒋又希望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第二兵團司令官杜聿明能指挥这场战事,但东北战场的局势突然告急,杜于10月15日被紧急调往东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一时无信任人选可派,于是以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总司令刘峙来指挥这场战役[注 2][12]。
在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開會同時,東北戰事已接近尾聲[5]:307。最高統帥曾派人前往葫蘆島,給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杜聿明下達手函,指示新訂徐蚌會戰要旨:集中兵力於淮河南岸蚌埠東西地區,佔領陣地,以攻勢防禦擊退解放軍之攻擊,相機轉為攻勢,予以殲滅[5]:307。要杜聿明即到蚌埠指揮,並徵求杜聿明對此案之意見[5]:307。當時杜聿明即行肅函回覆:對於這一在蚌埠集結決戰之計劃,完全同意[5]:307。但他在葫蘆島指揮國軍撤退工作,尚未完成,不能立即南行[5]:307。請飭劉峙總司令迅速按此計劃實施,否則有被解放軍牽制,無法撤退之慮[5]:307。
从白崇禧拒绝指挥,到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只有6天。
战役背景
高估濟南戰役解放軍的損失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结束,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兵败被俘,国军在徐州以北的防线全部暴露。济南战役期间,国军因济南、徐州兵力吃紧,将郑州之孙元良第十六兵团东调徐州。郑州遗防由驻安阳、新乡的国军第106师、第268师接替,新乡国军第十二绥区司令部亦南移郑州。南京國軍总部以为济南战役使华东野战军需要长时间休整,未能料到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损失不大,能迅速南下进攻徐州,结果大意轻敌。粟裕为迷惑国军,特意在山东开了十几台大功率電臺,不停向外发出指令,国军误认为华东野战军主力依然在山东。使徐州剿匪总司令部部署调整、兵力调动也趋缓慢。
济南战役结束后,粟裕鉴于华野打援兵团没有实际投入打援战斗,因而可以不必休整就能继续作战,而攻济部队伤亡也有限,稍加休整后也可以连续作战。为了扩张战果,为以后南下作战创造条件,粟裕9月24日致电中央军委建议举行淮海战役,战役目标为攻占淮阴、淮安(两淮)及海州、连云港,所以称为淮海战役:“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强一个纵队)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入休整。”[13]
毛澤東決議殲滅國軍一支主力軍
9月25日毛泽东两次复电粟裕不以攻城为作战目标:“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要求华东野战军于10月10日左右开始行动,要粟裕“召集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及其他可能到会之干部开一次讨论行动问题的会议,以最后斟酌的意见电告我们审查”,“开一次像上月曲阜会议那样的干部会,统一作战意志,调整内部关系”,并“将徐(州)海(州)铁路线上及沂河区、峄(县)台(儿庄)区、东海灌云连云港区、两淮区之敌情电告”。针对华野领导的乐观态度,毛泽东9月28日对华野的指示电:“这一战役必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可能要大。”华野如不进行休整,进行充分的准备,显然是很难完成的,为此毛泽东在9月28日电文中指示华野领导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机动地推迟出动的时间。中央军委于9月30日改变了华野原先不休整的计划,指示华东部队休整20天左右。华野并没有立即接受毛泽东提出的战役计划。
10月5日至24日在曲阜举行中共华野前线委员会扩大会议(师级以上干部参加),在会上对中央军委提出的严重作战任务,进行了多次反复的研究,直至9日晚各纵队主要干部会议后才放弃了华野在原(小)淮海战役方案基础上提出的两个方案,下决心采纳中央军委的第三方案即首先分割包围歼灭黄百韬兵团,并于10月12日上报军委。10月11日,中央军委致电中野,要求立即展开对从郑州东调徐州的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展开截击作战,以配合华野,阻滞孙兵团靠拢。10月1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报,确定淮海战役的作战任务主要是歼灭徐州刘峙集团主力之一部,开辟苏北战场,使山东和苏北打成一片;然后,华野分为两个兵团,以五个纵队组成东兵团在苏北、苏中作战,其余主力组成西兵团出豫皖两省,协同刘邓在中原作战。10月14日,华野召开第二次作战会议,决定于11月5日开始淮海战役攻击,并于10月15日上报军委,10月17日得到军委的批准。这一时间距离毛泽东9月25日要求的小淮海战役发动时间,整整推迟了一个月。
蔣介石顧慮士氣決守徐州
同时,中野根据军委指示,制定了围攻郑州的战役计划,以主力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纵队及地方武装,于10月21日至22日发起郑州战役,全歼了郑州守军11270人。
郑州战役后,国军就察觉在鲁中的华野和在豫西的中野有南下、东移动向,徐州首当其冲。蒋介石认为“徐州乃四战之地,易攻难守”,考虑“放弃徐州,守淮保江,拱卫京沪”,并且批准了国防部在10月29日提出的“守江必守淮”的作战计划。但此时辽沈战役大局已定,担心辽沈战败再加徐州撤退会影响人心,导致政局不稳,因而将兵力集结于徐州及徐蚌段铁路沿线,作攻势防御。11月4日,蒋介石派顾祝同到徐州“剿总”,传达蒋介石的决定,调整作战部署。
郑州战役后,中野及配属指挥的华野三纵、两广纵队、冀鲁豫独立一、二旅向东席卷陇海路夹击徐州,孙元良兵团两个军、刘汝明绥区、邱清泉兵团陆续放弃商丘、永城、砀山、黄口,向徐州外围、宿县收缩。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与国军徐州集团决战之态势。10月31日,粟裕发电报给中央军委、陈邓(刘伯承尚在豫西南)、华东局、中原局:“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11月1日,毛泽东复电:“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11月2日,陈、邓复电:“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唯因通讯工具太弱(陈邓随中野四纵行动,使用四纵电台),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配属指挥的)华野三纵与我们电台还未弄通,请粟潭转令该纵注意勾通。”刘(伯承)邓(子恢)李(达)统一指挥中原军区之豫皖苏地方部队、中野二、六纵,尾追、袭扰、阻滞向徐州进发的黄维兵团至阜阳、太和地区。
实际上,约50万解放军开始从不同方向秘密夜行,在国军不知情下扑向徐州。據被俘將領國軍第二兵團少將參謀長李汉萍回憶,到11月初,原集结在济宁、兖州一带的解放军围攻徐州的动态逐漸明显,國軍统帅部仓皇失措,決定准備「徐蚌會戰」。
蔣下令黃河掘堤失敗
为使徐州不受东西夹击并能彻底集中使用兵力起见,蒋介石特用极机密的亲启电,令邱清泉派1个军,伪装解放军,轻装出发,昼夜兼程前进,将鄄城以西之董口黄河堤掘开,造成鲁西泛滥,阻止解放军由鲁西方面进击徐州。
邱清泉、李汉萍、高吉人3人秘密决定,第七十军由高吉人亲自率领,不带炮兵,轻装出发,3天内赶到董口,将黄河河堤掘开,为了保守机密,并嫁祸于中国共产党,第七十军在执行任务时冒充三野某纵为了不拖延时间和暴露企图,决定用炸药炸开几个缺口。并由邱清泉秘电蒋介石派空军用重磅炸弹轰炸,配合行動。为使河水南流造成泛滥,决口后,必须设法将河水巨野北大沟内,倒灌微山湖,使鲁西造成大面积的泛滥区,阻止解放军由鲁西方面包围徐州。這個計劃原訂於11月上旬實施,但因5日徐州軍事會議後,情況發生變化,就臨時停止下来[14]:304-305。
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官刘峙作战无能,故在战斗前,国军布阵极为不利,与解放军作战处于被动及被分割攻击。11月4日,蔣介石派顧祝同到徐州[15]。11月5日,顧祝同在徐州召開高級將領會議,對上述作戰計劃作部署,命令剛剛發出[15]。国军尚未按“徐蚌会战计划”南移,11月5日,刘峙见国军各兵团均已报告在正面发现解放軍主力有扑向徐州之势,便遵从蒋意,将徐州周边部队向徐州收缩靠拢,然后再图向淮河一线撤退。命令黄百韬第七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退回徐州东郊,经蒙城向蚌埠调动孙元良第十六兵团经宿县北上退回徐州,邱清泉第二兵团退回徐州西郊,死守徐州。
1948年11月4日,粟裕发布了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命令“各部统于六日黄昏由现地开进”,“定于本月八日晚统一发起战斗”。
11月5日黄百韬兵团收到命令向徐州撤退。华东野战军各部11月5日间正向前敌位置运动,11月6日晚开进接敌。黄百韬兵团正好于11月7日凌晨离开既设阵地,侧敌运动。由于晚了一天的行程,黄百韬兵团与驻八义集的李弥兵团,未能靠拢报团撤退。
解放軍切斷南路方案
11月7日晨,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到达临沂地区,得知徐州国军有南撤企图。从9时到13时,粟陈张先后发电报给陈邓小平、谭王和中央军委、华东局、中原局,报告徐州之敌有南撤企图,何基沣、张克侠有起义可能,判断淮海战役发起后“有提前夺取徐州或孤立徐州,使敌不能南撤可能”,“目前主要关键为能否全歼黄兵团,同时作下一步准备”,建议中野主力四个纵队直出津浦路徐蚌段,谭王所部依预定计划迅即出陇海线,截断徐州之敌退路,下一步或继续歼灭黄维兵团,或歼灭蚌埠之孙元良兵团。11月8日,中央军委复电:“估计及部署均很好。”当夜,华野领导根据全国战略决战进展态势,估计国军可能采取的方针,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认为必须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使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致电:
军委,陈邓,并报华东局、中原局: 对敌可能采取方针估计与对策
粟裕 张震 齐(8日)辰 |
11月8日,陈邓指示粟谭:
粟谭并报中共中央军委: (一)我四纵今(齐)日东进,在砀山东南已追歼五军四十五师数百人,并将工兵营搜索包围于黄道口,四十五师向黄口方向溃退,我继续追击中.刻我已令孙丁(华野)三纵向黄口徐州急进,协同四纵歼敌,炮兵连受谢富治指挥,我三九两纵正向东进。 (二)今晨经由永城向宿县逃退之敌,确系邱兵团部队。蒋介石究竟只撤退邱清泉、刘汝明两部,还是整个放弃徐州(包括黄李冯),不日即可判明,应加注意,你们所得情况望即告。 (二)如判明蒋介石系整个南撤,设防淮河时,如有可能,你们应派部队举行超越追击,迅速进至淮南路东。 陈邓 齐(二十一时) |
11月9日16时,毛泽东根据华野粟张、中野陈邓的电报,下达了淮海总决战部署:[16]
陈邓,粟陈张,并谭王: 齐电悉。 (一)徐州敌有总退却模样,你们按照敌要总退却的估计,迅速部署截断敌退路以利围歼是正确的。 (二)陈邓直接指挥各部,包括一、三、四、九纵应直出宿县,截断宿蚌路,四纵不应在黄口附近打邱清泉,而应迅速攻宿县,一纵在解决一八一师后,应立即去宿县。华野三、广两纵的任务是对付邱清泉,但应位于萧县地区从南面向黄口徐州线攻击,以便与宿县我军联结。如敌向南总退却时,则集中六个纵队歼灭之。 (三)粟陈张应令谭王集中七、十、十三纵及由南向北之十一纵,以全力向李弥兵团攻击,用迅速手段歼灭该兵团的全部或大部,控制并截断徐州至运河车站之间的铁路,运东主力则歼灭黄兵团。 (四)只要以上几点办到,就能破坏敌人总退却的计划,遭我全部歼灭,并占领徐州。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即现在举行之淮海战役)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即将来举行的江淮战役)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 (五)敌指挥系统甚为恐慌混乱,望你们按照上述方针,坚决执行,争取全胜。此时我军愈坚决,愈大胆,就愈能胜利。 军委 |
11月9日深夜,毛泽东复电粟张的齐辰电:
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 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 军委 佳(9日)亥 |
战役过程
淮海战役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階段,從11月6日至11月22日。[1]:2517
1948年9月底,解放軍集中劉伯承、陳毅、陳賡等部,約50萬人[17],開始圍攻徐州。
11月6日,国军调动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第12兵团进至太和、阜阳地区东援,徐州、蚌埠战场国军兵力增加到70万人。[3]
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在广大人民支援下,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251711月6日凌晨,解放軍便發動淮海戰役,当天晚上华野攻占枣庄、临城、马头,包围了郯城,中野攻占了商丘和虞城。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措手不及。[15]解放军各部队向预定目标开进,发现国军正在收缩,当即转入追击。华东野战军借这此延误,追上正在渡大运河的第七兵团。华野第4、8纵队沿陇海路北侧追击,第1、6、9和鲁中南纵队沿铁路南侧追击,第11纵队和江淮军区部队由南向北直插徐州以东地区,苏北兵团指挥第2、11纵队和中野第11纵队向徐州东南迂回截击,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第7、10、13纵队攻占贾汪、台儿庄地区[18]。
黄百韬兵团原定11月5日開拔,向大運河以西撤退。[5]:305但因接應掩護由海州撤退之第九绥靖区及第四十四军,行動迟滯,以致耽誤兩天。[5]:305於11月7日才按照順序,沿隴海鐵路向西移動。[5]:305第六十三軍則由新安鎮西南之窰灣渡運河西撤。[5]:305運河上只有一座鐵橋,大兵團擁擠一起,加上眷屬行李,以及隨軍撤退之地方行政和黨務人員,無法從橋上迅速通過。[5]:305
11月7日,蔣在黃埔官邸召集軍事會議,會上已接到黃百韜兵團被圍消息,決定以李彌兵團守徐州,令邱清泉、孫元良兩兵團回徐州東進,以解碾莊黃百韜兵團之危。[15]由此證明統帥部對於前線情況並不確切了解。[15]
11月8日,防守运河一线的第三绥靖区所属两个军部、三个半师,共2万3千余人,在台儿莊、贾汪地区投向中国共产党。[1]:2517原駐徐州東北棗莊、台兒莊地區之第三绥靖区所屬第五十九軍、第七十七軍,此時在中國共產黨地下党员、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投向中國共產黨。[5]:305解放軍因得第三綏靖區馮治安、張克俠所部三個半師陣前起變,以山东兵团主力迅速南下,佔領徐州以北茅村至宿羊山一帶地區,把原駐新安之黃百韜兵團隔絕包圍。[15]粟裕後來給中央報告,說戰機就是四小時;如果何基灃、張克俠不投共,就沒有包圍黃百韜的戰機[19]。
黃百韜撤退目標,第一步是碾莊,各軍到碾莊會齊後,再往西向八義集,大許家開進。[5]:306因為一座橋不夠用,他令第二十五軍及第一百軍,分別在牛山、砲車兩處佔領陣地,對東、北兩方警戒,掩護第六十三、六十四、四十四3個軍通過運河。[5]:306解放軍陳毅部,先以其第二、十一、十二3個縱隊,把第六十三军(担任侧翼掩护)包圍於窰灣(今江苏徐州新沂市窑湾镇)。[5]:306次日第九、第十一纵队按野战军命令撤围渡运河参与徐东阻击,仅留下一纵对战第六十三军。华野一纵以1个军对1个军,經過2天多血戰,第六十三军主力覆沒,军长陈章阵亡。其強渡運河一部,也在運河西岸落敗。[5]:306第二十五軍因為掩護友軍,遭受創傷。[5]:306第一百军之第四十四師渡過運河之後,沒有遵令到碾莊集中,直奔八義集(企图为兵团打开撤回徐州通路,但众寡不敌),也被解放軍夾擊殲滅。[5]:306在這場序戰中,黃百韜部即損失五分之一以上兵力。[5]:306
黃百韜於兵團主力渡過運河後,召集各軍長在碾莊開會。[5]:306多數人主張依照兵團既定部署,兼程前進,趁解放軍主力尚未完全通過運河鐵橋之前,撤向大許家。[20]但有人(64军军长刘镇湘)堅持不走,要在碾莊憑藉第十三兵团(即李弥兵团)已設陣地,跟解放军打上一仗再說。[5]:306恰巧国防部来一道电令:大意是黃百韜兵團未過運河,已受挫失,如繼續行進,萬一被解放軍尾追,恐有被擊破之慮。[5]:306當前行止,由黃百韜視狀況自行決定。[5]:306如有必要,在碾莊集結整頓,打退敌人之後再走亦可。[5]:306黃百韜兵團便決定留在碾莊及其附近地區,固守待援。[5]:306陳毅也親率其第一、二、四、六、九、十一、十二、十三、新八(即鲁中南纵队,1948年7月编成,因华野八纵为原鲁中军区部队,因此鲁中南纵队又称“新八纵”)等9個縱隊[5]:306,向黃百韜兵團圍攻猛撲。[5]:307解放军行军速度超出预料,在一日之內,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就攻占碾莊与徐州之间曹八集等各据点要道。
11月9日,杜聿明回到南京,發覺國軍主力還在徐州附近,黃百韜兵團且已被圍。[5]:307前面所說在蚌埠附近決戰之計劃,已經不能實施。[5]:307
11月10日下午,蔣在官邸會報中,核定國防部所提新作戰計劃[21],並囑杜聿明即刻回徐州指揮執行。[5]:307蔣以親筆致函黃伯韜[22]。
當晚,杜聿明即乘專機飛往徐州,因為飛機迷失方向,直到午夜以後才到徐州降落。[5]:308他見劉峙,並聽取主管情報人員有關敵情報告之後,認為目前徐州四周,雖然都有解放軍,但不可能都是敵之主力。[5]:308
黄百韬见势不妙,希望李弥第十三兵团协助撤退。李弥拿出刘峙命令,执意按计划回撤,拒绝援助,未等黄百韬到达,就主动放弃曹八集撤往徐州[23]。
此時徐州南方戰況,由于宿县之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北撤徐州,而协防宿县之刘汝明第四绥靖区也向南撤。由于刘峙指挥慌乱,蒋决定11月10日把杜聿明调回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具体负责指挥作战;同时命令邱清泉第二兵团和李弥第十三兵团由徐州向东攻击,为黄百韬第七兵团解围。在蚌埠,以第九绥靖区改组建第六兵团,以第四绥靖区改组建第八兵团,两兵团将协同沿津浦铁路两侧向宿县推进。至此,徐州、蚌埠战场国军兵力增加到80万人。[3]
11月11日,华东野战军将第七兵团合围于碾莊地区。[3]碾庄位于陇海路以北,运河以西,有10多个鸡犬相闻的小村落组成;这一带经常洪水肆虐,老百姓将房屋建在两三米高的地基上,俗称土台子,成为打仗时防守的天然屏障。村庄四周还有两三米高的土围墙和外壕、村落,土台子之间则是布满水塘、洼地的开阔地,易守难攻。更为有利的是,这里原为李弥兵团的防区,李弥以1947年8月临朐战役中抗住粟裕几个主力纵队围攻的堡垒构筑技术,依托土台子,以地堡群为骨干,每个村落都构成独立防御的坚固支撑点。各支撑点又都采取子母堡式交通壕散兵坑,交通壕则纵横交错,形成兵力、火力相互支援的集团式环形阵地。
11月11日晚,杜聿明帶一批幕僚人員從南京飛抵徐州,指揮會戰。[24]
11月13日,第一綏靖區副司令官兼國軍第一〇七軍軍長孫良誠率該軍軍部和一個師共5800人,在江蘇睢寧西北投向中國共產黨。[25]:1371
粟裕把华野指挥部设在土山镇东南的火神庙,离碾庄不到30华里。11月14日晚,粟裕召集主攻碾庄的四、六、八、九、十三、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陶勇、王必成(指派副司令员皮定均代替出席)、张仁初、聂凤智、周志坚、陈锐霆,以及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等人开会,检讨初战3天进展缓慢情况,调整部署,明确指挥关系,改进战法,最后决定:战法上首先攻打较弱的44军、100军,后打较强的25军、64军;战术上,由野战攻击转为挖交通壕近迫作业;指挥上,鉴于华野参谋长陈士榘个人统一指挥攻击集团有操作上的难度,改由指挥机构比较健全的山东兵团的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围攻碾庄的六个纵队;特种兵纵队和各纵直属重炮共80门,集中编为3个炮兵群,以便步炮统一协调。
11月15日,蔣介石專派參謀總長顧祝同與國防部第三廳廳長郭汝瑰飛赴徐州督戰,嚴促劉峙、杜聿明東進,以解黃兵團之圍。[26]:8730同日,劉伯承將徐州、蚌埠之間,位於津浦鐵路線上的宿县攻陷,切断了徐、蚌之間連絡,也阻絕由蚌埠、固鎮、蒙城幾路援軍北進之通路。[5]:316顧祝同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三路並進,「打通津浦線」。[27]:350
11月16日,华野领导粟裕、陈士榘、张震率华野指挥部移往双沟东北的小楼,统一指挥第七、十、十一、十二纵抗击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东援,华野一纵为预备队,碾庄交由谭、王指挥。毛泽东复电:“粟到韦(国清)吉(洛)处指挥极好。”
鉴于淮海战役规模越打越大,11月16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军事委員會决定由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員(同时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陈毅、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員邓小平、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治委員粟裕、华中野战军副政治委員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简称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2]:256)。[1]:2517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任常務委員,邓小平为书记。[28]统筹华东、中原区事宜,临机处置一切。[3]
國軍第六兵團是剛編成,由甫從海州撤守之第九綏靖區司令官李延年出任兵團司令官,下轄三個源流不同之第三十九、五十四、九十六軍。[5]:316第八兵团司令官刘汝明,下轄第五十五軍、第六十八軍,是馮玉祥西北軍僅存之一支軍隊,多年來轉戰南北,師老兵疲,劉汝明帶著這些子弟兵,有意無意想保存實力。[5]:317第六兵團和第八兵團欠缺企圖心和攻擊精神,戰鬥力參差。[5]:317國軍統帥部令李延年向北攻擊,收復宿县,前進打了一天,受到劉伯承強力阻擊,攻勢便告停頓。[5]:317統帥部乃令黄维兵团迅速前進,先克宿縣,再往徐州。[5]:317
自11月12日晚起,徐州国军以邱清泉第二兵团和李弥第十三兵团由徐州东援,协同攻击全力解第七兵团之围,华东野战军展开徐东阻击战。开始時,粟裕令华东野战军第7、第10、第11纵队组成阻援兵团,由第10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員刘培善统一指挥,在侯集、林佟山至大许家地域,实行正面防御阻击徐州国军东援;以苏北兵团各纵队从徐州东南侧击第二、第十三兵团增援,在潘塘附近发生激战。11月15日,华东野战军阻援兵团主力后撤。为侧击国军第二、第十三兵团后路,当日晚,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3个纵队自徐州东南房村一带出发,企图经由潘塘镇,向北楔入国军第二、第十三兵团退路。同日下午,国军第二兵团派出第七十四军从徐州向东南潘塘镇,企图迂回至双沟一带,然后向北转进,攻击华东野战军阻援兵团侧背。11月16日凌晨,双方迂回侧击部队在潘塘东南周楼正面相向遭遇,战斗开始,双方都认为遭遇对方小股部队,搅在一起战至天亮才发现对方规模。11月17日,解放军為更有力打击国军,有计划改変阻击阵地,但是前方判断错误,刘峙乘机大事宣传“徐东大捷”,徐州满街张贴标语,大放鞭炮,並向各方发出通电。[29]
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战斗,仍然打得十分艰苦,前线部队因为伤亡太大,且局限于战场一隅,对继续战斗一度有所犹豫,“在打六十四军时,有些部队发生气馁叫苦,‘伤亡太大了’,‘部队不充实了’,‘不能再打了’。后来军委来了一个准备伤亡十万人的电报,才将这种情绪克服了。”[30]
11月18日,國軍第四十四軍第一五〇師師長趙壁光率殘部2000餘人在碾莊地區投向中國共產黨。[25]:137111月19日,华东野战军全力加快围歼第七兵团,至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全歼第七兵团10万人(黄兵团编制辖5个军12个师约12万人,其中25军148师已于11月15日在宿县被中野歼灭,100军19师已于9月济南战役中被华野歼灭,其余10个师:碾庄包围圈内有4个军7个师7万余人,担负兵团侧翼掩护的第六十三军两个师,以及第一〇〇军第四十四师等3个师3万余人在碾庄包围圈外覆没),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1]:2517[注 3]
11月22日,第二兵团被华东野战军阻于离碾庄12公里处大许家一线,无法突破。国军第七兵团被歼灭后,由蚌埠进军的李延年第六兵团、刘汝明第八兵团担心被解放军攻击而拖延北进,造成黄维第十二兵团向宿县进军位置突出、孤立。在解放军阻击下,3个兵团无法靠拢徐州,打通徐州—蚌埠间联系,形势对国军不利。
黃維兵團先頭第十八軍,於11月中旨初到達阜陽,後續部隊亦絡繹開到,它們稍作停休,即向蒙城進發。[5]:318右縱隊于11月15日到達蒙城,左緃隊第十軍同時到達渦河以東之西陽集,皆在渦河南岸。[5]:318夜間,第十八軍完成渡河攻擊部署,在蒙城東、西各10餘里處,選定兩處渡河點,由第十一師和第一一八師分別強攻渡河。[5]:31811月16日拂曉,強渡成功。[5]:31811月19日,最高統帥部嚴電第十二兵團「迅速北進赴援」[5]:320。進到南坪集附近,遭到解放軍堅決狙擊,傷亡頗大。[31]黃維以其主力強渡浍河,企圖擊破解放軍狙擊,迅援徐州,但是希望完全落空。[31]他們渡過渦河後,發現解放軍大縱深陣地,知道已鑽進口袋,乃於11月23日下午命其主力向澮河南岸退縮企圖退到固鎮去和李延年兵團靠攏。[31]解放軍趁其混亂之際,猛力合圍,將黃維兵團12萬人馬壓縮在以雙堆集為中心,東西長20華里、南北寬15華里之地區內,形成一個嚴密包圍圏。[31]中原野戰軍將從河南確山方向來援之國軍第十二兵團阻止於宿縣西南南坪集地區。[1]:2517
第二阶段
第二階段,從11月23日至12月15日。[1]:2517
11月23日夜,第十二兵团向东南方固镇转移,企图靠拢李延年第六兵团。李延年兵团此时北进积极,11月23日当天该兵团第99军已突进至距离宿县仅20公里的西寺坡、李家桥一带,然而此刻徐州杜聿明集团在第七兵团已经覆灭、第十二兵团又陷危殆时,却坐视刘李兵团苦战,黄维被围,至后来25日杜集团南下,华野大军已经部署到位,不但轻松挡住杜的攻势,还反过来威胁李延年,导致李延年不得不向南撤回蚌埠。11月25日,第十二兵团被中原野战军集中7个纵队在宿县西南「包围於双堆集地區」[27]:350。11月27日拂曉,黄维決定強力突圍。[5]:326此時,第八十五军第一一〇师师长、中國共產黨地下党员廖運周,和解放軍搭上線,準備「阵前起義」,並把黃維打算突圍的秘密告訴解放軍。[5]:326因為事先已有協議,解放軍便在其第四縱隊包圍線上,讓開一條通路,在黃維預定之突圍時間早幾個鐘頭,讓廖運周通過,再把缺口封住。[5]:326黃維和吳紹周誤以為廖師突圍成功,大部隊就跟著行動,被打回來才知道廖運周率部兵變。[5]:326廖運周率第一一〇师師部和2個整團共5,500人,在宿縣西南羅集投向中國共產黨。[25]:1370-1371
黃維乘合围尚不严密,以4个师兵力为先头,向东南方全力突围失败,军心不振,只得固守待援。[6]第十二兵團從澮河南北之線,向固鎮方面撤退時,因時間耽誤,解放軍已大量湧至。[5]:325此时国軍被动挨打,第七兵团被歼,徐州东线暴露;徐州往蚌埠之退路,因中原野战军占领宿县而切断。第十二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合圍,有被全歼之危險。
11月28日,杜聿明奉召飛到南京,參加官邸會議,經過共同研商後,杜聿明為保持高度機密,又單獨向最高統帥作報告請示,決定放弃徐州,由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个兵团,從徐州西側,經永城到渦陽、阜陽地區,以淮河作依托,再向敵軍攻擊,以解黃維兵團之圍。[5]:326同時電令黃維堅守待援,不可輕動。[5]:326-327此一方案確定後,杜聿明即刻飛回徐州,部署行動。[5]:327
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官刘峙离开徐州,调到蚌埠指挥第六兵团、第八兵团再次北援,由杜聿明于11月30日放弃徐州向西南沿永城、涡阳撤退。杜聿明率徐州主力30万人南撤。[3]。华东野战军发现国军撤走,即以7个纵队30万人拦截追击。
由于南线李延年、劉汝明兵团在固縣受阻[27]:350,退回蚌埠,华东野战军又从南线另抽调3个纵队加入北线围攻杜聿明集团。杜聿明途中接到蒋命令向东南出击,转攻东南解救黄维第十二兵团。
12月4日,华东野战军將由徐州西逃之杜聿明集團3個兵團[1]:2517(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1]:2518
第十六兵团協調錯誤,自行突围。华东野战军將突圍之第十六兵團殲滅。[1]:251812月6日,孫元良兵团主力被歼。[32]:383
中原野战军对黄维第十二兵团采取大量土工作业,近迫攻坚,对第十二兵团合围圈不断缩小至12月初,第十二兵团防区缩小,粮弹不足陷入困境,只能靠有限的空运补给。此外,华东野战军又抽调5个纵队加炮兵纵队由参谋长陈士榘指挥,加入对第十二兵团的围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胡璉因回家奔丧最初没有随军,第十二兵团被围后乘飞机进入双堆集包围圈。12月6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对第十二兵团全线发起攻击。
12月8日,華東野戰軍陳毅、栗裕、譚震林以政治部函招降杜聿明、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受到拒絕。[33]
黄维兵团日趋瓦解,已无法再固守下去。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下午研究黄维兵团突围计划。将领气馁胆怯,只想逃命,不知廉耻,痛斥之。”这时的黄维兵团连突围的力量也没有了,蒋介石情急之下准备使用化学武器。在下一天日记中写道:“本日时刻想望化学炸弹之功效能否济急,最为系念。直至黄昏始运到,而犹未能起货试验也。此实最后之一法,存亡成败皆在于此。上帝佑华,其必能使之有效也。”[34]
12月10日日记写道:“朝课后催询化学弹运制情形”,“下午督导化学弹使用之准备计划,亲临空军指挥部研究”,“手拟黄维函稿,谆谆叮嘱使用化学弹应注意各点及鼓励士气,固守待援也,晚召集化学弹有关人员再三研究,决定明日再准备一日,以期周到无缺也。十时后就寝,今日几乎全力用于化学弹使用之准备工作,忧喜与疑信参半也。”[35]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五軍第二十三師師長黃子華,率該師師部和所屬殘部及第二一六師一部、第八十五軍部分直屬部隊1萬餘人,在雙堆集投向中國共產黨。[25]:1371
12月11日日记写道:“晚课后听取化学司今日试验化学弹报告,结果良好为慰。”[36]
12月12日解放军全线发起总攻,蒋中正在当天日记写道:“上午与叔铭屡通电话,研究化学弹应否使用,有人绝对反对,故不能绝断。礼拜如常。正午决放弃使用化学弹。”[37][38]
12月15日,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配合下,在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圍歼第十二兵团,俘兵团司令黄维,該兵團4个军12个师,除一个师(18军49师)未随兵团行动而得幸免,其余11个师中10个师被消灭,一個師(85军110师)參加中國共產黨陣營。[1]:2517国军12万人被消灭,残部各自突围。12月15日副司令胡璉與戰一團戰車第二營代營長甘義三之座車,與戰車連副連長周名琴等官兵數人,共乘一車。[5]:333他們單獨突圍逃出(這部戰車為戰車二營突圍指揮車,僅此車有突圍路線地圖及資料),但坦克被解放军擊中,亦受重傷。后遇到未被包围作为后卫的第十八军骑兵团以及第十八军第四十九师(第49师11月22日已奉18军军长杨伯涛命令,直接经罗集向湖沟前进,与李延年汇合,该师因未随兵团一起行动遂未遭包围),遂把胡璉護送到蚌埠,轉往上海就醫。[5]:335
第三阶段
第三階段,從12月23日至1949年1月10日。[1]:2518
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统一部署,解放军部队战场休整20天。[1]:2518解放军对傅作义集团之分割包围,避免其迅速决策经海路南逃。由于已消灭國軍34个师,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之22个师被包围,解放军对合围的杜聿明部暂缓攻击,向杜聿明发动政戰宣传与劝降,消耗其心理,为最后围歼杜聿明部做最后准备,虽然杜聿明拒绝投降,但瓦解了国军官兵士气。合围圈中的国军粮弹两缺,虽有空投补给,但远不够用。12月17日,毛澤東寫廣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39]:1369-137012月19日,被围的国军曾谋划空军化武掩护下突围,亦无力执行。12月26日,徐蚌戰場被圍困於陳官莊之杜聿明、邱清泉、李彌部,因連日大雪,飛機停止空投,接濟斷絕。[26]:876112月28日,杜聿明問顧祝同增援徐州之兵力在哪裡時,顧祝同回答說:「現在到處受到牽制,哪裡也調不出兵力。」[27]:350
这时,华北国军傅作义集团,已被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塘沽,歼灭杜聿明已不再影响华北战场之勢态。[40]:266
1949年1月5日,第十六兵團司令孫元良自宿縣突圍抵漢口,所部殘餘千餘人,至駐馬店地區。[26]:87691月6日,淮海戰役第三階段開始。[26]:8770下午4時起,華東野戰军(以25个师分)東、北、南3個突擊集團同時對河南永城東北之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圍之杜聿明集團发起总攻(另以11个师加2个独立旅外围兜截溃兵俘虏,中原野战军作为总预备队),在2小時內殲李彌第十三兵團萬餘人,攻佔村落據點13個。[26]:8770解放軍在看見招降無效,就發動猛烈總攻,乘國軍疲弱無力,以大膽分割戰術,全面突入,先摧毀外圍據點,續入核心陣地,國軍死裡求生,奮力拚鬥。[5]:3381月9日,消灭第十三兵团大部,残部撤往第二兵团防区。国军南京总部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雖然出動了救援的飛機,但沒來得及轰炸支援」。[41]:185國軍苦戰到1月10日夜間,終於全線瓦解,结束战斗。[5]:338經4日戰鬥,解放軍全殲第二、十三兩個兵團,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1]:2518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陣亡。[注 4]參與此役之高級將領,僅李弥、孫元良、熊笑三、高吉人等倖獲脫險,杜聿明及其以下軍、師長多人均被俘。[5]:338牺牲之重,堪稱空前。[5]:338是日,蔣介石日記寫道:“杜聿明、邱清泉二將領雖作戰失敗,但其始終聽命,奮鬥到底,實不愧為革命軍人。”[42]
在战斗最激烈阶段,蒋曾下令使用毒气弹掩护杜聿明部突围,并以甲种弹掩人耳目。[43]
根据战后中國共產黨解密档案显示,淮海战役最后阶段,杜聿明给南京电报要求投放20万只防毒面具,以放毒率部突围。但是电报落到李克农领导的中共华东局社会部在国民党联勤司令部共產黨间谍人员手里,共產黨间谍拖延缓办,杜聿明一直未收到空投防毒面具,对甲种弹导致投鼠忌器,以致全军覆没,自己束手被俘。[44]据蒋经国著《危急存亡之秋》称,国军存徐州化学炮弹未能先期毁灭,均被解放军虏获,轉用以摧毀國軍陣地。[45]
1949年1月11日,蔣見此敗局,當即研討蚌埠部隊南移計劃與日期。[46]。李延年第六、刘汝明第八兵团随后放弃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撤往江南。淮海战役结束,解放军占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
原因與影響
本戰役對中國乃至世界局勢都有深遠影響,所以歷史學家杜維運說:「國共會戰其實只有三大戰役,而三大戰役其實只有一大戰役。」因為遼瀋會戰和平津會戰解放軍有地利與人和之優勢。[47]:122
至此,中國共產黨基本上控制长江以北之华东、中原地区。[1]:2518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及经济中心上海处于解放军直接威胁之下。淮海战役中,由于蒋中正之黃埔軍系損失大半,造成他在政府内之地位动摇,桂系之李宗仁、白崇禧借此攻击蒋,蒋遂於1949年被迫引退。蒋之黃埔軍系富有作戰經驗,而严重损失,後續國軍作战力低下,地方派系(如桂系)军阀由于战略物质人力给养不足,长期被蒋黄埔军系压制削弱。解放军在三大战役后,实力大幅提高。種種因素之下,國軍備受壓力。
是役中國共產黨情報工作成功。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國防部中將吳仲禧在淮海戰役前,獲得國軍徐州剿總作戰計劃等軍事核心情報,使共軍較早了解國軍全面計劃,對全面部署淮海戰役有重要作用。[48]國防部作戰廳廳長郭汝瑰也將國軍計畫傳送給中共。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方面有来自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农民543万支援前线(支前),河南在淮海战役期间有200多万民工支前,数量上仅次于山东。[49]
動員「民工共220餘萬人」;「運集糧食達4億3千多萬斤」。[32]:388民工除修路運糧之外,還協助部隊挖掘交錯縱橫之包圍濠溝,使被圍中之國軍機械部隊動彈不得,在戰役中作用甚大。[32]:389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扁擔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在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元帅总是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乡亲父老用小车推出来的![40]:209粟裕将军也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当时苏军控制)的炮弹。[50]:32山东的小推车自不必说,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有700多万人加入到支前行列,将4亿多公斤粮食及大量作战物资运达前方,保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东北军工企业在1947-1950年4年时间里,共生产日式三八、九四、一二四和美式七五山炮弹54万余发;药筒26万余个;自配M式野山加引信9.5万个,改产掷弹引信55.6万个,修理旧引信16.2万个;生产美式、日式底火60.9万个;雷管24万只,60迫击炮1430门;冲锋枪1563支;生产弹体钢3000多吨,各种型号无烟药450吨。其中,除为辽沈战役提供百余吨炸药外,绝大部分通过大连经海路越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送到山东半岛东端俚岛的解放军军物资接送站,再由山东支前大军用成千上万辆小推车浩浩荡荡推往华东前线。[51]
解放军占领徐州后,民工以二十天把陇海、津浦线修好,做好了68座铁桥、228座涵洞、220余里鉄路。[40]:210
杜聿明后来评论淮海战役时称:“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形容淮海战役大败非战争之罪,并非国军不能打,而是一个综合历史大趋势之必然结果。
[谁?]就當時使用兵力及裝備來看,國軍還是居於優勢,如果戰地指揮官企圖旺盛,意志堅強,運用得宜,未嘗不可以取勝。[5]:299只因國軍作戰計劃不定而且不能貫徹,戰地總司令消極保守,各部隊行動部調不一,才致為解放軍所乘而敗陣。[5]:299解放軍則戰略戰術配合良好,劉伯承和陳毅協調密切,在戰術行動上依舊使用其慣用戰法,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圍點打援,逐一擊破國軍,獲勝一仗。[5]:299
参战部队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
淮海战役总前委
- 书记:邓小平
- 成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 | |||||||||||||||||||||||||||||||||||||||||||||||||||||
司令员:陈毅(兼,粟裕代) | 政委:陈毅 | 政治部主任:唐亮 | 参谋长:陈士榘 | ||||||||||||||||||||||||||||||||||||||||||||||||||
副司令员:粟裕 | 副政委:粟裕、谭震林、宋任穷(兼) | 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 后勤部司令员:刘瑞龙 | ||||||||||||||||||||||||||||||||||||||||||||||||||
野战军直辖部隊 | |||||||||||||||||||||||||||||||||||||||||||||||||||||
| |||||||||||||||||||||||||||||||||||||||||||||||||||||
野战军動員地方部隊 | |||||||||||||||||||||||||||||||||||||||||||||||||||||
|
中原野战军 | |||||||||||||||||||||||||||||||||||||||||
司令员:刘伯承 | 政委:邓小平 | 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兼) | 参谋长:李达 | ||||||||||||||||||||||||||||||||||||||
副司令员:陈毅、李先念 | 副政委:邓子恢、张际春 | 政治部副主任: | 供给部长:刘岱峰 | ||||||||||||||||||||||||||||||||||||||
野战军直辖部隊 | |||||||||||||||||||||||||||||||||||||||||
| |||||||||||||||||||||||||||||||||||||||||
野战军動員地方部隊 | |||||||||||||||||||||||||||||||||||||||||
|
山东兵团 | ||||||||||||||||||||||
司令员:许世友(因病未参战) | 政委:谭震林(兼) | 政治部主任: | 参谋长:李迎希 | |||||||||||||||||||
副司令员:王建安 | 副政委: | 政治部副主任: | 供给部长: | |||||||||||||||||||
兵團直辖部隊 | ||||||||||||||||||||||
|
苏北兵团 | ||||||||||||||||||
司令员:韦国清 | 政委:陈丕显 | 政治部主任: | 参谋长:覃健 | |||||||||||||||
副司令员: | 副政委:吉洛(姬鹏飞) | 政治部副主任: | 供给部长: | |||||||||||||||
兵團直辖部隊 | ||||||||||||||||||
|
中華民國國軍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 总司令:刘峙
-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 参谋长:李树正
- 副参谋长:章毓金
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 | |||||||||||
主任:杜聿明(兼) | 参谋长:舒适存 | ||||||||||
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邱清泉 | 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未到任)、吴宝云(未到任) | ||||||||||
司令部直辖 | |||||||||||
|
第二兵團 | |||||||||||||||||||||||||||||||||||||||
司令:邱清泉 | 参谋长:李漢萍 | ||||||||||||||||||||||||||||||||||||||
副司令:舒適存、譚輔烈、王長海、高吉人 | 副参谋长:董熙 | ||||||||||||||||||||||||||||||||||||||
兵團直辖 | |||||||||||||||||||||||||||||||||||||||
|
第六兵团 (原第九綏靖區) | |||||||||||||||||||||||
司令:李延年 | 参谋长:梁棟新 | ||||||||||||||||||||||
副司令: | 副参谋长: | ||||||||||||||||||||||
兵團直辖 | |||||||||||||||||||||||
|
第七兵團 | ||||||||||||||||||||||||||||
司令:黄百韬 | 参谋长:魏翱 | |||||||||||||||||||||||||||
副司令:黄国梁(未到任)、唐云山 | 副参谋长: | |||||||||||||||||||||||||||
兵團直辖 | ||||||||||||||||||||||||||||
|
第八兵团 (原第四绥靖区) | |||||||||||||
司令:刘汝明 | 参谋长:朱秀德 → 杨然 | ||||||||||||
副司令:田镇南、曹福林、米文和、刘汝珍 | 副参谋长:杨然 → 李诚一 | ||||||||||||
绥靖区直辖 | |||||||||||||
|
第十二兵团 (国防部指挥) | |||||||||||||||||||||||
司令:黄维 | 参谋长:萧锐 | ||||||||||||||||||||||
副司令:胡琏、吴绍周 | 副参谋长: 韦镇福、刘文修 | ||||||||||||||||||||||
国防部直辖 | |||||||||||||||||||||||
|
第十三兵团 | ||||||||||||||||||||||
司令:李弥 | 参谋长:吴家钰 | |||||||||||||||||||||
副司令:赵季平、陈冰、李九思 | 副参谋长: 周羽皋 | |||||||||||||||||||||
兵團直辖 | ||||||||||||||||||||||
|
第十六兵团 | |||||||||||
司令:孙元良 | 参谋长:张益熙 | ||||||||||
副司令:曾苏元 | 副参谋长:高健、熊顺义 | ||||||||||
兵团直辖 | |||||||||||
|
第三绥靖区 | |||||||||||
司令:冯治安 | 参谋长:陈继淹 | ||||||||||
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李文田 | 副参谋长: | ||||||||||
绥靖区直辖 | |||||||||||
|
电影
中国大陆有很多电影以淮海战役为背景。
- 《车轮滚滚》: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年出品,主要讲述淮海战役中支前民工的故事。
- 《淮海战役》:八一电影制片厂1991年出品,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大决战”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二部。
- 《集结号》:华谊兄弟影业有限公司2006年摄制,電影前半部剧情以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战军阻击战作背景。
- 《太平輪》:吳宇森導演,2014年和2015年上映,電影上集的後半部剧情以淮海戰役背景。
注释
^ 徐州剿匪总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十六兵团中将司令官孙元良回憶說:「黄伯韬兵团被歼时,我就当众说过:“消灭黄兵团的是国防部,不是陈毅!”叫王泽浚四十四军由海州撤向徐州、叫黄伯韬带一个兵团去援救王泽浚一个军、叫黄维兵团奔驰千里去双堆集袋形之地挨打、叫刘峙轻易放弃徐州、叫杜主任的三个兵团在公路上排成无法作战的难民式长龙沦为庞大软体动物的,都是刘斐郭汝瑰。」
^ 1948年6月,经国防部长何应钦推荐,蒋起用前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參見凤凰网历史一周图片精选(2013.07.22-07.27)(8/10). 凤凰网. 2013-07-28.
^ 一说黄百韬突围时与人民解放军发生遭遇战时战死;另一说是据逃回的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廷宴讲,黄百韬是兵败绝望开枪自杀。
^ 关于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死亡,一说突围时与解放军发生遭遇战时战死,一说据邱清泉身边的警卫连连长后来向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郑信恒讲述是开枪自杀(副官開槍幫他补枪)。参见郑信桓访谈
参考文献
^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 辭海編輯委員會 (编). 《辭海》 1989年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9年9月. ISBN 7532600831.
^ 2.02.1 武月星主編 (编). 《中國現代史地圖集》.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9年7月.
^ 3.03.13.23.33.43.53.6 国防大学《战史简编》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 2001年修订版.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2年1月. ISBN 7506500299.
^ 劉統. 《中原解放戰爭紀實》. 人民出版社. 2003. ISBN 7010037183.
^ 5.00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305.315.325.335.345.355.365.375.385.395.405.41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5.515.525.535.545.555.565.575.585.595.605.615.625.635.645.65 王禹廷. 〈攸關全局的徐蚌會戰〉. 《大決戰(下):裂岸》.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年4月.
^ 6.06.1 杜聿明. 〈淮海戰役始末〉. (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北京: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3年6月.
^ 杜聿明. 〈淮海戰役始末〉. (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北京: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3年6月: 10.據事後了解,南京政府国防部在淮海戰役之前,曾由何應欽召集會議,提出“守江必守淮”的方針。但對守淮有兩種不同的方案:第一案,徐州「剿總」除以一至兩個軍堅守徐州據點外,將所有隴海路上的城市放棄,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于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地區,作攻势防御,與共军決戰;第二案,是退守淮河南岸,憑河川防禦,待共軍攻擊頓挫時,機動轉移攻勢,擊破共軍。研究結果,決定採納第一案。
^ 杜聿明. 〈淮海戰役始末〉. (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北京: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3年6月: 16-35.我(杜聿明)心中忐忑不安,覺得上了蔣介石的當,並認為蔣介石、顧祝同是完全聽信郭汝瑰這個小鬼(因為他是軍校五期畢業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稱他小鬼)的擺佈……一九四八年春顧(顧祝同)任参谋总长時,我(杜聿明)即對顾说过郭汝瑰与解放军有联繫,反对郭任第三厅厅长。……以后我(杜聿明)对顾说:“我指挥作战的方案,事先绝不能让郭知道。如果郭知道的方案,我就不照原方案执行。”……第三厅厅长郭汝瑰在「敌我态势图」前报告作战计划。他说:「目前共軍南北两面皆为坚固纵深工事,我徐蚌各兵团攻击进展迟缓,如继续攻击,旷日持久,徒增伤亡,不可能达到与黄维会师之目的。建议徐州主力经双沟、五河与李延年兵团会师后西进,以解黄维兵團之围。」他并滔滔不绝地讲了这一案的理由。……(杜聿明)感到蒋介石所以变更决心,是被郭汝槐这个小鬼的意见所左右的,很后悔我(杜聿明)在二十八日对蒋未说明我(杜聿明)对郭汝瑰的看法……弄到现在,老头子听郭(郭汝槐)的摆布,先后函电令向解放军攻击,已陷国民党军于全军覆没的危险之中
^ 郑义. 《102岁孙元良将军谈56年前萧县突围秘辛》.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9日).
^ 吳思珩. 《吳思珩先生訪問紀錄》徐蚌會戰的序幕. 《口述歷史》 (台北: 中央研究院). 1996, (8).據說當天會議劉峙主持,由郭汝瑰報告部署計劃,邱軍長駁他說:「你今天這個部署就等於當年項羽在垓下的部署,今天陳毅從濟南下來,也就等於劉邦當年的情勢一樣。而今時代變了,戰略地勢沒變,我們現在在九里山,也就是當年項羽失敗的地方,這個部署非蹈歷史覆轍不可!」
^ 白崇禧為何拒絕指揮國共大決戰?(2). 人民網. 2012-05-16.白先勇認為,這一段歷史是外界對父親白崇禧最大的誤解:“兩岸各自有各自的史觀,大陸這邊的歷史會是國民黨反動派內訌;台灣那邊,徐蚌會戰失敗,蔣介石要負最大責任,但是國民黨的歷史也不好講,要找個‘替罪羊’,說我父親按兵不動。但是父親派了黃維軍團12萬人去,援助徐州、淮海戰役,半路被攔截,黃維被俘虜,這些都是史實。別人都說他徐蚌會戰冷眼旁觀,按兵不動,讓蔣介石失敗,完全不是這回事。我父親怎麼會看著國民黨敗呢?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這麼簡單的道理他不知道嗎?”
^ 王禹廷. 〈攸關全局的徐蚌會戰〉. 《大決戰(下):裂岸》.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年4月: 296.論者(據說是邱清泉)以為徐州是南京的大门,看守大門,最好放上一隻猛虎(指薛岳),其次也应是一隻惡狗(指顾祝同),決不可放上一頭猪。
^ 《粟裕传》,372页
^ 李汉萍. 〈邱清泉第二兵團覆沒記〉. (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 原国民党将领回忆军事史料丛书. 北京: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3年6月.:“到十一月初,原集结在济宁、兖州一带的解放军围攻徐州的动态逐渐明朗化,国民党军统帅部仓皇失措,决定作徐蚌会战准备。為了使徐州不受東西夾擊並能徹底集中使用兵力起見,蒋介石特用极机密的亲启电,令邱清泉派一个军,伪装解放军,轻装出发,昼夜兼程前进,将鄄城以西之董口黄河堤掘开,造成鲁西泛滥,阻止解放军由鲁西方面包圍徐州。蔣介石的親啟電,內容簡單,除指示決堤任務外,並沒有指示什麼具體辦法。由黃口至董口相距約三百公里,往返至少需要一周以上的時間,況且魯西已成了共產黨的天下,沒有一個國民黨軍據點。……邱清泉找我(李汉萍)商量執行掘堤任務的人選。……最後決定派第七十軍前去掘堤。於是由我(李汉萍)出面,以「任務艱巨,必須派一資歷深而指揮優越的指揮官來擔任」為由,把第七十軍軍長高吉人找到邱清泉房中,三人秘密决定:(一)第七十军由高吉人亲自率领,不带炮兵輜重,轻装出发,三天内赶到董口,将黄河堤掘开;(二)为了保守机密,并嫁祸于共产党,第七十军在执行任务时,須冒充共軍第三野戰軍某纵队(番号现已忘记),服裝除利用原有搶劫共軍服裝外,不足之數,將自己原有棉服反穿起來代替。帽徽符號一律摘掉,不准攜帶;(三)为了不拖延时间和暴露企图,决定用炸药炸开几个缺口,并由邱清泉秘电蒋介石要求空军用重磅炸弹轰炸,配合行動;(四)为使河水南流造成泛滥,决口后,必须设法将河水引導到巨野北大沟内,倒灌微山湖,使鲁西造成大面积的泛滥区;(五)為了絕對機密,令軍長高吉人除當面接受任務外,對本軍任何人不得事先明確指示任務,須俟部隊到達董口後,再作掘堤部署。(六)部隊到達董口後,將董口附近地區嚴密封鎖,禁止當地軍民出入,並嚴防士兵逃亡,或與村民接近。這個計劃原訂於十一月上旬實施,但因五日徐州軍事會議後,情況發生變化,就臨時停止下来。
^ 15.015.115.215.315.415.5 程思遠著,〈拒蔣調兵與逼蔣求和〉,刊《大決戰(下):裂岸》,香港:中原出版社,1991年4月,第368頁
^ 《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中央军委,1948年11月9日16时
^ 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80137-315-1,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
^ 伟大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
^ 劉統. 專家:1948年共產黨戰勝國民黨的真正原因. 鳳凰網. 2008-11-14.
^ 王禹廷. 〈攸關全局的徐蚌會戰〉. 《大決戰(下):裂岸》.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年4月: 306.有人曾說:「西走一里好一里。……現在留在此地,萬一被圍,若想友軍來援,恐不可靠。」
^ 王禹廷. 〈攸關全局的徐蚌會戰〉. 《大決戰(下):裂岸》.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年4月: 307.「一、國軍以內線作戰原則,先將運河西岸,徐州以東之共軍擊滅,以解黃百韜之圍。二、以黃兵團主力堅守碾莊,第六十三軍堅守窰灣待援。三、以李彌兵團守備徐州。四、以邱清泉兵團、孫元良兵團迅速東調,擊破徐州、碾莊間之共軍,援救黃百韜兵團。」
^ 王禹廷. 〈蔣以國民政府用箋親筆致函黃伯韜原件〉. 《大決戰(上):驚濤》.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年4月: 圖23.「煥然司令官勳鑒:此次徐淮會戰,實為我革命成敗、國家存亡最大之關鍵,務希……同心一德,團結苦鬬……」
^ 伟大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
^ 程思遠著,〈拒蔣調兵與逼蔣求和〉,刊《大決戰(下):裂岸》,香港:中原出版社,1991年4月,第369頁
^ 25.025.125.225.3 毛澤東.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注釋〔1〕.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年6月.
^ 26.026.126.226.326.4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全十二卷,共十二冊).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 27.027.127.227.3 王成斌等主編 (编). 《民國高級將領列傳》(4).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8.
^ 实际上,由于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分几处战场,总前委常務委員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随中原野战军司令部行动,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徐州附近作战,直到淮海战役发展到第三阶段后,12月17日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才首次聚齐。
^ 杜聿明. 〈淮海戰役始末〉. (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北京: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3年6月: 26.到二十二日黃百韜部被完全消灭后,蒋介石仍宣传「徐东大捷」,並派張道藩為慰問團團長,率副團長方治、團員及中外記者數十人來徐州勞軍,攜帶了大批勳章、獎章及銀元等慰勞品。他們到徐州後還到第二兵團參觀了戰俘武器及「戰績」。有一位记者以怀疑的口气问我(杜聿明):“这样的大捷,黄百韬到哪里去了?”我(杜聿明)说:“黄百韬回家休息去了。”
^ 粟裕:《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华野一九四九年六大任务》(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日),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于一九四九年一月中旬,在徐州东北的贾汪召开了扩大会议。此文是粟裕代表华野前委所作的报告
^ 31.031.131.231.3 宋希濂著,〈徐蚌會戰的最大內幕——白崇禧與蔣介石的鬥爭〉,刊《大決戰(下):裂岸》,香港:中原出版社,1991年4月,第350頁
^ 32.032.132.2 寒山碧. 〈鄧小平怎樣指揮「淮海戰役」〉. 《大決戰(上):驚濤》.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年4月.
^ 圖55(招降信原件). 《大決戰(下):裂岸》.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年4月.
^ 《蒋介石日记》,1948年12月8日至12月9日
^ 《蒋介石日记》,1948年12月10日
^ 《蒋介石日记》,1948年12月11日
^ 《蒋介石日记》,1948年12月12日
^ 金冲及. 《蒋介石是怎样应对三大战略决战的?》. 《近代史研究》. 2010, (第1期).
^ 毛澤東.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年6月.杜聿明将军、邱清泉将军、李弥将军和邱李两兵团诸位军长师长团长: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黄维兵团已在十五日晚全军覆没,李延年兵团已掉头南逃,你们想和他们靠拢是没有希望了。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你们这几天试着突围,有什么结果呢?你们的飞机坦克也没有用。我们的飞机坦克比你们多,这就是大炮和炸药,人们叫这些做土飞机、土坦克,难道不是比较你们的洋飞机、洋坦克要厉害十倍吗?你们的孙元良兵团已经完了,剩下你们两个兵团,也已伤俘过半。你们虽然把徐州带来的许多机关闲杂人员和青年学生,强迫编入部队,这些人怎么能打仗呢?十几天来,在我们的层层包围和重重打击之下,你们的阵地大大地缩小了。你们只有那么一点地方,横直不过十几华里,这样多人挤在一起,我们一颗炮弹,就能打死你们一堆人。你们的伤兵和随军家属,跟着你们叫苦连天。你们的兵士和很多干部,大家很不想打了。你们当副总司令的,当兵团司令的,当军长师长团长的,应当体惜你们的部下和家属的心情,爱惜他们的生命,早一点替他们找一条生路,别再叫他们作无谓的牺牲了。现在黄维兵团已被全部歼灭,李延年兵团向蚌埠逃跑,我们可以集中几倍于你们的兵力来打你们。我们这次作战才四十天,你们方面已经丧失了黄百韬十个师,黄维十一个师,孙元良四个师,冯治安四个师,孙良诚两个师,刘汝明一个师,宿县一个师,灵璧一个师,你们总共丧失了三十四个整师。其中除何基沣、张克侠率三个半师起义,廖运周率一个师起义,孙良诚率一个师投诚,赵壁光、黄子华各率半个师投诚以外,其余二十七个半师,都被本军全部歼灭了。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的下场,你们已经亲眼看到了。你们应当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学习这次孙良诚军长、赵壁光师长、黄子华师长的榜样,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是你们的唯一生路。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 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 40.040.140.2 江深、陳道闊. 《大決戰(下):裂岸》.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年4月.
^ 小谷豪冶郎著、陳鵬仁譯:《蔣經國先生傳》,台北:《中央日報》出版部,1990年
^ 《蔣介石日記》,1949年1月10日
^ 杜聿明. 〈淮海戰役始末〉. (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淮海戰役親歷記》(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北京: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3年6月: 41-42.我(杜聿明)想突围也无望,但限于蒋介石的命令,又有董明德来,不能不敷衍他一下。我(杜聿明)與董明德研究確定了突圍計劃要點後,即找第三处处长邓锡洸来拟定陆、空协同突围计划。董说:“黄兵团这次用了毒气弹,共军在广播中提出抗議,說放毒是违犯国际公法的,所以这次决定以空军放毒,掩护你们突围。」同時规定毒气弹为“甲种弹”,其他弹为“乙种弹”,计划中只写甲种弹、乙种弹,而不写毒气弹。我(杜聿明)问董:“用的什么毒气?”董说:“催泪性的。”我(杜聿明)说:“这有什么用?为什么不用窒息性的呢?”董说:“窒息性的太严重,还不敢用。”
^ 开国上将 人民功臣——记李克农. 共产党中国新闻网. 2009-09-14. [永久失效連結]
^ 蔣經國.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書局. 1988: 130.我存徐州的化學炮彈未能先期毁滅,竟以資匪轉用之以摧毀我軍陣地,殘殺我軍官兵
^ 蔣經國.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書局. 1988: 131-132.決在蚌埠臨淮各留一個兵團,構成據點留守,掩護撤退,餘部皆絡續南撤。
^ 張福群:《蔣介石功過錄》,1995年
^ 文遠竹. 組圖:原國民黨中將吳仲禧潛伏12載 淮海戰役立奇功. 《廣州日報》. 人民網. 2011-06-15.
^ 记者马国福. 商丘人民淮海战役支前纪略. 《河南法制報》. 印象河南網. 2007-11-24.
^ 《大连钢厂冶金军工史: 1946-1985》. 大连: 大连出版社. 1988.
^ 劉向上. 淮海战役中我军后勤补给之谜. 《环球军事》. 2007年7月, (第14期) [201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外部連結
- 台灣啟示錄 1949徐蚌會戰
- 央視官方頻道 - 黃百韜殲滅战
- 央視官方頻道 - 宿縣奪取战
(英文)THE CONCEPT OF OPERATIONS FOR THE HUAI-HAI CAMPAIGN
參見
- 世界戰爭列表
第二次国共内战
- 三大战役
- 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