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淳洸
邱淳洸(1908年3月-1989年)本名邱淼鏘,字琴川,台灣作家。[1]
1908年生於彰化市,台中師範及日本國學院大學國文學講座畢業。曾任國民小學教員十五年、教導主任二年,並任台中市篤行國民小學校長二十四年,1970年1月退休。日治時期以日文寫作,有短歌、俳句、新詩等作品。曾為《詩與歌謠》、《文藝工作》、《地上樂園》、《詩洋》等雜誌的同仁,作品常發表在於《臘人形》、《若草》、《日本詩壇》、《臺灣藝術》、《台灣文藝》、《文藝台灣》等雜誌,也在台灣新民報的「文藝欄」與海南島的「開拓」發表文章。民國48年創設鯤島書畫展覽會,擔任總幹事及審查員,也加入中部美術學會、中國書法學會。民國50年創立書法學會台中市支會,擔任會長及審查員。民國61年創立台灣硬筆書法學會,也擔任書星會及日本書藝院的審查員,以及台日書法國際會議第一、三屆的代表。除了教育方面的著作,還有詩集《化石的戀》、《悲哀的邂逅》、《十年拾穗》、《琴川詩集》(第1-4輯)。[2]創作文類以詩為主。詩風感傷唯美,多描寫浪漫愛情與表現傷春悲秋的情緒。[3]
目录
1 作品
2 相關研究
2.1 期刊論文
3 評介
4 參考文獻
5 外部連結
作品
- 邱淳洸的《化石的戀》、《悲哀的邂逅》在日治時期出版。第一本詩集《化石的戀》,收錄十九首小詩,1938年12月1日由日本大阪的玲瓏社發行,價錢五十錢,詩集內有鈴木章法的序文,以及張壽哲的序詩。第二本詩集《悲哀的邂逅》,則在1939年2月出版,均為浪漫意味濃厚的詩篇。[4]
- 邱淳洸的日文詩作〈秋(斷章)〉、〈霧社的暮色〉、〈白手帕〉、〈晚秋〉、〈遺落了的心願〉、〈七月的鄉愁〉、〈哀愁賦〉、〈秋晨〉、〈在夜闌人靜裡〉,戰後由台灣詩人陳千武翻譯成中文,之後被收錄在陳明台主編的《陳千武譯詩選集》裡。
相關研究
期刊論文
使用「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查詢,至2014年10月24日為止,以邱淳洸及其作品、學術成就為談論焦點的文章有:
陳千武/編譯,〈浪漫詩人邱淳洸〉,《笠》,1973年4月,頁77-81。
評介
- 笠詩社成員在1979年主編的《美麗島詩集》,收錄一篇介紹邱淳洸生平及詩作的文章,名為《浪漫詩人邱淳洸》。
參考文獻
^ 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 國立台灣文學館.
^ 陳明台主編,《陳千武譯詩選集》,台中市文化局,2003年8月初版,頁187-188。
^ 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網,網頁網址:http://tln.nmtl.gov.tw/ch/m2/nmtl_w1_m2_c_2.aspx?k=%E9%82%B1%E6%B7%B3%E6%B4%B8&person_number=H25014。
^ 陳明台主編,《陳千武譯詩選集》,台中市文化局,2003年8月初版,頁188。
外部連結
- 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邱淳洸
- 陳寧貴詩人坊>蕭蕭的「現代詩發展史略」
- 黃梁「台灣早期新詩的精神裂隙和語言跨越」
-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陳千武「台灣文學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