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得時
黃得時(1909年11月5日-1999年2月18日),台灣中國文學、台灣文學研究者、記者、作家、翻譯家,前臺北縣樹林鎮人。曾為臺灣大學教授。
目录
1 生平
2 著、譯作及其出版情況
2.1 著作
2.2 譯作
2.3 著、譯作出版情況
3 參考文獻
4 外部連結
生平
父親黃純青(1875-1956)是海山郡鶯歌庄庄長及臺灣總督府評議會會員,黃得時與其父皆受教於秀才王作霖於樹林創設之仰山書房(樹林國小前身),習經史子集傳統漢學[1]。
台北州立第二中學校(台北二中,現在的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台北高,終戰後改成台灣師範)、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東洋文學專攻(日本的東洋學主要指漢學)卒業,文學士。
台灣日治時代在《台灣新民報》(現在的《台灣新生報》)工作8年。
1945年國民政府派羅宗洛接收台北帝國大學,他和先輩(學長)吳守禮協助林茂生教授接收文政學部東洋文學講座。
吳守禮被時任國立臺灣大學代理校長羅宗洛聘為文學院文學系(原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文學科本科)中國文學副教授。
他被羅代理校長聘為先修班(原台北帝國大學預科)中文教授(兼先修班教務主任)。
同時還有教英文的蘇維熊和教哲學的張冬芳2位台灣人獲聘先修班教授。
協助國民政府接收文政學部的校務委員林茂生博士(哲學系正教授,台南人)被聘兼國立臺灣大學先修班主任,他以先修班教授兼先修班教務主任,直到1948年莊長恭校長任內先修班停辦(林茂生同時兼校務委員和代理文學院院長2種行政職務,涵蓋整個羅代理校長時期和部份陸志鴻校長時期,直到1947年3月11日被軍警帶走永遠失蹤)。
1947年8月1日台大文學系分成中國文學系和外國語言文學系,文學系主任許壽裳做了中國文學系第1位主任,1948年2月18日被殺。
他在1948年8月1日轉任中國文學系本科副教授。
日本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文科東洋文學專攻卒業的文學士,台灣人只有3位:田大熊、吳守禮、黃得時(田、吳是1933年卒業的同窗,黃是1937年卒業的後輩)。
台北帝大文政學部文科東洋文學專攻1945年10月末停辦前還培養了2位日本人文學士:1938年卒業的稻田尹和1943年卒業的藤原登喜夫。
(〈任教臺北帝國大學時期的神田喜一郎之研究〉,《日本漢學研究初探》)
吳、黃是國立臺灣大學最早的中國文學師資和本土中國文學師資。
1955年升台大中國文學系正教授,1980年退休,轉為特約教授,兼任到1983年。
1988年得到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榮譽文藝獎的文藝教育獎。1995年得國家文藝獎。
1998年將其尊翁黃純青之手稿日記等千餘件,悉數捐出,其中包含「二二八日記」手稿、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臂章、梁啟超遊台所作詩詞原稿、梁啟超致林獻堂之親筆信等珍貴史料[1]。
著、譯作及其出版情況
著作
《臺灣文學史》等專書和多篇論文。
譯作
譯有《孝經》白話漢語版、《水滸傳》日本語版等書。
著、譯作出版情況
使用「國立台灣文學館館藏圖書查詢」系統、「國家圖書館台灣文史哲論文集篇目索引系統」搜尋,目前為止(2011/10/01)有以下幾項:
一、著作
- 黃得時/著,〈孝道之本義與行孝之步驟〉,《國學研究論集》。
- 黃得時/著,〈日本近世﹝江戶時代﹞之儒學與其派系-脫離舊傳統,創立自主性之治學方法〉,《孔子學說對世界之影響(第二輯)》。
- 黃得時/著,〈斯文會與湯島聖堂-一百年來在日本弘揚孔子學說之中心〉,《孔子學說對世界之影響(第二輯)》。
- 黃得時/著,〈臺灣的鄉土文學〉,《臺灣鄉土作家論集》。
- 黃得時/著,《評論集》,台北縣板橋市: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初版。
- 黃得時/著,《台灣歷史與文化之認識:七十七年冬令青年自強活動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講義》,1988年出版。
- 黃得時/著,《台灣歷史與文化之認識:七十六年冬令青年自強活動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講義》,1987年出版。
- 黃得時/著,《台灣歷史與文化之認識:七十五年冬令青年自強活動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講義》,1986年出版。
- 黃得時/著,《台灣歷史與文化之認識:七十四年冬令青年自強活動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講義》,1985年出版。
- 黃得時/著,《日本語小說の中国語譯》,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85年。
- 黃得時/著,《中日比較文學から見た日文小說の中文翻譯》,台北縣淡江大學,1984年5月出版。
- 黃得時/著,《台灣詩學之演變》,台北市: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1983年。
- 黃得時/著,〈在中國不被重視在日本備受歡迎的十部書〉,該文是1983年「中日韓文化關係研討會」論文。
- 黃得時/著,《台北市發展史》,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不詳,1981年。
- 黃得時/著,《台灣的孔廟》,民族文化叢書 17 ,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81年再版。
- 黃得時/著,《中華文化在日本》,文化講座專輯 157 ,台北市社會教育司印,1979年。
- 黃得時/著,〈日治時期台灣文學中的民族意識〉,該文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主辦「臺灣史研討會:中華民族在台灣的拓展記錄」(1978.05)演講詞 。
- 黃得時/著,《春聯溯源與楹聯類別》,台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77年,抽印自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0卷2期(1977.02) 。
- 黃得時/著,《金瓶梅面面觀》,台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76年。該作抽印自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9卷5期(1976.05)。
- 黃得時/著,《醫術‧文學‧鄉史‧吟詠》,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不詳,1976年。
- 黃得時/著,《從台北帝國大學設立到國立台灣大學現況》,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6年,該作抽印自臺灣文獻26卷4期、27卷1期(1976.03) 。
- 黃得時/著,《胡承珙與其東瀛集 道光初任臺灣兵備道三年間所作詩卷》,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68年,該作抽印自臺灣文獻第19卷1期(1968.03) 。
- 黃得時、梁容若/合著,《重訂中國文學史書目》,台北市:幼獅文化,1967年,該作抽印自幼獅學誌第6卷1期(1967.05)。
- 黃得時/著,《唐薇卿駐臺韻事考》,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66年,該作抽印自臺灣文獻第17卷1期(1966.03)。
- 黃得時/著,《歷代字書與常用字數》,台中市:東海大學圖書館,1965年,該作抽印自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7期(1965) 。
- 黃得時/著,《梁任公遊臺考》,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65年,該作抽印自文獻專刊第16卷3期(1965.09) 。
- 黃得時/著,《漢字總數與常用字數》,台北市:出版地及出版社不詳,1962年。
- 黃得時/著,《台灣方志纂修之過去與現在》,東京都:平凡社(待確定),1957年(昭和32年),抽印自神田博士還曆記念書誌學論集(1957.12)。
- 黃得時/著,《台灣歌謠與家庭生活》,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5年,該作抽印自臺灣文獻第6卷1期(1955.03) 。
- 黃得時/著,《台灣歌謠之形態》,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2年。抽印自文獻專刊第3卷1期(1952.05)。
- 黃得時/著,《關於台灣歌謠的搜集》,台北市:台灣文化協進會,1950年。該作抽印自臺灣文化第6卷3、4期(1950.12)。
- 黃得時/著,《漢學研究在日本:終戰以來三十年間的進展情形》,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不詳,國立台灣文學館收藏該作。
- 黃得時/著,《台灣歷史之認識》,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不詳,國立台灣文學館收藏該作。
- 黃得時/著,《中国人の日本人観は》,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不詳,國立台灣文學館收藏該作。
二、譯作
- 黃得時/譯、藤枝晃/著,《現階段的敦煌學》,台北市:中華文化復興協會,1976年。抽印自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9卷1期(1976.01)
三、改寫他人著作
- 黃得時/改寫、白涅德夫人/原著,《小公主》,台北市:台灣東方出版社,屬於「世界少年文學精選 22」叢書 ,1990年。
- 黃得時/改寫、《水滸傳》,台北市:台灣東方出版社,屬於「東方少年古典小說精選系列 俠義篇」叢書,1990年革新四版 。
四、他人著作的收錄
- 黃得時的日文詩作〈離去的人〉,戰後由台灣詩人陳千武翻譯成中文,之後被收錄在陳明台主編的《陳千武譯詩選集》裡。[2]
參考文獻
^ 1.01.1 鄭鳳雀《黃純青及其詩作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14年
^ 陳明台主編,《陳千武譯詩選集》,台中市文化局,2003年8月初版。
- 文獻
- 蕭麗華〈黃得時先生傳〉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史稿》
羅宗洛《接收臺北帝國大學報告書·新聘本省籍之教職員名表》
外部連結
- 政大圖書館>民俗台灣 人物介紹-黃得時
國立台灣文學館文學知識平台>小事典>7月,黃得時發表〈臺灣文學史序說〉系列文章於《臺灣文學》[永久失效連結]
閱讀華文臺北-華文文學資訊平台>作家資料庫>作家作品檢索>黃得時[永久失效連結]
-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教授主講-【黃得時-〈台灣文學史序說〉一】
-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教授主講-【黃得時-〈台灣文學史序說〉二】
-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教授主講-【黃得時-〈台灣文學史序說〉三】